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女儿国齐心协力 佛仙殿奠基开工

话说杜尚书对太师道“回禀太师,下官有一想法,可有此效。”

太师惊讶地道“杜尚书快讲来听听。”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大殿的立柱及殿梁,在大殿中是最为重要的结构,也是最显眼的部位。松木木质松软,易腐易蛀,难承千年之载。以下官愚见,成仙殿的立柱及殿梁,应全部使用名贵木材,这样,既能确保大殿的建造质量,又能彰显出成仙殿的尊贵与奢华,使臣民百姓仰视,道我等臣子对先王忠孝。”

太师道“要用何种名贵木材”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可用楠木。楠木木质坚硬,油性大,耐腐不蛀,千年不朽,即能承受重力,又身价名贵。”

太师听了,有些为难,道“用楠木做成仙殿的梁柱,当然是最好。但该木名贵,生长缓慢,这等大料,有钱也难买到。”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正是因为这楠木大料稀缺,有钱也买不到,才要选用这种木料。”

太师疑惑地道“这就怪了,明知不好寻找,杜尚书为何却要自找麻烦”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若是用钱可以买到的木料,用所捐之银购买便是。但那样哪里还有朝廷献力的表示正因为用钱买不到,而朝廷却做到了,这才可以显示出我等臣子的忠孝之心啊。”

梅大人道“启禀太师,杜尚书所言极是。先王功德昭彰,成仙殿理应建得雄伟、尊贵,以供万民瞻仰,也示我等臣子忠孝。”

众大臣也七嘴八舌地道“二位大人说的对,我们做臣子的应对得起先王,不能遭百姓诟骂”

太师有些为难地道“道理是如此,可这些大料到哪儿弄去”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下官曾有耳闻,在三山府的木山南坡,有人曾见到过楠木大树。下官恳请太师,遣人进山采伐。”

太师道“茫茫大山,如何寻找”

杜尚书道“启禀太师,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至诚,则神灵感动。下官曾听尊长讲孝子卧冰求鲤,卧雪求笋,终得如愿。皆因至孝之心至诚,感天动地之故也。克万般之难,方显我等臣子忠孝之心。”

太师听了,不好再反对。若再反对,便显得自己对先王不忠不孝了。于是道“以杜尚书之见,谁可担此大任”太师不想揽其责任,便将选择进山采伐树木人选之事,推给了杜尚书。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依下官之见,此大任可交付兵部春尚书。春大人处兵强马壮,可担此任。”

春尚书闻听,赶忙出班对太师道“启禀太师,末将处虽是兵强马壮,但从未进深山采伐过木材,对木材也是一窍不通,恐见了面也识不出那楠木来。”她哪里敢应承这事万一进山采伐不到那些木料,耽误了成仙殿的建造,她岂能承担得了这等责任于是赶忙推辞。

太师望着杜尚书,迟疑地道“杜尚书,你看”太师故意拖长了声音,也不说准与不准。

杜尚书见太师不拿决断,便对春尚书道“春大人,为先王建造成仙殿,是一项宏伟事业,我等臣子都应义不容辞,尽心竭力,你怎么反倒推脱起来只有你们兵部人强马壮,适合进山。不识路径与楠木,又有何妨可带老猎人和伐木人一同进山,有她们在,何需你们军士识得请春大人切勿再推辞。若再推辞,便是对先王的不忠不孝了。”

经杜尚书如此上纲上线一说,春尚书哪里还敢再言语她心里明白,若再推辞,众人真把她当作不忠不孝之臣子了。

太师见春尚书不再推脱,便道“春尚书,就依杜尚书说的办吧。你可挑选身强力壮之军士,找猎人及伐木人作向导,进山采伐楠木大树。具体要求你听杜尚书的便是。”

春尚书只得应承道“末将遵命。”

太师又道“成仙殿的建造,务必于今年九月底之前竣工,要在十月初一大祭之时,设位祭拜先王。春尚书所遣之人,务必要于五月端午前采伐回所需之木料,一是为了不耽搁大殿建造工期,二是五月以后,更过了采伐季节。春尚书可传令下去,不得有误。”

春尚书心里连连叫苦,心想那楠木大树有与没有还不知道,即使有,也难有那么多,这不是你杜鹃在害我吗但又不敢说,只得不情愿地道“末将遵命。”春尚书虽说不情愿,但她明白,既然领了命,就由不得自己心情了,就必须尽心竭力,把事情办好。

杜尚书又道“启禀太师,我京都城木匠,雕刻、雕塑匠人力不足,技术也不够精湛,可否到国外招募”

太师道“杜大人,一切以成仙殿的建造为重,凡是建造成仙殿所需工匠,如有不足,你可直接遣人到他国里招募,不必再向本太师禀报。”

杜尚书施礼道“下官遵命。”

议国事散后,出了金殿,春尚书向杜尚书要过所需楠木木料清单,只看了一眼便傻了眼,直呼道“我的老天爷,这么多啊”

退朝的大臣们经过春尚书身边,有的开玩笑地道“春大人,为先王建造成仙殿,你可抢了头功”

亦有人附和道“是啊,等成仙殿建成,谁能忘记春大人所做的贡献春大人真是功高至伟啊。”

春尚书听了直摇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道不出的感觉。等众人走后,她对杜尚书道“杜大人,你可把我害苦了。”

杜尚书笑道“春大人,我杜某怎是害你没听到大人们讲吗这是给你的立功机会。你是建造成仙殿的第一功臣。”

春尚书气哼哼地道“感谢你杜大人了。我若采伐不来这些楠木,太师就得处罚我。就是太师不处罚,我也得让女儿国的百姓给骂死。”春尚书用手挥舞着所需楠木木料清单,又忿忿地道“杜大人,本人听说,那楠木长得极慢。你倒不客气,还要经围六尺的,这等大树,即使千年也难长成啊再说,即使有这种大树,也就那么几棵,你老人家倒是大方,一张口就是三四十根,你以为是去地里拔萝卜要我到哪里找去你不是把我害死了”

杜尚书一本正经地道“春大人,你说的这些杜某都明白。正因为如此难办,所以才要我们朝廷去做。若是百姓都能做到,我们再做又有何意义也正因为难办,你春大人却完成了,不正彰显你的才能吗朝野上下,对你岂不要寡目相看,敬畏有加吗”

春尚书道“杜大人,你只是说了办成之事,那万一办不成哪我不就遗臭万年了”

杜尚书认真地道“春大人,怎能办不成哪你若是这样没有信心可不行。不管做何事,首先心要诚,要有信心。古人卧雪求笋都能如愿,咱们怎能不会成功”

春尚书道“那卧雪求笋只是”

杜尚书打断她的话,道“春大人,杜某还有事情,就不耽搁你的时间了。”说着,向春大人拱了拱手,道“杜某告辞,杜某告辞”急急忙忙脱身而去。

春尚书望着杜尚书的背影,抖动着手中的楠木清单,气得直哼哼。

春尚书回到尚书府,便心急火燎地命侍从车钱唤来京都城府尉杨兰。这杨府尉约三十岁年纪,中等身材,一副精明干练的样子;说话响亮,做事雷厉风行。见了春尚书,施礼道“下官拜见大人。”

春尚书道“杨府尉,太师有令,命我兵部遣人,携猎人及伐木人到木山南坡,采伐楠木大树,用于建造成仙殿。本尚书命你整点人马,速速进山采伐。两个月内,务必将所需之木料运回京都城。”说完,将楠木清单递给杨府尉。

杨府尉接过清单,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但却道“下官遵命。”便施礼退去。

春尚书望着杨府尉的背影,好不纳罕,心想难道她胸有成竹也不说些困难真是初生之犊,不知艰难呀。不免也为她担着心,捏着汗。

杨府尉回到府里,立即唤来参军梅灵,商议此事。这梅参军四十露头年纪,中等偏矮、略瘦身材,一副富有阅历、精明的样子。梅参军道“大人,此差事万分棘手。这等树木,实难寻找,即是寻得到,也难有这么多。要完成此差事,真如登天。”

杨府尉道“本官刚才从春大人手中接过清单,便知此事甚难。但命令已下,抱怨何用既解决不了问题,反遭上司训斥,还不如多想想办法,看看怎么办的好。你且说,此次进山伐木,要带多少人”

梅参军想了想,道“回禀大人,此次进山伐木,有两大事要做。一是寻找,二是运出。以此来讲,当然是人员越多越好,但人太多,又恐生出枝节来。依属下看,最好带人员一百名。至于人员的组成,则可选军士二十名,用于保护进山人员安全。还要带十名猎人,其她的则全为伐木人。”

杨府尉道“为何带如此多伐木人,而不多带军士”

梅参军道“大人,我等军士,虽身强力壮,但从未经历过深山密林生活,也不识那楠木,更无采伐技巧。寻找与砍伐之事,要全靠伐木人,因而要多带些才是。深山密林中道路崎岖,要靠猎人引路;野兽出没,也要靠猎人驱赶,才能确保大队人马安全,因而也要有猎人才可。”

杨府尉听了,道“参军想得极是周全。就依你所讲。后日一早起行。”

梅参军道“大人,山中凶险,大人就不要亲自去了,可遣一校尉带队即可。”

杨府尉道“此等大事,本府尉不亲自前往怎能放心”

梅参军还要再劝,杨府尉以手制止,道“参军莫要再讲。你速速办理进山事宜去吧。”

梅参军只得施礼退去。

杨府尉修书一封,命红侍从送与三山府府尉雪莲。红侍从拿了信,快马加鞭,直奔三山府而去。

再说杜尚书,回到尚书府,立即唤来柳府丞,向其告明,太师已同意成仙殿建造方案。然后道“柳大人,你可遣人,依成仙殿建造所需,到国外招募工匠,来我京都城帮助建造成仙殿。”

柳府丞道声“卑职遵命”,便施礼告退。

柳府丞回到京都府,唤来府吏丁香,对她吩咐道“成仙殿建造方案已得到太师同意,为使大殿建造得更精美、坚固,你可带人去西图国和邺律国招募技术精湛的木匠十名,雕塑匠二名,来帮助我们建造成仙殿,工钱可优厚。速去办理,不得有误,以免耽误了成仙殿建造工期。”

丁香领了令,一刻不敢耽误,带着府役何花,各骑一匹快马,直奔西方的邻国西图国而去。

再说太师,下了早朝,直接来到先王寝宫,进了寝宫大门,便喊道“玫瑰、月季二位姑娘可在”

话音刚落,玫瑰、月季二人便从西配殿里跑出来,见了太师,赶忙施礼,道“婢女拜见太师。”

太师道“二位姑娘免礼。”

玫瑰道“太师请屋里坐。”

太师随玫瑰走进西配殿,玫瑰请太师在椅子上坐下。月季忙沏了茶,端到太师身边的桌子上,道“太师请用茶。”然后退到玫瑰身旁。

太师道“二位姑娘辛苦。”

玫瑰、月季忙道“感谢太师关怀。”玫瑰继续道“我婢女二人,每日上香燃烛,供奉先王和菩萨,不敢有半分怠慢。供奉完毕,便整理院内花草,倒也充实,只是到了夜晚,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每每想起先王对婢女的恩德”说着眼泪便流了出来,掏出手帕,擦了擦,又道“先王恩情,婢女终生难忘。”

月季在一旁也是拭泪不止。

太师道“先王贤德,有目共睹。我等臣子,怎能忘记”太师话也有些哽咽。稍稍停了停,平静了些心情,又道“告诉二位姑娘一个好消息,本太师已命户部着手为先王建造成仙殿,以供奉先王金身,供我等臣子及万民朝拜。”

玫瑰、月季听了万分欣喜。玫瑰道“太师对先王忠心耿耿,有目共睹。再建造了成仙殿,供奉先王金身,受万民膜拜,颂扬先王功德。太师更是受万民称颂。”

太师道“此乃先王功德所致,我等臣子,必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又道“本太师已命御侍府查阅过,本月一十八日,是黄道吉日,适宜动土。因此,定于该日辰时三刻,动土兴建成仙殿。到时本太师派车马来接二位姑娘,还望姑娘能亲临现场。”

玫瑰道“谨遵太师之命。我婢女二人,侍奉先王数年,先王恩德,如雨露,沁润婢女身心,婢女理当鞍前马后,效力效命才是。”

月季道“启禀太师,婢女以为,先王大殿奠基那日,可在殿基前设一功德箱,置一功德薄,有为建殿奉献者,也好受其捐。待大殿建成后,可立碑铭刻捐功德之人姓名,以使奉献者得到荣光。”

太师称赞道“月季姑娘说的极是,本太师回去便着人办理。”

玫瑰若有所思地道“启禀太师,成仙殿建成后,殿内供奉先王金身,御书房的供奉如何”

太师道“成仙殿建成后,御书房的供奉当然是要移供于成仙殿内了。”

玫瑰又道“菩萨的供奉如何”

太师听了一怔,道“姑娘提醒的是,本太师怎么把这给忘了真是该死。”又道“依姑娘该如何”

玫瑰道“回禀太师,恕婢女直言,先王受菩萨恩典成仙,依婢女看,菩萨的供奉自然是不能中断。能否也将菩萨神位移供于成仙殿内,一同供奉还请太师决断。”

月季也道“启禀太师,如果将菩萨神位也移至成仙殿,婢女二人也好日日供奉,不需来回奔忙。”

太师有些犹豫,道“所建大殿取名成仙殿,将菩萨神位供奉于此,恐有些不妥。”

月季道“太师,现便是将菩萨和先王神位共同供奉,大殿建成后,却又为何不可了”

太师道“大殿取名为成仙殿,是取先王得道成仙之意。菩萨早已是神仙,何用我等草芥之人赋名”

玫瑰道“婢女明白了,太师之意是殿名与菩萨不妥。启禀太师,我等为何要以足适履,而不以足选履”

太师听后笑了笑,道“玫瑰姑娘话语虽是粗糙了些,但却有道理,如将先王和菩萨同时供奉于大殿,改了大殿名字便可。玫瑰姑娘确实聪明。依姑娘看,应改作何名”

玫瑰稍一沉思,道“婢女以为,只需将成字改作佛字即可。菩萨为佛,先王为仙,取名佛仙殿。”玫瑰说完后又不好意思的道“太师恕罪,婢女不知天高地厚,班门弄斧,在太师面前卖弄了。”

太师道“姑娘不必过谦,你改此一字,甚是贴合。就将这大殿定名为佛仙殿。”自此,这大殿的名称真正确定下来了。

再说丁香和何花二人,来到西图国,招募了几名木匠。为节省时间,丁香写了书信,给了些盘缠,让已招募的木匠先行来京都城驿站,她们二人则继续招募所需工匠。

几天后,招募的西图国木匠,拿着丁香写的信,陆陆续续地来到京都城驿站。所招募的木匠,均是清一色的男子,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左右,身体也较强壮。驿丞将他们安顿好,便去京都府向柳府丞作了报告。

柳府丞把从西图国招募来的八名木匠分成两组,每组里再安置些京都城木匠,一是为了让外国木匠帮带京都城木匠,并把好质量关。二是让京都城木匠对他们进行监督。每组中从外国木匠里指派一名工头,管理本组工匠,并负责工程质量。再派一名京都府官员监管。

第一组,监管为白莲,工头为西图国木匠陈有发。下辖四十名木匠。大多会雕刻,则命其制作门窗、斗拱等。

第二组,负责制做大殿房架等工作。这是大殿最重要的部分。大殿建造的是否坚固,主要靠这部分结构。柳府丞觉得这个木工组尤为重要,于是指派能力较强的府吏丁香监管,但因丁香去外国招募工匠还没有回来,便自己亲自兼任该组监管。并指定年龄较大,看起来比较忠厚、诚实的西图国木匠李友朋为工头。也是下辖四十人。

瓦工则由迎春监管,工头为京都城瓦工牛丽。下辖二十人。

杂役人员的监管由山茶担任,工头为京都城人马薇,暂时安排一十人。

一切安排妥当,只等三月一十八日奠基开工。

三月十八日辰时,祖庙前的佛仙殿殿基上,已栽了许多的小木桩,木桩上拉了白线,纵横交错。地面上用白石灰粉划好了要开挖的大殿基础线。正殿基础前,设了一只大铜鼎当作香炉。工地的东南角,放着一只木质红漆功德箱,功德箱上放着功德薄和笔、砚。

太师率领女儿国文武官员近百人,立于香炉前,面向香炉,庄严肃穆。官员后便是参加建造“佛仙殿”的工匠、民夫及来看热闹的京都城百姓。

辰时三刻,只见主持佛仙殿奠基仪式的老臣梅林走到前面,面对殿基及苍天,大声宣道“吉时已到,佛仙殿奠基仪式开始鸣炮。”

梅大臣话音刚落,就听得工地上鞭炮齐鸣,响彻云霄。持续了好一会,鞭炮声才止。

梅大臣又道“请女儿国芍药太师为神灵进香。”

太师迈步到铜鼎前,接过右侧侍从递过来的三炷檀香,在左侧侍从递上的火绳上引燃着,先作了揖,然后大声祈祷道“各位天地神灵,菩萨、先王及先先王在上,臣子芍药,携女儿国文武官员及万众百姓,在此建造佛仙殿,供奉菩萨和先王金身,今日吉时,破土动工。祈求各位天神、地神及先王佑护,佑我等动土大吉,建造顺利。我等臣子及万众百姓,感激涕零。待大殿建成,设供菩萨和先王之日,臣子芍药,再携百官百姓,隆重供奉”太师祈祷完,恭恭敬敬地将檀香插进铜鼎中。只见檀香青烟袅袅。太师再次作了揖,退回原处。

梅大臣又道“向天地神灵及先王、先先王叩首。”

梅大臣喊着口令“一拜叩首起。”

文武百官都跟着梅大臣的口令,作揖、磕头。

梅大臣又喊道“再拜叩首起。”

梅大臣继续喊道“三拜叩首起再拜礼毕。”

梅大臣又道“请太师携众官员为佛仙殿铲土奠基。”

太师走向前,来到正殿殿基处,拿起早已置备在那儿的铁锨,用力铲土。其她官员也随即涌上来,拿起铁锹或镢头,开挖起基础来。太师及众官员铲了一会土,便将工具交给民夫,退了出去。

玫瑰和月季铲完土,来到功德箱前,将自己戴的手镯、耳环摘下来投进功德箱里。记录官提笔在功德薄上写下了玫瑰和月季二人的名字,并详记了她们所捐功德的种类与数目。

百姓见了先王的二位侍女捐奉之举,也纷纷捐功德。一时间,功德箱前竟围了个水泄不通。

工地上,各路施工人员,由工头带领,进入工地,干起活来。转眼间,整个工地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挖基础的,挥锨飞土,汗流浃背;石匠们,搬运石料,叮叮当当,火星四溅;木匠们,整理场地,忙个不停。

仅用四日,大殿基础地槽就挖完了。又将挖出的土全都运到大殿基础北边的空地上。迎春带着牛丽,检测挖完的地槽,看是否达到了深度、宽度,挖的是否直齐,地槽底面是否水平。对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让牛丽一一做了标记。尾随的民夫,赶忙按要求进行整改。都整改完了,觉得没有了问题,再请来工程总监管柳府丞前来检视。柳府丞手拿木尺,对地槽的各个角部等做了测量,又让民夫拉了线,检查地槽是否齐直,槽底是否平整,一一检查完,见均符合要求,才对迎监管道“可以回填灰土,夯实地基了。”然后又叮嘱道“回填的灰土一定要有潮湿感,用手握之,能成团块,但又不能过湿,每次回填的厚度为一尺,厚薄要均匀一致。”

迎监管领了令,便来到拌灰土的工地上,见民夫们有的正在用铁锹拍碎那些土块,捡出砖头、碎石及杂物;有的用竹筛子过筛;有人又将那些筛下来的细土倒到一边,均匀地洒上些清水,使其潮湿;又有民夫再拌上一定量的石灰粉,拌均匀了,堆放在一起,等待回填地槽之用。迎监管见了很是满意。

次日早晨一上工,迎监管便指挥着民夫,用马车拉来了两付大夯,御下车来,立于大殿殿基前。只见这大夯有一人多高,夯座有近二尺高,经围有六尺之粗;夯头也有一尺多高,经围也有三尺之多。夯头与夯座用七根木柱连接在一起正中一根粗木柱,周围六根小臂粗的木柱均匀分布。

木质夯座有一多半套进了水桶形厚厚的铸铁槽里,与铁质夯座浑然一体。铸铁夯座的外围,均匀地铸着六个铁鼻,每个铁鼻上都有一个小铁环。每个小铁环上拴着两根粗麻绳,每根麻绳有一丈多长。

夯头也是木质的,上面用黄铜皮抱箍着,顶端加了个牙葫芦形的黄铜装饰,葫芦顶端有一个小铜环,铜环上系着一缕红缨子。

每付大夯有二三百斤之重。

牛丽先挑选了四个司夯人,也就是扶夯人,每二人扶一付大夯。又挑选了二十四名身强力壮的民夫,每十二人拉一付大夯。

这扶夯是有技术的,要求两个扶夯人,站在夯的对面,以连接夯座与夯头的木柱为把手,掌握夯的平衡和运行的方向。两个扶夯人要以前进方向上的那个扶夯人为主,称为领夯人。领夯人主要负责夯的运行方向和夯的落地点。另一扶夯人为辅,称为掌夯人,掌夯人要掌握夯的平衡,确保夯身不歪、不斜,使夯保持垂直落地,确保夯打出的地基平整。在夯下落时,还要手握木柱,用力向下送,以增加夯落地时的速度,进而增加夯的锤击力,使地基夯的更硬实。

拉夯也是有技巧的,拉夯的人要协调一致。不然,拉夯人用力不齐时,就会拉得费力,还会使夯身倾斜,摇摆不稳,甚至会碰着、砸着人,夯出来的地基也不平。

拉夯人主要是靠自己身体的后仰,再加上手臂的力量来拉夯。因此,拉夯时,身体要挺直后仰,双肘屈曲。夯下落时,则身体前倾,同时双肘伸直,向前送手中的夯绳。若是与他人不同步,提前用力拉夯,或是落夯时动作迟慢,没有及时送出手中的夯绳,自己就会额外承受过大的拉力,不仅造成夯身歪斜,而且很快就会被那夯绳勒破手。因此,拉夯要有号子,来统一指挥这付夯上的所有人员,使其动作保持一致。

夯号是由领夯人喊出的,掌夯人与拉夯人附和着呼喊,共同形成夯号,使夯号浑厚、有力,呈现气势磅礴,惊天动地之感,既能鼓励拉夯人的士气,增加拉夯人的干劲,又有驱鬼辟邪之功。

夯号多是泥瓦匠们沿袭下来的号子,也有是领夯人自己编出来的顺口溜。号子多用三字或四字组成的短句,也可用二字或更多字组成的句子。但总的来说,每句夯号的字数越多,喊号用的时间就越长,则拉夯的频率就越慢。反之,夯号的字数越少,则拉夯的频率就越快。夯号句子后面一般是加“呀”、“呀么”、“来”、“来吆”等语气助词。这个语气助词或是语气助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领夯人发出的“开始”的口令。拉夯人听到最后一个字后,紧跟着就按照领夯人所唱夯号的频率,喊出“喝嗨”。这“喝”字音较长,是拉夯人开始拉夯绳的自我口令,自“喝”开始发音,拉夯人就开始边屈曲双臂,边直身后仰,用力拉夯绳。音止时,停止用力及后仰;这“嗨”字音较短促,发音时就是拉夯人“松绳”的自我口令,随着“嗨”音的发出,身子迅速直起、前探,同时将胳膊伸直,把手中的绳子向前送出。夯随即落地。

只见田英和罗兰二人来到夯前,抓住夯的木柱,将夯拉倒斜了。其他十二个拉夯的人,每人捡起一根夯绳,一用力,便将那夯座拉离地面。田英和罗兰二人抬着夯头,她们一同将大夯抬放进地槽沟里,稳稳地立在地上。两扶夯人跳进地槽沟里,顺着地槽的方向,一人站在大夯的一面。十二个拉夯人,均匀地站在大夯的周围。都凝了神,屏了气,全神贯注,只等领夯人一声号令,便可开始这筑基的第一夯。

只听领夯人田英一声喝唱“哎”她拖长了声音,扯着嗓子地喊。喊声宏亮,有惊天动地之感。声音在半空中久久回荡。突然,她猛地收住喊声。这一收,声音变得干脆利落。这筑基的第一夯开场白就此拉开。田英的夯号引来了人们一片喝彩。工地上,无论是木匠还是石匠,还有那来看热闹的百姓,都凝神屏气,伸长了脖子,向夯基处观看。紧接着,领夯人就高声唱道“三月里来是春天,我为先王建仙殿,大殿那个雄伟啊,供那个世代瞻。”唱完略一停顿,又大声高喊“伙计们哪,鼓起劲来”

十二个拉夯人,随即高声应和道“是喽”

拉夯人应和完“是喽”,就是表示拉夯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开始动夯了。

领夯人随即喊唱道“春天里呀”声音宏亮有力。

“喝嗨”十二个拉夯人,随即大声附和,声音震耳。随着这宏亮的“喝”音,同时猛地用力牵拉手中的夯绳,只见那大夯腾空而起,夯座都已超过扶夯人的肩头。夯头上的铜环“叮铛铛”作响,那红缨子不停地晃动,犹如沙场上将军头盔上的帽缨,十分显眼,令人振奋。随着“嗨”声的发出,十二个拉夯人同时探身送绳,大夯疾速落下。罗兰抓住夯身的木柱,趁势用力向下一掷。大夯犹如泰山压顶一般砸向壕基,只听“嘭”地一声闷响,原来平坦的壕基地面,被硬生生夯出一个圆圆的坑来。

领夯人紧接着连续不停、有节奏地喊唱“花正开呀。”

“喝嗨”拉夯人和应。大夯窜起,紧接着又落下。如此反复不停。夯号声响彻整个工地。

“春风吹呀。”

“喝嗨”

“暖人心呀。”

“喝嗨”

“咱朝廷呀。”

“喝嗨”

“来建殿呀。”

“喝嗨”

“供菩萨呀。”

“喝嗨”

“奉先王呀。”

“喝嗨”

“永瞻仰呀。”

“喝嗨”

领夯人号子响亮,拉夯人拉的起劲,真有那气势磅礴之势,生龙活虎之感。夯印一个并着一个。夯过之处,平坦光滑,质地坚实。

这边干得正起劲,那边吴玉、鞠香带领的另一组打夯人,也喊起了夯号,夯起地基来。你听那夯号,也是赞颂女儿国的内容

“女儿那个国呀。”

“喝嗨”

“五百那个载呀。”

“喝嗨”

也是夯号洪亮,夯打有力。两组人像似较上了劲,互不示弱,看谁喊的号子更好、更响;夯打的更快、更有力、更平稳。

这正是女儿国里建仙殿,欲要先王功德显。用材名贵建造精,实为做给世人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