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在衙署门口张贴广告,是要按浏览量计费的!

洪武十年初,上元县城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缓缓铺展在世人眼前。

街巷之中,行人如织,熙熙攘攘。

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喧闹之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一曲充满烟火气的尘世交响乐。

上元县主要官员的衙署,稳居于县城中心附近。

威严庄重,宛如一座沉默的历史丰碑。

那朱红色的大门,犹如一道通往神秘权力世界的门户。

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不时有百姓驻足于此,凝望着张贴在门口的告示,眼神中或好奇、或敬畏。

然而当朱元璋的目光,落在那用木版书写的藩属国告示上时,他的脸色瞬间如乌云密布。

朱元璋身着朴素的布衣,负手而立。

他眉头紧蹙成一座险峻的山峰,眼神中威严如电,又透着深深的不满。

站在朱元璋身旁的侍卫们,个个噤若寒蝉。

仿佛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惊扰了这位帝王的怒火。

朱元璋此人,性格刚毅如铁。

对大明的治理,有着近乎偏执的掌控欲和强烈的责任感。

在他的心中,国家的秩序犹如一座精心搭建的大厦,容不得丝毫的混乱与违规。

此刻这藩属国的告示,在朱元璋的眼中便如同一颗意外闯入的石子,搅乱了他心中那片平静的湖水。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那告示,告示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化作了一根根尖锐的刺,刺痛着朱元璋的神经。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角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沟壑,深邃而凝重。

随即朱元璋的嘴唇紧紧抿着,下巴微微扬起。

这些无不彰显着,他身为大明最高统治者的威严与愤怒。

“咱早就立下规矩,只有官府才有权力发布‘告示’。

其他任何人或组织未经许可,所发布的皆不能称为‘告示’!

这是为了确保‘告示’在民众心中的可信度与强大影响力,让百姓们认真对待官府发布的每一个字。

如今这藩属国的使团,竟敢在衙署门口张贴此物。

难道说那些官员,又开始玩忽职守了不成?”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闷雷在空气中炸响,充满了压迫感。

每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砸在众人的心头,让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凝固了起来。

在大明洪武年间,“玩忽职守”这一罪名中,最为严重的当属“实政不修”。

若官员未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地方治理混乱不堪。

民生问题堆积如山而得不到妥善解决,便会被视为“实政不修”。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官员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处罚的程度,则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

重者或处杖刑,让那棍棒如雨点般落在身上,皮开肉绽。

或处徒刑,被囚禁于阴暗的牢房之中,失去自由。

甚至可能被判处死刑,命丧黄泉。

此时阳光洒落在衙署的广场上,却无法驱散朱元璋心中的阴霾。

他来回踱步,脚下的石板路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烦躁,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站在一旁的朱棡双手时而握拳,时而松开,显示出内心的纠结与思考。

似乎他也在思索着,应该如何处理这件棘手之事。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匆匆赶来。

朱标身着华丽服饰,气质高贵不凡,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

他一眼便看到了朱元璋的脸色,又瞥了一眼不远处的朱棡,心中便已明了几分。

为了避免无辜的官员,受到牵连和处罚,他忙用眼神示意朱棡赶紧解释。

“父皇,儿臣觉得此事,您或许有所误会。

东南夷六十二国的使团,在衙署门口所张贴的乃是‘广告’。

应天府的百姓们初见此形式,所以才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听到朱棡口中又蹦出,一个从未听闻过的新鲜词汇,朱元璋顿时一脸疑惑。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棡问道:“老三,你总是能给咱弄出一些新花样!快说说,这广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朱棡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解释。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那汴梁城东的十字街口,有着各类横竖标牌。

上面写着店名、字号、物品等信息,有的还配有精美的图画,可谓是图文并茂。

一些店铺会请名人雅士或书法大家题写招牌,以此来增加店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那大诗人苏东坡,就曾给卖馓子的老太婆写过一首广告诗。

后来那老太婆将诗牌置于店铺前,一时间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另外有些店铺会用对联的形式来做广告,对联的内容既体现了店铺的经营特色,又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就好比一家老字号药店,挂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大对联。

既宣传了药店的制药理念,又能让过往行人印象深刻。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印刷广告也逐渐出现。

宋代出版的书籍,往往在目录或序文之后,会跟着印上‘牌子’或‘刊语’。

将出版此书的书坊名称、地点以及刻印时间都标注出来,这便是早期的图书广告。

实物广告的典型案例,当属北宋的刘家功夫针铺广告。

那广告铜板上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中间是一只可爱的白兔捣药的图案。

图案左右标注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字样,下方的文字则阐明了商品的质地和销售办法。”

随着朱棡的这番解释,朱元璋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

他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

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衙署周围依旧热闹非凡,朱元璋和朱标却在思考着,广告的未来以及大明的治理之策。

就在这时,监察御史袁凯道出了朱元璋心中的担忧,“可这衙署的朱红大门,乃是官府张贴告示之处。

藩属国在此发布广告,确实不太合适。”

朱棡笑着说道:“袁御史,此前搜捕刺客,全城戒严,这已经影响了招商拍卖会的筹备工作。

若东南夷使团无法在短期内筹得粮食换取宝钞,必将影响拍卖会的效果。

城门口、寺庙、集市,这些地方人来人往。

在这些地方张贴广告,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而且我们还可以按浏览量计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