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明白钱玉兰的心里,希望以后她能够理智对待娘家问题。
好在钱玉兰性子不强势,又是古代女子,还有就是当初退过婚,不论因为什么,这在古代是个短处,就算自己能给她增加脸面,她也不会不顾及自身和子女,去做糊涂事。
“钱姐姐,我觉得你表妹这句话说的好,自己好了才能帮到娘家。”
钱玉兰道:“宝珠如此做,是以绝后患了,可是外人说她对娘家都如此绝情,以后会是一个坏名声。”
高兆道:“所以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抓住这个,逼迫出嫁女,我觉得在乎那样好名声没用,自己日子过好了比啥都强。”
钱玉兰叹口气,不再说这些,问起高家如何,俩人另外说话题。
回家后高兆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因为她也是个极力想帮到娘家的人,但她明白,帮娘家,首先不让自己在婆家处于短处,还有就是帮到点子上。
她是现代人,现代人会认为女儿回娘家很正常,哪有嫁人了就不能随便回娘家的道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屋檐不是婆家,是古代大环境,她为何非要做的标新立异?
所以平时做好屋檐下的规矩,关键时候再出头,屋檐下的人也不会说什么。
幸好娘家人好,不会给她添麻烦。如此想的高兆忘记高家二房也算是她娘家人。
想再多没用,不如琢磨点心的事,这才是有用的。
第二天去了梁梅雪的夫家,她婆婆韩杨氏热情招待,亲切的问候吴大奶奶杨书桃,里外的话说她是杨书桃的堂姑。
梁梅雪的小姑子看了高兆好几眼,接过见面礼时道谢的真诚。
高兆含笑说和梁姐姐以前在武成县就认识,一直有联系,梁姐姐说婆家待她好,夫君也好。
话虽没这么直接,话里就是这意思。
韩杨氏脸上更笑了,夸儿媳孝顺。高兆又对韩凌香夸了一顿,夸的小姑娘有点小激动,亲自带着高兆去了梁梅雪那。
高兆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梁梅雪,神采奕奕,眼睛都是欢喜。
等韩凌香走后,梁梅雪说:“兆妹妹,你来了,我有很多话给你说。”
高兆看她有点激动,扶着她在床上半躺着。
“梁姐姐,不着急慢慢说。”
梁梅雪坐直身子,拉着高兆的手说:“我得谢谢你,我从没有这样欢喜,我有了自己孩子,我娘家母亲来看我,交代很多有喜要注意的问题。兆妹妹,按照以前,我会说她装模作样,做给外人看,严芹也派人给我送了礼,她和我说起来没血缘关系,我以前还那样对她,还有,小姑子对我也和善,夫君更是。兆妹妹,多谢你给我说了那么多话,还有介绍我认识吴姐姐贾姐姐她们,还有小丸子,是你们给了我……我……”
说着说着她眼泪出来。
高兆赶紧拿出帕子给她擦,轻声说道:“我都知道,我明白姐姐的心情,你别哭,宝宝不习惯娘哭鼻子,不然会生个泪包。”
梁梅雪含泪点头,又道:“兆妹妹,我早就想说,就是……就是张不开口,可现在我要说出来,我不是不感激,就是……”
高兆:就是好话留在肚里发霉,难听话张嘴就来,好在现在明白了。
她故意叹气道:“有几个像我,我大姑说我脸皮厚,让我以后说话收着点,会让人笑话。”
梁梅雪赶紧说:“我喜欢妹妹那样,我也想说,想让人……,妹妹这样多好,谁都喜欢,不像我以前……”
“过去的事不要想,看以后,往好里想,心里欢喜,看什么都欢喜,欢喜也是一辈子,生气也是一辈子,以后孩子也愿意看到笑着的娘。我娘从不给我们发火,我小时候那么调皮,我娘也没发过火,慢慢给我讲道理,你看我,才长的快快活活,不知烦恼。”
梁梅雪笑,她去过高家多回,知道高太太是什么样,私下想过,如果亲娘在,也会是这样吧。
她也要当这样的母亲。
“妹妹,我去看过小丸子,对她说了谢谢。”
高兆知道梁梅雪为何说这话,吴迎春给她学过舌,高兆出嫁后不方便出门,让吴迎春她们多联系梁梅雪。
人的改变不是一下子,梁梅雪的刺猬话有时不自主的张嘴就说,别人或许生气就不搭理这样性子的人,偏偏严芹是个心大的,生气完就没事,吴迎春也属于不会说话,但不是张嘴刺人那种,玉青瓦是听不出来也罢,听出来直接反驳,会说梁姐姐你说话好难听,不应该如此,如何如何。
好在这几人都是过去后全忘掉,以后该干啥干啥。梁梅雪开始是难堪,又怕她们不搭理她。
多次以后,梁梅雪学会了张嘴前先呼气,回来后看高兆以前写的信,有句话说你心里装的是什么,让你看到什么,然后是张嘴想说什么。
慢慢的,梁梅雪不再刺人,先是学吴迎春闭嘴不说话,再学高兆张嘴说好听话,发现没那么难,总在婆婆身上效果很好。
这才是梁梅雪今天很激动要给高兆一口气说完她想说的话的原因。
她得到了快乐,这份快乐是因为她的改变得到了。
分享快乐更让人快乐。
高兆心情很好,能够看到梁梅雪如此,她很高兴,因为高兆前世也曾是个自卑的刺猬,是生活,和生活里温暖她的每一个人让她改变,让她改变后对生活充满信心,也充满快乐。
回到公主府,刚下车,就见香兰着急的疾步上前。
“二奶奶,庆王府来人,说宣庆府二房老太太来了。”
高兆惊,昨天才和钱玉兰说完娘家有极品该如何的话,忘了自己娘家也有一个极品叔祖母。
“叔祖母去王府干什么?”
“不知道,送信的人说把二老太太送到柳树巷了。”
高兆又赶紧上车,去柳树巷。
刚从韩家出来,高兆还想要不要回趟娘家,因为都在城西,又想昨天才回今天就不去了。
早知道那会回去一趟,叔祖母不知又要闹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