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受罚

“王上,长安到了。”梁王府令对着车上闭目颔首的刘武说到。

“嗯,进城吧。”

“王上...”府令迟疑了一下。

“无需多言,走吧。”

“诺。”

周亚夫几人刚离开不久刘启的贴身太监春陀便来到了刘彻思贤苑,“卫太傅好,陛下说今日太子功课到此结束。陛下有急事要见太子,还请太傅理解。”

卫绾一看见是春陀来了便知道一定是周亚夫等人将刘彻刚刚做的事告诉了皇上,“殿下,今日功课到此结束,我们明日再讲书吧。”说完他带着些许担忧的看了看刘彻。

刘彻起身对卫绾行了一礼,“今日多谢太傅了。”

“走吧春陀。”

春陀看了看王允接着又开口,陛下还说。“若是槐里侯还在的话还请一同前去。”

王允“......”

“儿臣叩见父皇。”两人来到刘启身前后刘彻毕恭毕敬的对着刘启行了个大礼。

王允见状也无奈的跟着一起,“臣槐里侯见过陛下,祝陛下寿与天齐,长命百岁。”

刘启没有抬头,依旧用着自己手里的锉刀打磨着自己的佩剑。

刘彻低着头不敢言语。

王允则比较胆大,快步跑到刘启身后捏着刘启的肩膀,嬉笑着说到:“不知陛下叫我兄弟二人来此所为何事啊?”

刘启没有给王允好脸色,开口到:“松手,下去跪好。”

王允“......”

“诺”

说完王允低着头又跑下去跪着。

过了差不多一刻钟刘启总算开口了,“私焚狱词,枉顾律法,刘彻你好大的胆子啊!”

刘彻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始终是个孩子。听到刘启厉声质问自己顿时慌了神,“儿臣不敢,儿臣,儿臣只是不想让父皇和太后为难。”

“哼”

“还有你王允,你说说你作为表兄成日带着太子声色犬马,我叫你同太子一起读书学礼但是你整日带着他玩乐,简直太不像话了。”

王允心中嘟囔到“我们还只是两个孩子啊,至于吗?”

“敢问太子,此事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儿臣不知。”

“不知?不知你怎敢做?”

说着刘启缓缓起身,走到两人身前盘膝而坐。拿着手里的搓刀对着二人,“知道这是啥吗?”

王允尬笑,“这是锉刀吧?”

“嗯”

“你二人可知为何平定诸侯后我时常把玩这东西吗?”

二人摇摇头。

刘启见状也不卖关子,继而开口。

“对于三年前我诛杀晁错大夫你们认为我是不是个昏君?”

听见刘启这话刘彻及王允两人瞳孔一缩,随即两人很是同步的低头下去不敢直视刘启。

晁错的死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晁错妄想和诸侯议和刘启看之反复便杀了,有的认为晁错死于挑起宗室之乱,有的则认为是刘启愚蠢处死晁错,还有人认为刘启怕了诸侯想杀晁错示好诸侯。

不过对于晁错的死一直都只是大家猜测,没人敢去议论,再加上七国已平。死去的将士以及被处死的官员不计其数,大家对于一个晁错的死也不怎么在乎。

“想知道晁错大夫为什么死吗?”

王允两人仍旧低头不语。

“晁错大夫一心求死啊!他提起削藩,诸侯反乱,我无所畏惧。我明白大汉和诸侯国迟早会有一战,就算我不削藩,我的子孙自然也会有人削藩。”说着他看了看刘彻。

诸侯国算盘打的精妙啊,“以晁错祸乱朝纲扰乱宗室为由打起清君侧的旗号,所以晁错大夫死了。不过并不是我要杀他,而是他自己求死,想以他的死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想以他的死来为朝廷换来一个大义。”

“耗尽九州铁,铸成一把错(搓)。晁错大夫,大义。”

说完晁错刘启又问刘彻,“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你说这事吗?”

“估计是想洗白自己在儿子心里的印象吧?”王允不着调的想到,但是对于刘启刚才的话他却是对晁错的敬佩不已。“人固有一死,晁错死的重于泰山啊。”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的恩师为了我可以慷慨赴死,你为了一个郅都便如此愚蠢实在是不应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啊?”刘彻有些摸不着头脑。

刘彻开口“我是为了不让你和祖母伤心罢了。”

“哦~那你有心了。”刘启却是没有在刘彻是为了什么上做纠结。

王允心里却是吐槽,“明眼人都知道刘彻肯定是为了你和太后,你却抬出个郅都。为了让你儿子在众臣心里留个仁义的形象你还真是敢说呢......”

“那你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处理?你当着郅都和周亚夫郅都以及周亚夫等人焚烧狱词他们却不阻拦,你觉得我是该处理你还是处理他们?”

“此事是儿臣之错,与丞相和郅都大人并无关系,儿臣甘愿受罚。”

刘启闻言很是欣慰,也很担忧。欣慰的是刘彻敢作敢当,担忧的是刘彻如此愚笨丝毫不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

想到自己熬了多少年才坐上皇位,为自己背锅的大臣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既然如此那你就别怪父皇了。”

春陀拟旨“太子年幼无知,误焚狱词,造成大错。暂剥其授印,罚其去槐里劳作三月,好生反省。”

听见刘启剥夺了自己太子印玺刘彻是真的慌了,不过好在只是暂时,并没有直接废了自己。

“谢父皇。”

“槐里侯为太子侍读,此事也有一定责任,便随太子一起受罚吧。”

王允“......”

“我小熊猫啥也没干啊?这关我小熊猫啥事?”

无奈的摊摊手,“谢陛下。”

“另外春陀你告诉一下郅都,既然狱词已焚。朝中大臣也急需一个交代,就按照羊胜公孙诡二人罪书处理此案吧。”

想了想他又加了句,“尽快结案。”

“诺”

刘彻受罚一事很快便传便长安,有人欢喜有人愁。

“舅舅,你说彻弟此番受罚我们是不是机会来了?”

说话的是一位面相清秀的少年,看起来十来岁的样子,而他的身旁则是一位和他容貌有这些许相似却比他健壮许多的少年。

说话的正是广川惠王刘越而他旁边的则是他弟弟胶东康王刘寄,而他所问的却是贼眉鼠眼的田蚡。

话说当初王信母亲臧儿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自己两个女儿都是大富贵之人。便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送进宫。也就是王娡和王儿姁两人。

当时王儿姁因为自己年轻美貌受宠程度甚至远超王娡。不过王儿姁命不好,早早便离世了。

王娡生了一个儿子刘彻,而王儿姁则足足为汉景帝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

因为王允的到来王信和王美人兄妹冰释前嫌,这也导致了王美人对田蚡不是那么待见。田蚡也明白这个姐姐对自己的态度,以前自己家对她并不是太好。

但是田家对王儿姁还是尚可,所以田蚡便投靠了刘越。虽然刘越母亲早已离世,但是也正因为王儿姁的早离刘启对自己这几个孩子都是十分宽容。虽然都已经封了王,但是仍旧把他们留在身边。

“不好说,刘彻那小子这次犯的这事陛下要是严肃处理废太子我觉得都不难,但是陛下只是取了他的印玺。并且还是罚在槐里受罚,同时受罚的还有槐里侯。就凭槐里侯在槐里的声望以及财富,我更觉得陛下这次的惩罚是叫他们两个去享福的。我觉得更像只是做做样子堵堵朝中大臣的口罢了。”

“阿?若父皇如此宠爱彻儿,那我们岂不是永远没有机会了?”

田蚡苦笑,“儿姁走的早,王娡贤惠在宫中也十分受宠,刘彻聪颖过人更是深得陛下喜爱,再加上王家小儿这些年为大汉所作的贡献。此事......”

“哎~”说着田蚡摇摇头。

听了田蚡的花刘越也是眼神一暗。

不过田蚡又接着开口“不过也不是全无机会。”

“嗯!?”刘越闻言眼放精光。

田蚡看了看左右的宫女黄门,刘越立刻就懂了。

“你们全都出去,没有我的消息全都不准进来。”

“诺。”

刘寄却是憨憨的挠了挠头,“大哥我也要出去吗?”

刘越对自己这个呆呆的弟弟也很无奈,刘寄智商在刘启十四个孩子中算的上是垫底的。不过他的武艺却是十四个孩子中当之无愧最强的,年仅九岁的他已经可以挥舞三十多斤的大刀而且毫不费力。

“你也出去吧,在门口给哥哥看着,别让其他人进来,也别让其他人偷听。”

“好的大哥,谁敢进来或者偷听我就打断他的腿。”说完刘寄便出门去,不一会儿就传来他的声音。“你们都给我站下去,只有我能站在门边,谁不下去我就打断谁的腿。”

“舅舅现在可以说了吧?”刘越开口到。

“王上可知刘彻在外有一位姐姐?”

刘越闻言想了想,“舅舅说的可是那个被大姨认作女儿嫁到匈奴的宫女,隆虑公主?”

田蚡闻言摇了摇头。

“可是阳信公主就在宫中啊?”

田蚡闻言压了压声线,“我说的是你大姨的女儿,你大姨在外的亲生女儿。”

“舅舅是说!”说到这里刘越立刻就停住了。

而田蚡则是对着他点了点头。

“这可是欺君之罪啊!大姨怎么敢?祖母怎么敢?你们怎么敢?”

刘越得到了田蚡的肯定整个人都惊了,“自己大姨在民间还有一位亲生女儿?也就是说自己大姨当初进宫必不是完身,甚至还可能嫁过人。”

现在刘越心中就只有“卧槽了!”

自己这个舅舅家人怎么胆子就这么大!这种都敢玩!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越是激动的,不过冷静下来他立刻就明白了。

自己不能揭发,甚至还要这个消息烂在自己肚子里,并且还要加以掩盖。自己母亲是和大姨一起进宫的,舅舅都知道自己母亲一定也知道。

这事捅给皇上或许刘彻太子不保,但是太子之位绝对也没自己的份。甚至还可能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失去宠爱。

冷静下来的刘越苦笑着对田蚡摇摇头,“舅舅,此事不可为。”

田蚡也明白,摸了摸刘越的头,“放心吧,舅舅会想其他办法的。”

“谢舅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