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元军征讨倭国失败,不能把问题全怪在台风上面

此时一个疑问,涌上朱棡的心头。

“孤王对一件事颇感好奇,不知北条家族究竟隶属于平氏一脉,还是源自源氏一族?”

这个问题如同迷雾一般,萦绕在他的心间亟待解开。

泰期完全没料到,朱棡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禁稍稍愣住了一会。

然而他很快便回过神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随即泰期缓缓开口解释道:“按照我们家族谱牒所记录的信息来看,北条家其实属于平氏家族的一个旁支罢了。

如果单纯从家族起源的层面去分析,那么北条家理应坚定站在平家那一边才对,绝对不应该去拥护那个源赖朝。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明明自身就是平氏分支的北条家,居然在那场惊心动魄、影响深远的‘源平合战’当中,毫不犹豫地选择倾尽所有力量去支援源赖朝一方。”

此时一直安安静静坐在朱棡身旁的蓝玉,脸上流露出明显的轻蔑与不屑之色。

他毫不掩饰地讥讽道:“哼,如此看来,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叛徒嘛!

真搞不懂他们怎么想的,放着自己本家不顾,反倒跑去帮外人。

也不知道这种背信弃义之人,是否还留有后代存世?

倘若日后有机会征伐倭国时,但愿我能够亲身领教一番,这所谓的北条家究竟具备何等能耐和实力!”

说这番话时,蓝玉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与挑战之意。

仿佛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与传说中的北条家一决高下了。

察觉到现场氛围略显沉闷压抑的泰期,赶忙继续阐述起来。

“要知道在天皇尚握有实际权力的那个时期,为了能够甩掉沉重的财政包袱。

他便采取赐予姓氏的手段,把众多皇族子孙贬谪成为外臣。”

泰期顿了一顿,似乎在整理思绪,然后接着说道:“这样的‘赐姓除籍政策’,持续施行了好几百年之久。

粗略估计一下,大概有将近一百位天皇的子嗣,遭到赐姓并被贬级。

其中不少被贬黜的皇族后裔,都获赐源、平等姓氏,这也正是源氏和平氏这两个氏族的由来。”

说到这里泰期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

“然而因为这种赐姓行为,实质上乃是多位天皇将部分皇族成员驱逐出族谱之举。

所以致使平氏各个分家家主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淡薄疏离。

正因如此平氏始终未能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大家族。”

他稍稍提高了音量强调道:“事实上真正构建起平家政权的,其实是桓武平氏的一支——伊势平氏。

他们和身处坂东地区的平氏分支北条家,彼此间已然有数百年未曾有过任何往来联络了。

北条家之所以对平家政权忠心耿耿,并非源于所谓的家族血脉亲情。

仅仅只是看中了伊势平氏所拥有的强大权势,以及丰厚利益罢了。”

泰期不禁满脸痛惜地慨叹道:“自从成功构建起平家政权以来,伊势平氏犹如一颗璀璨星辰般迅速坠落、腐朽不堪。

他们曾经身为武士集团的杰出典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步蜕变成一个侵蚀武士集团利益的腐朽政治团体。

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地区、远离平家政权核心统治区域的坂东武士们。

承受着来自平家政权最为沉重的压迫与剥削,其内心的背离之意也愈发强烈起来。

作为坂东武士中的代表性家族——平氏北条家,对于伊势平氏所掌控的平家政权早已心怀怨恨至深。

只不过一直苦苦忍耐,未曾轻易表露罢了。

待到源平合战拉开序幕之际,敏锐察觉到时机已然成熟的北条家。

他毫不犹豫地倾尽所有力量,去支援自己的女婿源赖朝,全力以赴地协助对方颠覆那摇摇欲坠的平家政权。”

与此同时朱棡通过深入研究“赐姓除籍政策”,敏锐地洞察到了,潜藏在海外就蕃计划中的巨大危机与隐患。

然而朱元璋坚决不愿调整,对待藩王的既定方针策略。

要想妥善安置日益增多,且规模越发庞大的皇族子孙后代。

将他们分封至海外各个国家,无疑成为当下最为稳健可靠的解决办法。

为了防止今日泰期所言之事,传入老爹耳中。

进而对那至关重要的海外就蕃计划,产生不利影响。

朱棡先是轻声咳嗽两下,其声音虽然不大,却足以引起众人注意。

待吸引到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后,朱棡方才继续说道:“今日咱们所要探讨之议题乃是,昔日辉煌一时的故元,缘何会在遥远的倭国之地连连碰壁惨遭败绩?

在此孤王愿率先抛出一块‘砖头’,引领诸位一同深入剖析其中缘由。

这两场军事行动皆以落败收场,导致这般结局的成因,可从诸多层面展开探究。

总体而言,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关键要素。

其一,船只性能低劣。

其二,出兵时机失当。

其三,元军不善水战。

诚然往昔的故元在陆地之上,坐拥着无坚不摧的雄师劲旅。

然一旦涉足汪洋大海,则暴露出其严重缺失相关技艺与精良装备的短板。

且看元军所驾乘之舟楫,大多乃平底船型。

此类船只于内河之中尚能勉强行驶,一旦直面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茫茫大海。

便即刻显露出其捉襟见肘之势,全然无法与之抗衡。

此外那些由故元水师操控驾驭的船只,于构造设计上亦存在明显缺陷。

不仅欠缺稳固性,更难以抵御狂风巨浪之侵袭。”

朱棡眼神凝重地看着,自己手中那只已经空空如也的茶杯,仿佛它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

他缓缓抬起手来,将那茶杯小心翼翼倒转过来,并稳稳当当地倒扣在略显陈旧的木桌上。

“倘若遭遇极端恶劣的海况,这种平底船便会轻而易举地引发翻船惨剧。”

朱棡的声音低沉而又严肃,带着一种深深的忧虑。

紧接着他继续说道:“”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蒙古船只所能承受的载重量,着实有限得很。

如此一来,它们便难以装载足量的物资给养,以及必备的武器装备等物品。

在漫长且充满艰险的海上征途之中,这无疑会成为一个足以致命的巨大软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