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求鲜花)

白帝的尾巴在秦始皇手心游走。

竟然是以尾做笔,将诗词写在了秦始皇的手上。

秦始皇闭着眼睛默默感受。

下方群臣皆紧张的看着这一幕。

能否守住帝王威仪便看今日秦始皇能否短时间内想出绝句了。

随着白帝尾巴写出最后一个字。

秦始皇猛地睁开了双眼。

目中迸出一道精光。

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如此诗句,不愧是仙人所作。

秦始皇猛地站起身来。

群臣惊讶。

这么快?

那个.....要不陛下您在想想?

事关帝王威仪,岂可儿戏?

秦始皇猛的一挥龙袍。

浑身上下的气势爆发。

威严的目光扫向群臣。

随后大声的说道。

“又到了秋收的季节,前线传来消息,匈奴已经蠢蠢欲动。”

“朕今日,便以此诗,振兴我大秦所有好儿郎。”

群臣只见,始皇意气风发。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军情急切之感顿时向台下百官铺面而来。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百官一愣,军队辞京出师,迅速抵达战场前线,龙争虎斗的画面感油然而生。

“好,这才是我大秦虎狼之师该有的样子。”

“胆敢犯我边境,真当我大秦无人否?”

不少人眼眶欲裂,摩拳擦掌。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画面突然一变。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不少人感叹秦军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

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所有文人此刻心中感慨万千。

谁说始皇只会穷兵黩武的。

短短时间内,便能做出这等绝世之作来。

看来我等都小瞧陛下矣,天下人都小瞧陛下矣。

众人还未消化前三句诗时。

秦始皇已经拔出轩辕夏禹剑,目光如电。

声如雷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天下俱惊。

怎么,不是所有人都嘲笑陛下不通文墨吗。

如今陛下用此诗告诉所有人,外患未除。

书生不能上马杀敌,又有何用?

还不如一名百夫长。

非始皇不通文墨,原来只是不屑罢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就连不通大字的武将。

都从中感受到了滔天的壮志豪情。

“陛下,末将王翦,愿为先锋,领兵十万,出征匈奴,不破匈奴誓不还!!”

“陛下,末将蒙恬愿同往,马革裹尸还!!”

“陛下,末将章邯愿同往,马革裹尸还!!”

“陛下,小将王贲愿同往......”

滔天的战意在咸阳殿内弥漫。

“陛下,臣虽只是一名文臣,但也愿同各位将军一起前往,马革裹尸还!!”

“陛下,臣亦愿同往.....”

“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还!!!”

自从此诗名扬天下后。

秦人掀起了一场从军风潮。

再无人愿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史记·秦本纪》

“始皇中秋题诗与咸阳,自此,大秦三千万户,户户皆兵,每逢战事,马革裹尸还....”

秦始皇也被战意熏染。

恨不得立马整顿军马,马踏匈奴。

发动全国之力,进行全面对抗匈奴的战争。

【老秦是不是脑子有泡?给他一首诗装装逼就得了。】

【现在内忧都还没解决,就想举国之力发兵外战了?】

【看来秦二世而亡也不能全怪胡亥那傻逼,和老秦也有密切的关系。】

秦始皇满腔热血,顿时熄灭。

冷静下来后,感到一阵后怕。

确实,此时天下初定,国力羸弱。

绝不是发起大规模战争的最佳时机。

若是真的发动了战争,说不定都不用等到秦二世。

在自己这一世就亡了也说不定。

白帝果然是我大秦之瑞兽啊。

若无白帝,大秦危矣!

【不就是区区匈奴嘛,到时候长城一建起来】

【整个关内地区不就有了屏障了吗】

【借此修生养息一段时间,等到国力充沛之时】

【马踏草原,剑指王庭岂不是轻而易举?】

长城?

原燕国、赵国和秦国都有长城

若是能连接起来....

秦始皇眼前一亮,对呀,若是能连接起来的话

不就可解匈奴之祸了吗?

如今正好,趁着士气高昂,虽不能举全国之力。

但进行小范围战争还是没有问题的。

朕得白帝,如虎添翼啊。

修建长城抗击匈奴,究竟谁能担此大任呢?

秦始皇的目光不断在下方请命的武将中扫视着。

众将都知晓,此刻乃是建功立业之时。

各个挺直了胸膛,希望能够被陛下选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