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如何看一个人,也许首先要看他在社会中位置。人,首先是社会人,社会性约束着一个的心绪、情感、心理、生理,最终造就一个特定的人。
第一卷山鬼谣,总有些不敢说辛弃疾的,因为那么多失落与无奈,怎么也说不完。这第二卷晏谣池,总敢说说苏轼,因为不幸千万种,幸运就一种而已。
苏轼其人……我了解的苏轼有些像胡适之,得了上天禀赋,能活的好,但放在历史长河中,也仅此而已。也许是意难平的原因吧……两宋的幼安与易安才那么耀眼。duwo.org 比奇小说网
想起苏轼,总想起白居易,白居易能写‘六宫粉黛无颜色’,也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当然也有最重要的‘卖炭翁’,而东坡也只有“把酒问青天”,只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然最好的是“西北望,射天狼”,但也只出猎的贵族生活而已。淡妆浓抹……这样的旖旎风光,大概才能描绘东坡其得意人生。西湖比西子……西子,浣纱女而已。西施纵为千古第一美人也是枯骨一堆。所谓西子,大概是东坡是对侍女王朝云的情,其实是对美女的体验与欣赏,便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爱情,眼中山水皆是女子曼妙腰身……人生闲适惬意,如此可见一般。
而真要看苏轼,则要看‘社会人’苏轼,那就要看王安石新政。
何为王安石新政?这就要看-中国的帝制社会。中国的帝制社会,自古便有帝王家与百姓家的对比关系……就是百姓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家,养着帝王一家。
北宋帝王家,有‘三冗’。第一冗是为官多干不了事;第二冗是为兵多打不了仗;第三冗是为庞大的财政开支……也就是养活这些官员与军人的庞大开支。
北宋赵匡胤自然极出彩的,但之后的赵姓帝王家……简直一塌糊涂,更重要的是,还有强大的外敌……内忧外患之下,北宋灭国是很自然是事情。
而北宋百姓家,大概就四个字:积贫积弱。
怎么说呢?比如你想种一块地,总要有耕地动力、种子、肥料、锄头吧,只有这样地里的庄家才能长出来……这里大概是劳动力不足,种子又被征收的下场所,而就算种出粮食,也要面对繁重的赋税……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便有了积贫积弱。
所谓王安石新政,就是要消除这种‘贫弱’的现象……很明显,后来的南宋做到了,南宋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最”字,没有之一。所以宋词最高。只是被蒙古人毁了而已。
现在问题在于,王安能做到吗?王安石可是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不能。
王安石做不到,不仅王安石做不到,也许根本没人能做到……因为所谓的帝王家,其实绝不能说是皇帝一个人的,帝王家是皇族、大贵族、贵族、士族的。
这里‘官冗’便是“恩荫制”的原因,便是中国历来就有的世袭制,是西周宗法制的延续……现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讲,一个人的人生自由权,与政治权力,就是一个人的事情。政治权利又包括行政权力、事业单位工作权力、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权力,这都是一个人的事情。“恩荫制”则是把爸爸的政治权利转接给儿子,或者能让儿子轻松获得进入仕途的权力,而不看能力允许。这他妈的你敢信?外星种族吧。这里讲“冗兵”的原因,财政危机的原因,也不过如此。
事实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明,“王安石新政”必然会动帝王家自己的蛋糕,所以新政永远不成,最多只算小修小改……一群酒囊饭袋遭遇强敌,北宋被灭自然而然。新中国怎么来的?共产……这无疑造就了盛世南宋。
说到这里,你眼睛里大概隐约有了新政的画面……自己阅历的画面。
如此与新政相对的,自然是旧政。
苏轼其人,就是站在旧政路上的……一颗得意的小草。——我苏轼站在皇族、贵族那边啊,我自然贵不可言,你安有不服之理?
这当然就是苏轼的局限。也不能说苏轼怎么样不好,因为父亲苏洵考了半辈子功明啊,苏轼得到父亲教育后21岁进入仕途,一朝金榜题名,便贵不可言……担当了知府的助理官,自然便等于站队了。知府也就是市长,苏轼做了朝廷的市长助理,站在朝廷那边便是人生定向了。
所以,在我看来,生在外敌环伺、动荡不安的北宋,与幼安相比,这位东坡居士简直不值一提。就面相,便可见其纵情旖旎的生活画面。不过,若是研究北宋繁华,自然绕不开苏轼,因为苏轼是北宋文学之大成者。
21岁……人生得意,也不过如此了。
由此再看这首八声甘州,便多了诸多意思,也彻底没意思了……就幼安最再意的家国情怀,东坡个人际遇不值一提。
这个故事的铁峰,当然便是获得觉醒能力的幼安。
而以这八声甘州为题,只是说铁峰也生在地球联邦——神州的大环境中,人在成长的路上,总要为自身考虑,当最终一切都归于幻灭,就像东破忘机。
就个人情感而言,东破的假忘机,应该是很小的愧疚与遗憾,而铁峰对家国大事、人事悲欢的忘机,大概是成长中最大的绝望吧。
正应了那句话,不破不立而已。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