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为了扭转洪武大帝的黑历史,晋王朱棡制定了三套方案

还有一些后世史学家认为:“接连遭受亲人离世痛苦的朱元璋,最终把自己活成了明朝最大的‘地主’,文官在他眼里就是‘管家’。

武将变成了身份低微的‘护院’,百姓则成为随时都可以当成韭菜收割的‘佃农’。”

当然也有些“明粉”同情老朱的遭遇,“这种经历哪怕是换成一个现代人,即便是不得精神病,恐怕也早就患抑郁症了。

朱元璋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活到70岁,已经是非常善于调节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实际上除了“胡惟庸案”和“空印案”之外,促使大写数字出现的“郭桓案”,是在马皇后病逝之后发生的。

被后世史学家公认是冤案的“蓝玉案”,是因为太子朱标之死才导致的。

在茶马贸易史上轰动一时的“驸马欧阳伦案”,则是发生在朱元璋晚年的洪武三十年。

这些把明朝官员和武将都差点杀绝的案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老朱在马皇后和朱标死后调节自己心理压力的特殊方式。

就是因为这种把文臣武将全都得罪死的做法,导致流传于后世的“朱元璋黑料”层出不穷。

除了比野史还要野的“钩子文学”之外,还有朱元璋为了认元朝为正统不惜抹黑红巾军的传闻。

什么“生活在元朝很幸福”、“战死不如饿死”、“咱是误入乱军暴民之中”,诸如此类听起来就不像正常人言论的话,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广为流传。

甚至还有后世之人讲,朱元璋因为厌恶“民贵君轻”的思想,把孟子从儒家圣人的名单里面给踢出去了。

事实上谁都知道,明史大部分都是清朝那些“猪尾巴”修的,里面能有多少真实性实在值得斟酌!

自从穿越成朱元璋的嫡三子之后,朱棡就发誓一定要改变历史。

他先是救下了英年早逝的常遇春,后来又在就蕃三年回京之后,拿下历史上疑似接连害死常清韵、朱标、朱雄英、马皇后的罪魁祸首——太子侧妃吕氏。

甚至朱棡不惜提前引爆胡惟庸案、空印案,炮制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的小明王案。

冒着动摇国本的危险,他同时与江南世家和浙东学子为敌。

之所以朱棡要搞这么多事情,就是为了让大明走上一条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为此他还准备了第二套方案:给大哥朱标黄袍加身,送老爹朱元璋提前做太上皇。

毕竟历史上进入洪武十年之后,老朱就已经有了提前退休的想法。

要不然也不会把明初四大案里面的三个,都交给朱标这个监国太子来处理。

如果不是马皇后和朱标死得太早,朱棡相信郭桓案、蓝玉案和驸马欧阳伦案,绝对不会牵连到那么多人。

可一心想着扶持大哥提前做皇帝的朱棡发现,老朱能够凭借“开局一个碗”缔造276年的大明王朝,绝非是浪得虚名!

就在第二套方案胎死腹中的那一刻,他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的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宁死都没造反。

因为想踹千古一帝朱元璋的“窝子”,他们这些人都还嫩了点!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朱棡最终只能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海外就蕃,为缔造将来的“日不落大明”做贡献。

然而无论以哪个地方为出海基地,都必须解决一直困扰大明的倭寇问题。

朱棡之所以用预防“泉州民变”的名义赶赴沿海地区巡察,就是为扫平倭寇之患,重启“海上丝绸之路”做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在宜兴遇见了杭思鼎,考虑到历史上有300多户人家因被迫窝藏嫌犯潘富被斩首,朱棡就动了整顿宜兴吏治的想法。

一方面可以减少被此案牵连的百姓,另一方面可以借机会宣传,朱棡提前十多年推出来的《御制大诰》体系。

实际上在治理太原封地的这三年里,朱棡就已经检验了《大诰》的效果。

不得不说在治理胥吏的问题上,朱元璋选择采用前无古人的“群众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

然而洪武九年的老朱,显然没有洪武十八年那么杀伐果断。

或许是中书省和左右丞相被裁撤之后带来的弊端,让朱元璋更清楚官僚集团才是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

他担心会出现像《朱元璋微服私访记》里面,那种“百姓冲进县衙,将蛮横的恶霸知县抓起来绑送京城”的剧情,因此不敢解除对进京告状者路引的限制。

以至于出现宜兴刑房县吏顾明杰,为阻止陈寿六弟弟和外甥抓污吏进京城,故意扣押他们“路引”的情况。

为了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朱棡不得不动用锦衣卫、隐龙卫和神机营这三股势力。

采取“引蛇出洞”的方式,对建平县、溧阳县、宜兴县、安吉县、长庆县、归安县、德清县、崇德县,这几个地区的潘富党羽实施秘密抓捕。

同时朱棡以“陈寿六进京告御状”为掩护返回应天府,将顾明杰、宜兴吏房县吏英文栋、前任知县杭思鼎,秘密押送到朱元璋面前受审。

朱棡本打算等处理完“宜兴案”的后续事宜之后,就按照原计划再次踏上赶赴泉州的旅途。

谁知老朱突如其来的赐婚,却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主要是新任礼部尚书李允,实在是太烦人了!

“孤王知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属于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可父皇不是已经下旨交代过,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天监监正共同操办吗?

等到亲迎时孤王亲至魏国公府迎娶徐妙云,在此之前你就不要什么事情,都跑过来烦孤王了!”

现在朱棡都有点开始后悔,建议老朱取消应天府的宵禁了。

以前除了上朝的时间之外,礼部尚书因为每天还要处理手头上的公务,可能还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晋王府叨扰。

如今李允为了彰显自己对这场婚礼的重视,有时候半夜三更都要跑过来,与朱棡这个准新郎商议细节。

“殿下,陛下之前可是允诺魏国公,要给予徐小姐和正妃同等待遇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婚礼的细节就要与晋王妃达到一致水平,否则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所诟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