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甜筒

在校大学生进入实卡坑时,几乎必定会与本校社团接触,从而得到一定的指点,少走很多弯路。

笔者入坑实卡时也尝试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是hfut其时的游戏王环境,没有火种,没有玩家,没有社团名目,什么都没有,笔者在宿舍里铺开卡垫,可能就是hfut游戏王的全部了。

同年6月的一次线上游戏王高校联赛,以组队赛的形式举办,要求队伍成员递交同一高校的学生证件。笔者当时没能在本校找到队友,最终还是向高中同学借了ustc的学生证,才以马甲的形式如愿以偿参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hfut的游戏王社团、围棋社团等组织,全部都是桌游社的附庸,如果想向学校借用场地开展活动,只能以桌游社的名义递交申请。

笔者入学之后不久,就加入了本校的围棋社团,代表学校参与了两次线下围棋比赛,成绩尚可,因此得到时任围棋社社长的赏识。同时,社长也是笔者在数学学院的直系学长。学长毕业之际,似乎有意将围棋社的衣钵交给笔者,可那时笔者已经沉迷游戏王,再加上对桌游社无感,不想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于是也就婉拒了社长的托付。

现在想来,当初就该多下下围棋,将学长的衣钵传承下去,少碰什么游戏王。(笑)

ustc游戏王的格局,与本校截然不同。2016年,ustc已有稳定的定期聚会、融洽的社团氛围,是很有凝聚力的游戏王线下组织。这些年来,其中涌现了大量上位牌手,例如理科、小邹、阳光、影融。

对于大学时代孤魂野鬼般游荡在翡翠湖的笔者来说,选择融入ustc的游戏王社团,既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某种无奈之举。

得到四师傅指点的笔者,开始留意在三孝口麦当劳随机刷新的ustc学生。一次逮到一个id为饺子的,收了他卡本里的昴星团、迅雷之骑士,补齐了自己帝王的额外卡组,又打了几把牌,一来二去,彼此熟悉之后,饺子就把笔者拉进了ustc游戏王的群聊。

当时ustc游戏王的话事人id为甜筒,人送外号『总裁』。总裁本人管理社区很有一套,时时为新人答疑解惑。某次,科大内的游戏王、万智双修玩家肥d,提出了将万智里的轮抽玩法移植到游戏王,得到了总裁的首肯。

总裁让科大玩家们在开新卡包时,从卡渣中挑出合用的单卡加入轮抽卡池。久而久之,科大的轮抽卡池就变得相当有深度了。其中常有冷门生僻卡出没,卡面语言又是日、英、小语种皆有,没人能全部记住。笔者与朋友们游玩的时候,难免出现当场查资料、甚至直接口胡的情况,也算是啼笑皆非。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了科大游戏王的保留节目。轮抽的卡池至今仍有人在维护更新,也算是一种传承了。

2016年7月的时候,甜筒还担任了第一次决斗都市合肥站的主裁判。那次比赛后,他的诨号就被拿掉了一个字,只剩下了『裁』。科大群的群友们在变着法子挖苦甜筒这件事上,一直是极具创造力的。

ustc游戏王的社区氛围便是如此,轻松欢乐,又时有高质量的讨论,也难怪小四、小璇等活跃的合肥本地玩家会被吸引了。

科大游戏王的固定活动地点是棋牌室。2016年,像笔者这样的校外人士想去棋牌室,只需要乘车来到西区东门,打扮的像学生或者老师,门卫就会直接放行。

2016年4月末一个温暖的下午,笔者来到科大西区东门晃过门卫,右拐。穿过一条不长的林荫道,笔者在一栋不高的教学楼前驻足,少倾拾阶上到二楼,推开右手边的第一扇门,便来到了科大群友们口中的『棋牌室』。

大伙都在,也有校外的,三三两两坐着打牌。笔者跟总裁打过招呼,又认识饺子、小四等人,还和理科有线上的渊源,很快就融入进去。

游戏王圈子就这么大,大家坐下来打过一场牌,就是朋友了。

棋牌室里有个咋咋乎乎的小胖墩,见笔者是生面孔,便来搭话。一番交流,笔者得知他就是小璇,人称『转圈』,非常早期的线下玩家,还读小学时就开始征战实卡比赛了。

小璇向笔者吹嘘留学美国打tcg的实卡经历,坐飞机跑ycs、吊打世界冠军等等,听得笔者心驰神往,不得不有样学样起来。

『这是我们tw的战队垫』

小璇拿出一块蓝黑色背景的垫子,上面绘着广州一家卡店的logo。

the woods鸟栖之木,线上豪门战队之一,与线下也有很深的联系。

『哦,我见过』

『不可能,你在哪见过』

笔者:『你们队里的鬼是我马甲』

tw鬼是出名的友谊赛狂人,似乎没在线下出没过,笔者估计转圈也没见过,就特地逗他玩。

转圈被笔者吓的一惊一乍。听他说,后来他向tw的队长反馈此事,好像tw还为此清理了一批马甲。至于此事的真伪,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聊天打屁之余,科大棋牌室活动的重头戏终于要来了。

总裁从柜子里拿出两条白色纸盒,放在桌上,打开。

里面便是轮抽用的卡牌,统一套着小号白色磨砂,码的整整齐齐。

笔者、小璇、小四、理科、饺子,还有神宣、楚天、阿扎三名科大玩家,八个人凑了一局,围着那两个长条纸盒,在桌前坐下。

甜筒执裁,为大家发牌、答疑。

笔者的第一次线下『轮抽』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