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守陵人正文卷第五百四十章问题出现【求订阅*求月票】“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大儒和大家们都向往的隐世生活,也是乡校老师的日常。
每年的春末,都会带着学生出去郊游,有条件的甚至是带学生出去体验生活。
更是为了防止学生们只会读死书,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腐儒。
因此,樗里心也在大儒的带领下来到了云梦泽,去看一看这个旷世的大工程的建造。
长江和汉水边上,聚集了数十万的黔首百姓,为的就是修建堤坝水渠,将整个云梦泽变成另一个天府之国。
“心儿可知道一旦云梦大泽改造完成,将会惠及多少人?”儒家大儒牵着樗里心的手问道。
“母亲说过,云梦大泽是陛下下令修建改造,由武君亲自督导的,一旦完成,将会惠及数十万人,一年的产粮将能保证数百万人需求。”樗里心认真地回答道。
“不仅仅如此,云梦大泽聚集了大秦最多的水工,百家的精锐也都在昼夜不舍的规划,调整,为的就是保证云梦泽能够延绵百代,使后人也收益无穷。”大儒继续说着。
这样的大型工程,放在以前,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去修建,甚至在其竣工前,就能将一个国家活活拖垮。
因此,当年楚国也知道云梦大泽的改造的价值,可惜却没有能力去施行这个计划。
可是,如今的大秦却有这个能力去修建,这就是一个统一的集权帝国的可怕之处。
一声令下,调动数十万人和大军前来,百家百工,莫敢不从。
这样的能力,令人敬畏,同样也令人向往。
同样的,也让天下渐渐接受了大秦的存在,适应了身份的转变,不再想着自己曾是楚人。
“有两个问题!”云梦大泽修建整改指挥处设在了华容县衙,一群百家大家和大秦水工们都汇聚在此,而樗里寻和各郡工曹也都再次协调。
“第一,云梦大泽迟早会消失,因为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会逐渐将大泽变为平原陆地,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墨离认真的说道。
他们是要保证云梦大泽变为一个天然的水库,在大泽中圈井田,开阡陌,因此,就不能让云梦泽消失。
所以,泥沙问题必须去解决。
樗里寻点头,看向咸阳调来的水工,这些是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决的,他也不敢多加指挥。
“我们需要将会稽的楼船调来,改造成大型的挖沙船,疏通和加固河道,并且定期将淤积的泥沙清理,而这些泥沙中,很大一部分适合修建城池和道路。”
“也只有楼船能承担起这个责任。”水工首领,从成都府调来的李典思索之后说道。
他是李冰后人,也是大秦水工世家,最清楚该怎么去做,唯一的难点就在于楼船是战船,想要长期借调到云梦大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他们需要的楼船不是一两艘,而是十余艘,几乎是将整个会稽水师的楼船全都调来了。
樗里寻敲击着条案,将整个会稽水师的楼船全都调来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将战船改造成挖沙船,那就再也还不回去了。
“大型挖沙船的事情,本君来想办法,第二个问题呢?”樗里寻没有否定借调战船的事情,暂时搁置。
“第二个问题更加严重,云梦大泽是上天的馈赠,长江汉水原本湍急澎湃,但是因为云梦大泽浩瀚而平坦,江水至此就变成了漫流,使得长江汉水不会像黄河那般时常决堤凌汛,保证了下游各郡县的安宁。”
“可是也正是如此,整个云梦大泽江湖不分,想要将江水与湖泊分离就需要最精确的定位,填石造堤。”
“这些也都很好解决,也能解决,关键是,一旦江湖分离,长江和汉水就会凝聚,一旦到了汛期,恐怕下游诸郡都会面临洪水和决堤的威胁。”墨离再次开口道。
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直到他们开始修筑堤坝,开垦荒漠之后,才发现,他们这么做,就令长江和汉水被集束起来,一旦修建改造完成,长江和汉水的水量将是难以估量的,对下游的各个大渠堤坝的考验也是巨大的。
恐怕下游没有一个大渠能抵挡的住被集束起来的江水,因此,他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云梦大泽的代替品,用来释放江水,调节洪峰。
“为什么不早说!”樗里寻冷冷的看着众人。
云梦计划已经开始,数十万百姓和大军都被调来了,各郡物资也都送到了,现在突然说,云梦计划不能施行,那损失是何等的巨大。
墨离沉默了,其他水工和百家大家也都沉默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直到江水水位上涨之后才反应过来,而现在还是暮春,江水才刚刚上涨。
若是真的等到雨季汛期的到来,谁也不知道长江和汉水会带来多大的流量,下游能不能承受的起。
“有没有办法解决!”樗里寻扶着额头问道。
一旦水位上涨,没有代替云梦泽进行泄洪的存在,那他们现在修建起来的阡陌井田,都将在洪水之下化为泡影,一切努力都将白费,甚至还会死伤无数。
“有,但是未必可行!”墨离来到舆图前,将正在施工的九穴十三口一一标注出来。
“老夫的方案是,在原本的基础上,拓宽九穴十三口,将江水分流引入云梦泽,但是原本规划的一些阡陌井田都要废掉,重新规划,这样就能缓解掉江患。”
“同时,引江入湖,将江水引入洞庭湖,让洞庭成为云梦大泽的辅助替代品,如此一来,洞庭水位将会上涨,而云梦水位下降,也能开凿出更多的阡陌良田,至于能释放出多少良田,需要建成之后才能精确计算。”
墨离说着自己的建议,同样李典进行补充和解释说明,让在场所有人能听得懂这么做的目的和能带来的效益。
“所以,又需要调动一部分人前往洞庭,开凿大渠,引江水入洞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