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姜老师

姜早报名高考的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尤其是那些知青,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本就强烈,得知姜早这个有着独特见解的人在积极备考,心中都萌生出一种希望。

一天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姜早家的小院里。知青林悦一脸愁容地走进了院子,手里拿着一本物理书。

“姜早,你在吗?”林悦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姜早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林悦,微笑着说:“在呢,怎么啦?看你一脸愁容的。”

林悦把物理书递到姜早面前,指着一道力学题说:“这道题我琢磨了好几天了,怎么都想不明白。你看,这是关于物体受力分析的,我按照书上的方法做,可就是算不出答案。”

姜早接过书,仔细地看了看题目。这是一道关于斜面上物体受力平衡的问题,涉及到摩擦力、重力分力等多个力的作用。

姜早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示意图。“你看啊,首先我们要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成沿着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她边说边在地上画出重力的分解图,“然后呢,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在这道题里,物体是静止在斜面上的,所以它受力平衡。”buwu.org 梦幻小说网

姜早一步步地分析着受力情况,在关键的地方还会停下来询问林悦是否理解。林悦眼睛紧紧地盯着地上的示意图,不时地点点头。

“哦,我明白了!原来是我把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了。”林悦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呀,受力分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力的方向和大小。”姜早笑着说。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知青知道姜早能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纷纷前来求助。

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姜早索性把大家召集到了村里的一间空屋子里,当作临时的学习室。

一天,屋子里坐满了知青。知青王强拿着一本数学书,站了起来。

“姜早,我这有一道数列题,可难住我了。”王强说着,把书递了过去。

姜早接过书,看到题目是关于求数列通项公式的。这道题给出了数列的前几项,要求找出通项公式。

姜早思考了一会儿,说:“这类型的题啊,我们可以先观察数列的规律。你看,这前几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都盯着题目,仔细地观察着。

“我觉得它们好像是有等差的关系,但又不太像。”一个知青小声说道。

姜早点点头,说:“对,它不是简单的等差数列。我们可以尝试用递推公式来求解。”

姜早在黑板上写下了数列的前几项,然后通过分析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列出了递推公式。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递推公式来推导通项公式了。”姜早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进行着推导。

她的字迹工整,步骤详细。每一步推导都伴随着清晰的讲解,让大家能够跟上她的思路。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种方法真巧妙。”王强看着黑板上的推导过程,赞叹道。

就在姜早准备坐下的时候,知青赵琳又举起了手。

“姜早,我有个英语语法问题。这个定语从句我总是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关系代词,什么时候该用关系副词。”赵琳一脸困惑地说。

姜早微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常见。其实判断的关键在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且从句缺少宾语,那就用关系代词;如果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或者从句已经有了宾语,那就用关系副词。”

姜早举了几个例子,详细地解释了不同情况下的用法。

“比如说,i still reber the day when we first t这里的‘t’是不及物动词,所以要用关系副词‘when’;而i like the book which you gave 这里的‘gave’是及物动词,且从句缺少宾语,所以要用关系代词‘which’。”

赵琳听着姜早的讲解,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

夜晚,村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在那间临时学习室里,油灯的光摇曳着。

知青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学习中的问题。姜早也在其中,耐心地为大家解惑。

知青孙浩拿着一本历史书,说:“姜早,我对中国古代史中的朝代更迭原因总是记混。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姜早想了想,说:“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比如说,秦朝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从经济上看,它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让国家变得富裕;从政治上看,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从文化上看,它统一了文字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姜早把秦朝的例子详细地分析了一遍,然后又把其他朝代的更迭原因按照这个思路给大家讲了讲。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朝代更迭的原因有条理地记住了,而且还能理解得更深刻。”姜早说道。

这时,知青李娟拿着一本化学书,说:“姜早,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我总是做不对。”

姜早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说:“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要找到化合价升降的元素。我们先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

姜早一边标注化合价,一边讲解着化合价升降的规律。

“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来配平。”姜早逐步地进行着配平操作,每一步都详细地解释着原理。

知青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姜早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这些知青中,有一部分人的基础比较薄弱。姜早特别关注他们,为他们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

知青刘峰就是其中之一。他只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就没再读书。这次听说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他也想来试一试,但学习起来十分吃力。

姜早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他。

“刘峰,我们先从认字开始。这是拼音,你跟着我读,a、o、e……”姜早拿着一本拼音书,耐心地教着。

刘峰认真地跟着读,虽然读得有些生硬,但很努力。

“很好,现在我们来学写字。”姜早握住刘峰的手,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汉字。

除了认字写字,姜早还教刘峰简单的算术。

“你看,这是加法。1加1等于2,我们可以用这些小木棍来演示。”姜早拿出一些小木棍,摆了起来。

刘峰看着小木棍,慢慢地理解了加法的概念。

对于其他基础薄弱的知青,姜早也是从基础知识入手。她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进度表。

在教他们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姜早也会穿插一些简单的文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吗?古代有很多有趣的诗词,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姜早一边教识字,一边给他们讲诗词。

在教数学的时候,姜早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

“假如你去集市上买东西,一个苹果2分钱,你买了3个,那你要付多少钱呢?这就是乘法的应用。”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青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出现了不少学科交叉的难题。

一天,知青陈辉拿着一道综合题找到了姜早。这道题涉及到物理、化学和数学三个学科的知识。

题目是关于一个化学反应在特定容器中进行,给出了反应条件,要求计算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和容器内压强变化,同时还要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姜早仔细地看了看题目,说:“这道题看起来很复杂,但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来解决。”

首先,姜早从化学角度分析了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了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根据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这样就能算出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了。”姜早说道。

接着,她从物理角度分析了容器内的压强变化。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和物质的量、温度、体积都有关系。我们已经算出了物质的量的变化,再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温度和体积条件,就可以算出压强的变化了。”姜早在纸上列出了公式,进行着计算。

最后,姜早从数学角度对热量变化进行了计算。

“热量变化可以根据反应热和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计算,这里我们要用到一些数学运算。”姜早详细地计算着热量变化。

在姜早的一步步分析下,这道复杂的综合题被成功地解答了。

“哇,姜早,你真厉害!这么复杂的题都能解出来。”陈辉佩服地说。

姜早笑了笑说:“这种学科交叉的题虽然难,但只要我们把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掌握扎实了,就能找到解题的方法。”

姜早发现,知青们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有的知青喜欢通过记忆来学习,有的则喜欢通过理解来掌握知识,还有的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对于喜欢记忆的知青,姜早会给他们提供一些记忆技巧。

“你在记忆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比如,‘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这样就容易记住了。”姜早对一个擅长记忆的知青说道。

对于喜欢理解的知青,姜早会更加深入地讲解知识的原理。

“你看这个物理定律,我们可以从实验现象出发,去理解它为什么会这样。”姜早在给一个喜欢理解知识的知青讲解物理定律时说道。

而对于喜欢实践的知青,姜早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在教化学的时候,姜早带着几个喜欢实践的知青做了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你们看,当我们把酸溶液慢慢滴入碱溶液中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姜早一边做实验,一边讲解。

除了知识上的难题,一些知青还存在心理上的学习障碍。

知青周丽就是一个例子。她本来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有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就变得很不自信,每次做题都担心自己做错。

姜早发现了周丽的问题,找她谈心。

“周丽,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之前不是做得很好吗?”姜早安慰道。

“可是我一看到题目,就会想起那次考试的失败,心里就很慌。”周丽低着头说。

姜早想了想,说:“那我们来做一些心理训练。你每次做题前,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告诉自己,我能行。”

姜早还和周丽一起分析了那次模拟考试失败的原因。

“你看,你在这几道题上出错,主要是因为知识点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我们把这些知识点重新复习一下,你肯定能做好的。”姜早说道。

在姜早的帮助下,周丽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

在学习过程中,知青们也会出现一些争议。

有一次,在讨论一道政治题时,知青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这道题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

一部分知青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另一部分知青则认为是计划经济。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姜早听了双方的观点后,说:“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等。”

姜早详细地解释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各个特点,引用了一些理论和实际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学习政治理论的时候,要全面地、系统地去理解,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姜早说道。

通过姜早的解释,知青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争论也平息了下来。

知青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相当于初中水平,有的则接近高中水平。

对于初中水平的知青,姜早主要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在教他们数学时,姜早会重点复习代数和几何的基础知识。

“你们看,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好几种,我们先从最基本的配方法学起。”姜早在给初中水平的知青讲解数学知识时说道。

而对于高中水平的知青,姜早则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在教他们语文时,姜早会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含义。

“这篇小说表面上是在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蕴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姜早在给高中水平的知青讲解语文知识时说道。

姜早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为知青们解惑。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她都没有放弃。

在夏日的夜晚,蚊虫飞舞,姜早和知青们在油灯下学习,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但她依然专注地解答问题。

在冬日的白天,屋里虽然生了火,但还是很冷。姜早的手冻得通红,但她还是握着笔,在纸上为知青们画图、解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青们在姜早的帮助下,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高考也越来越有信心。

而姜早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她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还收获了知青们的友谊和尊重。她的付出就像一颗种子,在知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