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趣对方

当即就叉腰气哼哼的说道:

“果然深宫似海,宫里出来的人,没一个好东西!”

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听来的谗言,自己在那里进行各种揣测与幻想,误以为对方是被顾延祚打了。

但章蝶怡心里还是顾虑着虞归晚的感受,暗自觉得对方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才会替顾延祚开罪,也就不明着说这件事。

她的一番言语落到虞归晚的耳朵里,后者立马就明白了她在想什么,也只能在心里苦笑一声,无奈又无语。

虞归晚只能尴尬的笑笑,实在不好向她解释。

可章蝶怡越想越气不过,拍着大腿就拉着对方的手,气冲冲的跑出门。

虞归晚哪里想到她会这么冲动,猝不及防就被人拉着走,丝毫没有反应过来。

出了门,章蝶怡随意找个侍卫询问了顾延祚的方位之后,便拉着虞归晚冲了进去。

“太子!你给我出来!”

风风火火的闯进书房,章蝶怡又拿出来那副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恶狠狠的冲向了顾延祚。

面对这莫名其妙的一幕,顾延祚满头雾水,怔怔的看向二人。

眼见对方还一副无辜茫然的样子,章蝶怡心里愈发的气愤,叉腰破口大骂:

“你还是不是一个男人啊?竟然对自己貌美如花的妻子下毒手,你为什么要用伤害别人来满足你自己那点阴暗的癖好?”

她气得吹胡子瞪眼,早就把对方的身份地位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压根不考虑到自己是在多管闲事。

听到这样的话语,顾延祚心理忽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越过章蝶怡,将眼神放到她身后的虞归晚身上。

被一路拉过的虞归晚迎接着自家夫君疑问的目光,耸耸肩,扶额苦笑。

好笑之余,她心里还是有些感动的,毕竟章蝶怡也是纯粹在为自己打抱不平,即便是她误会了。

理解到章蝶怡所指的意思后,顾延祚的感觉和虞归晚一样,又好气又好笑。

他嘴角一抿,故意挑挑眉,眨了眨眼睛,打趣说道:

“什么伤害啊?你年纪还小,不懂这些闺房之乐!”

闺房之乐四个字一出口,章蝶怡就愣住了,小脸蛋忽然绯红,气势瞬间瘪了下去。

她虽然是个待嫁女,还未成家,却也知道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又回头看了看虞归晚一脸无奈的表情,章蝶怡心里顿时就慌了,臊的脸红心乱,目光不停地在两人之间来回转悠。

话说到这份上,虞归晚也没有否认顾延祚所说的意思,她哪里不知道自己误解了些什么。

于是乎,惊慌失措的小姑娘赶紧低头认错:

“对不起太子,我说话口无遮拦,请你原谅,那个,我家里还有点事,我先走了哈!”

章蝶怡甩下这一句话,立马就撒丫子走人,溜之大吉。

顾延祚也没叫人拦着她,由她去了,丝毫不为方才对方骂人的话语而生气。

一个小孩子嘛,解开误会就没事了。

而一旁的虞归晚,看着章蝶怡落荒而逃的背影,也是笑着摇摇头。

将目光转到虞归晚身上,顾延祚眼神有些暧昧起来,忍不住在心里会为昨晚发生的一切。

想着想着,他嘴角扯出一个笑容,打趣对方。

“是不是你故意让她看见,产生误会的?”

虞归晚被这句话噎了一下,忽然反应过来对方是在打趣自己,顿时间又羞又恼,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

她才不想跟对方做这些口舌之争呢,昨晚上的事,她可还没原谅对方。

于是便跺跺脚,也不理顾延祚,转头就跑了。

看着对方恼羞成怒而离去的背影,顾延祚乐不可支,忍不住回味起来虞归晚娇羞的神色,一时间也没了继续批阅公文的心思。

就在此时,门忽然被敲响了。

沉重的敲门声将顾延祚拉回神,他收敛心中的思绪,咳嗽了几声,沉声道:

“进来吧。”

推门而入的是太子府侍卫统领阳明,他一脸严肃的走到顾延祚面前,单膝跪下,将手中的信件呈给对方。

“太子,京都来的信件。”

京都?

顾延祚挑挑眉,京城里的消息终于传来了,他还以为自己还得在宁城等上十天半个月呢。

早在自己被皇上寻了个借口赶出京城之时,他心里就很清楚,这次一离开,对方很难再让自己回去了。

做这些棘手的事情,对方当然也就是能拖则拖。

不过这次的回信来的这么快,还是有些出乎顾延祚的意料,毕竟他自认为这次事情处理的还不错,对方想来也是不愿奖赏自己的。

拆开信件,仔细的阅读一遍上面的内容,顾延祚脸上浮现出越来越深的冷笑。

果不其然啊,这哪里是一份嘉奖令,分明就是罪诏书。

皇上在信中通篇都是在斥责顾延祚,说他不顾两国之交,挑起了战事。

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到顾延祚的身上,连一句夸奖他为民清除祸害的话语都没有。

不仅是如此,最后还表明,他惹出来的事自己解决。如何平息倭国的怒火,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顾延祚自己全权负责。

扫视完整个信件中的内容,顾延祚狠狠地将信纸拍在桌子,眼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怒火。

自己为了解决百姓们的生计,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抓住倭国商人的把柄,将对方绳之以法。

为此虞归晚更是险些遭了毒手,被那群倭国人抓住关押在不见天日的地牢里。

他们做出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皇上全盘否定不说,还将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顾延祚怎能不气?

将信纸揉成一团,紧紧攥在手里,顾延祚眼里涌动起低沉的风暴。一触即发。

他不是没想过皇上会针对自己,故意从中挑事,但是他没想到对方竟然在关乎黎民百姓的问题上,也只听信一面之词。

再说京都这边。

倭国的使者早就进了城,带来他们国君的意思,要么本朝赔礼道歉,要么就两国开战。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朝中,一连好几天,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在为了这件大事而争论不休。

两国开战是一件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有人忧心忡忡又各执己见。

在皇上拖着这件事,久久不做决定的情况下,朝中的大臣很快就分成了两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