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平定

第232章 平定

当然他们也不能够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直接在自己的内部阵营当中搞分裂。毕竟就整个整体而言,他们的共同的敌人还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在大唐王朝还没有完全落下之前。他们必须以团结到一起,只有他们团结到一起,他们才能够有力量去对抗大唐王朝。

安庆绪还冲在第一线,人家还没有退缩,尤其是现在,人家也同样展现出了不逊色于自己父亲的实力。这让河北地区的这些世家大族们都纷纷看到一丝希望。如果安庆绪没有能够比鉴于他父亲的实力,没有能够去带领他手下的士兵,去继续攻城略地的实力,那河北地区的这些家族,当然不会容忍其如此的胡作非为。

但是在人家已经展现出来了自己的能力之后,人家有能力去带领着河北地区的这些人,去往更高方向的地方进行努力,大家都有那么一丝盼头的话,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在某个地方做出相对应的让步。

毕竟如果整个蛋糕被做的更大的话,他们即便是分到的比例要比之前小上那么一些,但是能够吃到的蛋糕的数量还是变得更多的。大家都是有着一定知识储备的文化人,自然能够分清这里面的区别。buwu.org 梦幻小说网

只不过他们虽然可以做出相对应的让步,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完全屈服。在河北地区继续观望就是他们所做出的选择。牛廷玠本人最开始确实是想着能够给自己将功补过,但那个时候太原方面还没有进行太多的一系列改革问题。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其实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毕竟对于他来说,之前只是需要再史思明和安庆绪之间进行一个抉择,而在这抉择结束之后就没有其他需要选择的地方了。

毕竟作为整个王朝的核心基本盘的河北家族们来说,不论这两个人最后谁来主事的话,对于他们来讲都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他们自己的核心利益不会受到损失,只不过变化的只是换了一个在台面上的人罢了。

台面上的人虽然可以享受到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权利和地位,但同时也要承担许多的矛头和责任。

甚至有可能会在最后大厦将倾的时候,成为最后的替死鬼。

这些家族们已经家大业大,已经庞大到一个可以说成是臃肿的地步,他们不需要再去为了那么一点点的权利和地位去承担那么大的风险。他们只需要继续闷头发育,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不断的利益。然后不断的把这个利益滚雪球。

他们的核心做法就是这个,所以对于台面上的人到底换成谁,他们并不在意。

但是随着太原那边发起一系列改革之后,整个局面就变化了起来,因为改革本身就是触动着这些原有家族的利益。安庆绪只不过是作为一个战胜者,又同时离着河北地区比较远,所以他在太原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在河北地区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这里面也有安庆绪故意限制这些改革的措施,不让他对河北地区影响太多的缘故。但也正是因为对河北地区影响不大,这才让河北地区的家族没有第一时间就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毕竟这些改革的措施没有影响到自己,只在太原地区做出相应的动作,他们只需要在原地保持着观望态度就可以了。

牛廷玠原本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的演习,最后已经把所有人都赶到了范阳里面,只等着最后一网打尽的时候,结果太原方面的消息就在这个时候传到了河北地区,也同时传到了范阳地区。

也正是在这则消息传到范阳地区的时候,整个战局才发生了一丝变化,从原本一路顺风顺水逐渐变成了僵持。

牛廷玠可不是安庆绪,他手里没有那些像样的军队,他手里的人都是当地的人。而且他也同时没有人家的威风,所以他在当地所做出来的一切行动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当地的制约,尤其是他本身就在河北地区这里,也是河北家族掌控力量最为强大的地方。

范阳更是整个河北地区的重中之中,尤其是在范阳地区,还存在着同样一个可以称作为庞然大物的家族——范阳卢氏。

之前卢家并没有对牛廷玠和史朝义做出太多的偏让,甚至可以说完全保持中立,但是随着太原方面消息的传达,儒家也在两者当中不再继续保持着中立。虽然人家也没有完全发话,彻底偏向史朝义,毕竟对于一个大的家族来说,彻底站队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对于这样的庞然大物,尤其是在当地有着非同一般的名望的家族,只需要有那么稍稍一点点偏向的苗头表达出来,就足够史朝义继续在城里面进行坚守。

如此僵持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长安城的消息再一次传达出来。

这一次的长安城的战况,和之前长安城被攻克的情况完全不是同一个局面。

上一次长安城虽然也被攻打了下来,但那一次被攻打的时候,整个北方地区尤其是河东地区并没有被评定,甚至可以说他们还没有将手伸到那边。在没有北方地区以及河东地区作为屏障,长安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枕无忧,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甚至为了能够保持长安一直在自己的手里不丢失,反而还需要在那个地方投入大量的兵力。这样一来,将会极大程度的牵扯王朝的有生力量。

安禄山说白了也没有准备太久的时间,他手中的军队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能够动用的精锐是有限的。

而在长安地区,为了能够维持这么一座名城保持在自己的手里,他们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精锐部队。这样一来,其他地区的战线上所能够投入的精锐部队的人数将会变少许多。

这对于当地的战局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即便是在投入了如此大量的军队,他们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往长安地区去供给粮草。维持长安地区的后勤运输,同时还没有办法利用长安进行反攻,毕竟长安是处于位置比较低的地区,像位置比较高的地区反攻,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如今这一次长安被拿下来,结局就完全不同于以往。

因为这一次长安被拿下来的时候,整个北方地区,尤其是河东地区已经全部被他们掌握在手里。这就代表着长安北面的屏障已经被他们完全所补了上来到时候长安作为攻打南部的一个先锋堡垒,尤其是一个后勤的基地,将是非常安全,也是高枕无忧的。

同时他们之前在长安所投入的部队和大量的资源,也可以被抽调出来运往其他地区,尤其是在江淮地区。

安守忠之前一直和自己的军队被困在长安地区,他们早就已经心里憋着一团火,如今一场反攻的战斗算是把他们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了一些,但想要让他们彻底得到释放,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

如今他们正好就有这么一个舞台。

安庆绪在拿下长安之后,只留下来了很少一部分作为维持当应的秩序部队,剩下的一部分则统统被他调往了西川战场和江淮战场。

其实在面对西川地区的时候,更多的责任和任务只是处于观望。只是负责盯着他们。

毕竟那本身就是天府之国,向来出名的就是易守难攻。如果他们真的不出来的话,想要直接往里面硬打,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而同样作为整个江淮地区,他们本身就已经在江淮地区交上了手。江淮又同样有着非常令人眼馋的税收。

如果能够在江淮地区打出优势,那么从北方和东面两方夹击计算地区,到时候一举打出歼灭战的效果显然会更好。

事实上,在江淮地区的战线进行的一如既往的顺利,甚至要比在关中地区的战争情况还要顺利许多。

整个江淮地区能够苦苦坚守的其实只有淮河,正所谓守江必守淮,如果淮河战线失守,那整个长江以南地区没有任何的防线。

之前在淮河战线上坚守的只有张巡一个人,薛嵩在领着军令前往江淮地区之后,立刻着手对张巡进行发起总攻。

只不过人家的本领在那里,薛嵩即便是在领兵能力上高出令狐不止一个水准,但是在人家几乎可以说是找不出任何错漏的防守这些还是其实没有任何进展。

不过他来的时候还同样率领着洛阳方面的援军,这代表着他手里能够动用的军队数量变得更多了。

其实之前他们所能够证明的军队数量就很多,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一直都用来被打围城战斗。这样一来,其实是对他们本身的一个优势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

如今他就同样带来了新的战斗人员过来,这就代表着他们可以有力量同时在两路发动作战。

尤其是薛嵩在到来之后,这代表着他们有能力将指挥系统也分作两支同时进行指挥战斗。

如果只有一个将领,也只有一个指挥系统的时候,想要进行两路作战。沟通起来是非常复杂,也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做到同时兼顾,但是如果有两个指挥系统的时候,他们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加上他们的后勤粮草还是非常充足的,洛阳本身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河北地区在那个时候已经被他们基本平定,之前的乱子并没有在河北地区继续酿成祸端。河北的粮草也同样可以源源不断经过洛阳中转,随后运送到他们手里。在有着充足的后勤粮草补给的同时,也同样有着足够的人手之后,他们完全可以派出一支部队继续去围着张巡。

而另一支部队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寻求战机。

其他的唐军将领这时候也没有想到,人家居然会放过张巡这块硬骨头不继续去啃,反而直接奔着他们前来。

之前敌军的做法一直都是围绕着这块硬骨头来啃,而且他们的做法也相应的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绝对不会支援张巡一丁半点在他们不可能成为人家的援军的时候,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去费那么大的力气额外来对付他们。

如果燕军直接将矛头对准他们,很有可能会把他们逼急了,直接投靠到跟张巡一起。

这样一来对于燕军就非常不利了。

只不过他们燕军以为不会做的到底还是太过于天真,而且他们也同样没有那个能力去让人家高看他们一眼。

令狐继续负责自己之前的工作,那就是跟这块硬骨头死磕。薛嵩在先是碰了几次壁后,随后立刻调转枪头,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突袭速度,直接拔出了周围的几座重镇。

张巡这时候唯一可以希望的援军也就此破灭,之前人家虽然是不出兵请求帮忙的时候,人家也不做出相应的回复,但是毕竟人家在那里,有时候人家在那里其实就是一种希望的象征。

但是现在人家连人都被打没了,自然而然,这最后那么一丁点的希望也就此破灭。

随着安守忠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感到在江淮地区的平衡彻底直接打破。张巡即便是在想在面对的数倍于自己手中军队的兵力,尤其是这些兵力的侵略程度还同样远超于自己手中的军队。

加上敌人的作战意志强硬,以及有着充足攻防战的经验,张巡最终也因为自身的薄弱而无法继续坚持。

张巡和睢阳在被拔除之后,这代表着整个相会现场上最后一颗能够阻止燕军南下的钉子消失了。

在得知整个北方战场几乎是在几天的时间里迅速被拿下之后,一直盘踞在江南地区的永王和他的小朝廷也顿时分崩离析。

燕军迅速南下,并在北方的合力围攻之下,最终在两年之后平定了西川。

李隆基坐在巴蜀地区的行宫当中,看着满座大殿都是劝着自己投降的大臣们,长久无言之后,最终还是哀叹了一声,准了这些人的心思。

而在第二天,李隆基最终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当皇帝的这一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