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秦
不久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
卫鞅第一次想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随后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景监说卫鞅发挥失常,请秦孝公再给次机会。秦孝公答应。
卫鞅于是再次会见秦孝公。卫鞅想上次用帝道游说是不是标准太高了,所以这次改用王道之术游说。
秦孝公这次倒没打瞌睡,听了几句,还是不能接受。秦孝公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油嘴滑舌。
景监说卫鞅平时不是这样的,可能被大王的威仪吓坏了,请求秦孝公再给次机会。秦孝公勉为其难的答应。
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心里想自己总是把人看高,一定要降低标准,所以这次用霸道之术游说。果然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是却没有被采用,但卫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
最后卫鞅再次见孝公时又降低标准,只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变法
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反对内耗,所以犹豫不决。
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令手下臣子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没有百分百利益就不要变法,努力不到十分不换器具。
卫鞅主张根据现时情况来立法,根据事情来制定礼法。
秦王赞成肯定了卫鞅的主张,群臣只好赞同。
这次朝会讨论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神农问卫鞅准备如何变法?
卫鞅详细解释。
首先,卫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比方他准备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
神农说:“重视农业很好,为什么要压制商业呢?”
卫鞅说:“商人容易投机,使人心浮躁,不愿从事艰苦的农业”
卫鞅继续叙述施政纲领。
其次,卫鞅主张重刑厚赏。卫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卫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
第三,卫鞅主张重战尚武。
女娲说这有点****思想。
最后,卫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神农说不错啊,但愿成功。
送走卫鞅,神农他们考虑回去。因为所有变法都大同小异。
神农和女娲离开秦国路经韩国。在韩国都城街头看到一女子趴在尸体上痛哭。
女娲上前认出是聂政的姐姐。
女娲详细询问,她说出缘由。
原来当年严仲子送百金给聂政母亲贺寿,被聂政拒绝。
但是夜里,聂政和一神秘人谈话后马上和家人说要举家迁离。
全家找一僻静处安家。聂政掏出百金给姐姐,说自己要办一件大事。
聂正给母亲磕了三个头后,毅然离开。
聂政走的不清不楚,让母亲担忧。
聂政姐姐受母亲所托,来寻弟弟,却发现爆尸街头。
姐弟同义
神农询问周围看瓜群众,得到聂政死因。
原来聂政辞别独行,拿着宝剑来到韩国。
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宴客,手持兵器而卫侍的人很多。
聂政仗剑直冲而入,五步杀一人,侍卫都不敢上前。
聂政上了台阶,一剑就刺杀了侠累。
左右的人非常慌乱,包围了聂政。聂政大声叱喝,所击杀的有数十人,但是包围的人越来越多。
聂政感觉今日无法冲出包围,便自己剥掉面皮,挖出眼睛,又自己挑出肚肠,随即死了。
韩国人将聂政尸首,公开放在市集上,追询犯罪人员线索,但是大家都不知他是谁。
于是韩王就出告示悬赏,有能够说出杀国相侠累的人,赏给他千金。但好久以后,仍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聂政的姐姐聂荌碰巧追到韩国,听说此事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
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仔细辨认,死者果然是聂政。
街上的行人们都说:“这个人残酷地杀害我国宰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夫人没听说吗?怎么敢来认尸啊?”
聂荌回答他们说:“我听说了。可是聂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猪贩肉的人中间,是因为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出嫁。”
周围人点点头。
聂荌继续说:“如今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重重地自行毁坏面容躯体,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
这整个街市上的人都大为震惊。
聂荌于是高喊三声“天哪”,终于因为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
神农出钱安葬了姐弟两个。
“又一出人生悲剧”女娲说道。
“命运不在自己手上”神农回答。
苏秦
神农他们回到京城,看到墨子和阿青正等着他们。
神农询问他们追查情况怎么样?
墨子说:“都说苏秦是鬼谷子弟子,但是没有任何表现,莫非是假传?”
神农问为什么?
墨子说:“因为鬼谷弟子向来隐蔽,不想为人所知,怎会大事张扬?”
墨子详细叙述调查的苏秦情况。
原来苏秦家里向来以务农为生。
相传早年苏秦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而回。
妻子不给做衣服,嫂子不给做饭,父母也不给说话。
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经营生活产业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苏秦本想烧掉藏书从新开始生活,突然一本《周书阴符》印入眼前。
苏秦想起师傅神鬼莫测之能全赖此书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伏案钻研多日,总结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但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
“不过苏秦准备去秦国游说,我看也不会好”墨子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