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黑,说着说着话江氏和高翠就打瞌睡了,高嘴还打个哈欠说道:“怎么回事?这么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高兆过去扶着大姑起来,说道:“肯定是这两天累着了,大姑早点去睡吧。巧云帮着大姐一起搀扶大姑回屋睡觉。”
巧云明白了糖茶里有让人睡觉的药,不过大姑昨晚翻来覆去的很晚才睡,今晚是要好好睡一觉了。
母亲这边高兆就不用管了有父亲在哪,她和巧云扶着大姑回了西厢房,当着大姑脱了外衣,巧云又让香兰端了热水过来,她递了热毛巾,高兆接过给大姑擦了脸。
高翠嘟囔着:“怎么就困成这样了?不行,我要睡了,你们也早点睡。”
高兆嘻嘻笑,小声说道:“大姑做个美梦哦。”
然后又对巧云说道:“妹妹早点睡,姐姐回屋了。”
高兆下炕穿鞋出去,没听到屋里的人巧云小声嘟囔道:“大姐早点睡,愿大姐一夜无梦好好睡觉。”
回屋洗漱完毕钻进被窝,高兆两手交叉放在后脑勺下,深深的呼了几口气。
今夜无眠,那是不可能的,在激动与兴奋也得好好睡觉。只可惜睡不着哦,那就数绵羊吧。
睡不着数绵羊一定脑子里什么什么都不要想,就是一二三四五的数数。
然后半夜香兰过来看大娘子有没有蹬被子的时候,就听到大娘子在说好多羊啊好多羊,我要撸羊毛。
这一晚江氏和高翠那真的是一夜无梦,感觉好多年没这么好好的睡过觉了,睡得非常沉非常舒服。
高翠醒来后穿戴好首先就去问香兰大娘子晚上说了什么,等听了香兰的回话后,她想了半天没想明白,好多羊跟及笄有什么关系,难道侄女今天想穿去年冬天从松山所带回来的那些皮毛之类的?
对了,侄女喜欢这些毛茸茸的东西,去年姑侄俩还研究了很多毛领子毛袖口可以单独拆开和缝在衣服上的。
高翠挑了一些,一会儿给弟妹送去,挑颜色合适的给侄女缝好。
高兆一早起来,刚推开门香兰的声音:大娘子起来了,高翠从西厢房出来,对着后罩房那边喊道:“赶紧的,给大娘子端早饭。“
又对高兆说道:“先吃早饭,就在你屋里吃,吃好了沐浴。”
高兆见香兰端来的是汤圆,高翠一旁说道:“这个顶饿,兆儿多吃几个,赶紧进屋吃吧。”
一大早的吃甜食,高兆虽然不喜欢,但也吃了。
吃完饭,就见代秋一个人拎着俩木桶,香兰和春竹抬着浴桶进屋,代秋拎的是热水,香兰她俩又端了两个炭炉进来。
热水放好之后,高兆泡了个澡,高兆换上新衣,里衣是新的,袜子都是。抹干头发,先散发等着干透,高兆开始对着镜子开始好好的打扮。
首先就是把眉毛修了,尽量往上挑,用黛青画个眉形出来,抹粉擦胭脂。
这时母亲抱着衣服进来,高兆一看,怎么带毛边的,不过好喜欢。
“多谢娘。”江氏看了女儿披头散发,过来帮着梳头,“赶紧的了,一会客人该来了。”
高兆乖乖的坐好,等母亲给她梳好头,她一照镜子,晕,双丫头上俩毛圈。
江氏原本不喜今天女儿这么打扮,可是大姑姐来说,兆儿最喜欢这些,今天她及笄,就随了她的心意,及笄礼的衣服正规就好了。
所以江氏就听了大姑姐的意见。而高兆是今天根本没想自己喜欢什么,及笄礼是多大的事呀,她怎么可能乱整。
梳好头,又穿了新的襦裙,高兆昨天见的还没毛边哪,今天衣领和袖口就都是毛边了,一看新鞋,鞋面上两个小毛球。
高兆眼睛湿润,那么严谨的母亲,竟然让她穿这样一身,就是想女儿今天穿自己喜欢的。
她搂着母亲,摇晃了下,说道:“娘,多谢。”
“这是你大姑一早准备的,我俩一起缝上,一会去谢谢你大姑,给大姑磕个头。”
高翠是有重要场合她就不会露面,她觉得自己是个不祥之人,会给人带来晦气,像今天,她就不进高兆屋子。
高兆穿戴好了,去了西厢房,看见大姑没在堂屋,她喊了一声:“大姑。”
就见大姑慌忙掀帘从里屋出来,眼睛红红。高兆装着没看见,笑嘻嘻说道:“我来给大姑磕头,谢谢大姑把我当闺女一样的照顾这么大了,大姑,你就是我第二个娘,我就是大姑闺女。”
高兆跪下磕了头,高翠捂着嘴,眼泪流出来,那是欢喜,也是欣慰。
高兆起来,上去搂着大姑。高翠使劲抽鼻子,她推开侄女,含泪笑着说:“兆儿长大了,以后好好和薰生过日子,大姑等着抱侄孙女。赶紧去你娘那,一会客人要来了,大姑就不出去了。”
高家现在的宅子不大,隔壁还没收拾好,如果有祖母,还可以在前院办及笄礼,现在只能在后院,反正来的都是女眷和小娘子。
正屋是插簪处,东西厢房招待客人。高兆不能出面,到时有江珊瑚和张县令家的张玉梅来招待来参礼的小娘子们。
最早来的是江家,天刚亮就到了,高兆已经收拾好了。江姥姥带着三个儿媳和两个孙女进来了,江季同去了前院。
高兆和外祖母打了招呼,就去了前院,她要给祖父磕头,刚好外祖来了,就一起磕头。
高成继是很平淡,他以往就是这样,无惊无喜的。江季同就好像还没从当初知道外孙女要嫁给谁的惊喜中冷静下来,浑身都透着我好兴奋好激动的泡泡。
江家的三个媳妇,李氏、刘氏、王氏都很奇怪公婆前一阵子的举动,最近才知道外甥女定亲,还是和京里的教书先生的外甥定的亲。
李氏是高兴,高兆嫁到京里,珊瑚也会嫁到京里,以后有个照应了。
刘氏想,难怪上次和小姑子说起亲事,小姑子脸色不好看,外甥女算是高嫁了,而自己那嘴说的啥话哟,得罪小姑子了,以后可要好好缓和了。
王氏心里想,公爹非得要把她三个儿子送到县里读书,说等年后就送去,不过也好,没准将来还能去京里的学堂读书哪。
于是,三个舅母都是喜笑颜开的来了,喜笑颜开的恭喜道贺,拿出她们带来的及笄礼,在婆婆的要求下,哪个送的都是贵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