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朱元璋听着朱允熥的话语,眉头紧皱,
“怎么说?”
朱允熥双目微闭,脑海中面板一闪而过。
是时候给朱元璋一点小小的未来震撼了!
顺便也能提升寿元,在寿元商店中兑换更多的奖励。
朱允熥轻咳一声:
“大明朝的军事制度,看上去卫所制度天衣无缝。
养百万大军,不用费一粒粮草。
但是,名为军,实为奴。
现在蓝玉把手下部曲当做他的私有奴隶,随意差遣,是卫所制度下的必然。”
朱元璋听着朱允熥所说,脸色有些发青。
朱元璋纵览前半生的经历,军事上的卫所制度,是他最得意的杰作之一。
所谓卫所制度,便是寓兵于农,守屯结合。
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
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
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朱元璋曾经夸下海口:“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也是朱元璋认为,可以将大明朝万世永垂的军事保障。
虽然这个卫所制度下,出现了蓝玉这种将部曲视为自己私人奴隶的将军。
但也应该更多的将问题归因于蓝玉的个人品格。过于骄纵,目中没有君王罢了。
可为什么朱允熥说这种情况是卫所制度下的必然情况?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脸上的迷茫和不解,叹了一口气,随手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圆。
从一旁的桌子上拿了几头大蒜,扔进了圆圈中。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
“在卫所制度下,所有军户,需要承担出丁男赴卫所当兵。
“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
“这个制度看上去很是完美。”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也正是他所得意的地方。
朱允熥却是摇了摇头:
“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靠人去执行。
“在这种制度下,军户不占有任何的土地,土地名义上归卫所,也就是大明所有。
“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便是完全掌握在卫所首领的手中。
“在大明,谁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谁有拥有了全部的权力。
“军官对军户拥有绝对的权力,能够光明正大的剥夺军户劳作的所有成果。
“在这种条件下,将部曲当做奴隶,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朱元璋听着朱允熥的解释,心中有些明悟,但仍旧还是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可是……”
朱允熥摇了摇头:
“其实,卫所制的最大缺点,也并不是卫所的长官,能够随意奴役士兵。
甚至都不是卫所士兵的战斗力逐步低下,逐渐无法出战,只能在打仗的时候,另行花钱,募兵作战。”
朱元璋越听着朱允熥往下说,脸色越是发红,身体越是颤抖!
什么,这么完美的制度之下,还需要靠募兵?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
“最可怕的事情,是慢慢的,战争不如生意。
甚至,连战争本身,都成为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