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缺陷:1前期节奏过快;2人物对话太过现代化,易出戏。3历史错误较多。(未完待续)
「我已经把缺陷写在这里了,你们应该不会喷我吧……」
请谨慎选择阅读……
正文:
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十四日。
清晨,临安府。
繁华的都市,艳丽的酒楼,花枝招展的名妓,色相俱全的珍馐美馔。
多么艳丽的花花世界啊,但在那繁丽的都市上空,却笼罩着一片浓浓的乌云。
乌云滚滚,却未见一分消散之意。
五更,大庆殿。
此时甚早,但殿中却乌泱泱站着一大片人。
台上坐着一位看上去身体不怎么硬朗的老人。
他便是宋朝此时的天,宋高宗赵构。
“启禀陛下,由完颜亮率领的金军主力已突破淮河,到达长江沿岸的采石矶一带,不久将会兵临江南。这一切是因淮西主将都统王权不战而逃,从而导致我朝南方战事失利。”一位武将道。
“什么?金军这么快就到长江沿岸了?”赵构有些诧异。
“启禀陛下,正如您所说的。”那个武将答道。
“坏了坏了,金军就要打进江南了,要不陛下还是先前往南海,以保陛下安危。”通议大臣道。
“朕也是这么认为的。”赵构正想同意,
他在一个月前就想去海上避避风头,但奈何丞相陈康伯和礼部尚书黄中等人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只能在临安待着。
现在终于有人提出去海上的主意了,赵构很欣慰,他决定回来就给这个通议大臣升官,做得真不错!
“臣以为不然,完颜亮虽说是百万大军,其实不过数十万罢了,而且大多不是女真正兵,为签兵,陛下大可命有才之人管理军队,击退金军。”丞相陈康伯道。
“臣等附议。”众多文臣答道。
“啊?这……”赵构感觉异常头疼。
关键是,我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过啊,金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临安干嘛?等死吗?而且就宋军那实力,和金军不是半斤八两么?
赵构正准备驳回陈康伯的建议,却听秘书丞虞允文道:
“陛下,臣愿亲自请缨,奔赴前线。”
不过这也动摇不了赵构想要跑的决心:
“现金军已经打到了采石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临安的安危,朕认为必须前往海上避难,以求安保,待局势明朗后返回大陆。”
“陛下,金军已经到了眼前,陛下若是再前往海上,恐怕会有失民心,应该驻留在临安,且任命有才之人担任武将,以平定金军。
且若陛下留在临安,想必将士们对这场战斗也有信心。”陈康伯说。
“臣也这样认为,望陛下以大局为重,留在临安,以保我大宋安定!”虞允文道。
“臣附议。”众臣道。
声音很响,这大庆殿的顶都要掀翻了。
赵构望着陈康伯,长长叹了口气。
“罢免王权,任叶义负责江淮军事。
虞允文,你是个有才之人,但儒臣不应该上前线,但是卿洞达军事,请你勉为朕行。”
“臣敢不尽死力!”虞允文斩钉截铁。
虽说朝中一派悲凉,但显然未影响到城内的贵族花天酒地。
天塌了有朝中那帮人挡着,金军来了,还有那帮农民挡着,既然如此,后患无忧,不玩还等什么时候?
这偏安一隅的南宋!!
嘉兴,某个不知名的小港口。
岸边站着一个身高八尺的年轻人,面容清秀,五官端正。
他看着前面来来往往的搬运工人,心里不由得欢喜。
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今天。
他叫韩彦般,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的第五子。
他是个穿越者,前世最爱在网上吐槽那些窝囊国家。
列如南宋,清。
他曾不只一次在网上吐槽,若他自己能穿越南宋,肯定开局就造反,然后先把蒙古给灭了,再把周围的小国逐个击破。
但奈何有朝一日竟成了名将韩世忠的儿子,而且一直居住在繁华的都市,每天有吃不完的美食,看不完的美人,正经人谁造反啊?
你造反吗?反正我不造反。
而且韩世忠是老来得子,一直对韩彦般很好,只要不是什么有辱斯文的事,韩世忠都不会阻挡。
所以韩彦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也产生了偏安一隅的想法,底下人和上头人爱干什么干什么,和我有关系吗?
并且韩世忠还会时不时传授些带兵打仗的经验,穿插点他之前与岳飞一同抗金的事例。
虽然这时,他的眼里总会进沙子。
但他总说,人老了,总爱回想起过去那些陈皮烂谷的事,还让韩彦般不用在意。
但随时间的推移,韩彦般漫漫感受到了他的心,对待岳飞的一颗愧疚的心,他恨自己为何没能救回岳飞,反而自己苟活了下来。
他也恨金军啊,如果没有金军,岳飞也不会被召回,不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韩彦般在这般环境成长,不免有些感同身受。
但也只是感同身受罢了,直到十年前。
那是绍兴二十一年的九月,身体早已不好的韩世忠突然病危,大限将至。
他在去世的前一刻说道:“彦般,我不希望你走上像你父亲一样的老路,如果可以你可以像你大哥二哥一样,在朝中担个文臣,然后,娶个媳妇,安安稳稳度过这一生,除了这些,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韩彦般一口应下。
然后,韩世忠便闭了眼,没有遗憾的睡下了。
但韩彦般知道,他不可能没有遗憾,他的遗憾,便是那金军,便是那岳飞。
而那没有遗憾,也只是说说罢了,那也只是装给他看的,尽管他有遗憾,但他不希望他的儿子帮他实现,他想要儿子都安安稳稳的活着。
至于遗憾,就要到下辈子自己弥补了。
从此韩彦般便发愤图强,熟读兵法,勤于学习。
直到现在……
在这十年内,韩彦般做了很多准备:招募工人,培养势力,转换思想,多加敛钱。
眼前这十多艘小型海船,是韩彦般在半年前命工匠制造的,现在均已成型。
而且手下也有百来个将士,韩彦般准备在一个月后登陆山东,然后起义。
而那时候,完颜亮北伐已经失败,六十万金军无一幸存,连完颜亮自己,也难逃一死。
然后完颜雍上位,但这时,金朝内部由于刚换皇帝,局势并不稳定,而且那六十万大军,也是由各地强征过来的,完颜亮留给完颜雍的,是一个烂摊子。
而韩彦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烂摊子更烂一点,甚至根本整理不好了。
虽说这条造反路并不好走,也许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这又如何?
能了却父亲的遗憾,能解除自己的仇恨,何乐而不为呢?
“东家,十二艘海船都已下水,百来名将士均已上船,就差你了。”韩栎说道。
韩栎是韩家的家仆,五十多岁,在韩家已经待了二十多年了。
“就要造反了,不必如此称呼我,从现在开始,我叫苏般。”韩彦般道。
“喏,那苏般,是否可以上船了?”
“可以了。”
不知是刻意绕道还是怎么,到达山东已是一个月后。
十一月十五日,黄昏。
他们到达了山东东路莒州莒县附近。
天色未暗。
十几艘小型海船偷偷停靠在莒县的一个小港口里。
岸上人来人往,却未见一个身着金军服装的女真人。
此时在完颜雍已在东京称帝,完颜亮在采石之战已经溃败,契丹已在北部起义。
此时不起义,更待何时?
韩彦般上了岸,便于前来接应他的莒县县令陈博攀谈起来。
这陈博本是汉人,初金军攻下北宋时,由于他能文能武,在莒县本地又有威望,于是当时金廷直接任命他为莒县县令。
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陈博虽是寿洛镇县令,为金人做事,但对汉人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说来说去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陈博虽在金朝为官,但他有一颗汉心!
这就足够了。
韩彦般不管别人是否真心,但只要肯反抗金国,便足够了。
韩彦般在五年前就与陈博达成共识,愿反金起义,又立下五年之约,宣誓反金。
现在,五年到了。
“彦般,现在你已到了寿洛镇,那下一步……”陈博问。
陈博已过四十,虽身体坚朗,但长年的处理镇内鸡毛蒜皮与应付女真上层让他的两鬓有些斑白。
“丕儒兄又有什么打算?”韩彦般问道。
丕儒是陈博的字。
陈博望着天空冥想了一下,随即道:
“我们可以先在寿洛镇收兵买马,现如今完颜亮败局已定,完颜雍刚上台,想必金国内部的局势并不稳定,现如今我们只是小打小闹,就算起义后,在没有扩大规模前,
我认为金军会认为我们不成气候,从而得到一小段发育时间,而这小段发育时间,
便能给我们喘息的时间,我建议我们先练兵,且金军主力大多在攻打宋国,其内部不过也才五六万兵力。
再加上北部的契丹叛乱,倘若正的成了气候,金国也不会又太多的兵力来平定这的叛乱,只要我们不做出些大举动,
金国是不会管我们的,而且也没有能力管我们。而且由于完颜亮之前强征各族壮丁,引起各族人士的不满,我相信,只要我们这里造反的旗子一立,
其他地方的地主豪绅,亦或是有志青年均会起义,虽说也没多少青壮年了。”
陈博刚开始说得还挺有力的,但越到后面声音越低。
的确,之前完颜亮强行征兵虽引起了民心急剧下降,造反也有很多,但大多不成气候。
什么原因?便是因为青壮年都上战场了,剩下几个年轻人和一堆老弱妇孺,造反,你有兵吗?
这也是韩彦般考虑不周了。
“不过虽说如此,各地缺少了大量的青壮力,但你可以去找当地的地主豪绅,虽然他们也少了许多人力,但是,难道真的像是完颜亮说的人人皆兵么?
答案是否定的,饶是完颜亮再怎么催,那些地主往往只会交出一些人力,然后跟当地的征兵总管打好关系,
但那些征兵总管往往又被限定了人数,于是遭殃的还是那些普通人民。所以,丕儒,你大可先去拉拢当地的地主,鼓动他们加入我们的阵营,但要快,
毕竟,我看北部的契丹起义军也坚持不了多久。”
“喏。但我们起义军的名号是什么?口号又是什么?总不可能就直接让对方加入吧。”陈博问。
“的确可以让对方直接加入,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我们今天便把这名号与口令定了。”韩彦般道。
“不如就叫驱虏军如何?我以为我们起义的本意就是为了驱逐金军,光复中原,那何不叫驱虏军?”
“甚好,那口号呢?”
“驱虏复元,逐鹿中华!”陈丕儒道。
这口号可真够响亮的。韩彦般暗道。
“就他了!”
时光飞逝,眨眼间已是韩彦般来到莒县的第三天。
这两天韩彦般可没有闲着,他把自己带来的百来名将士全都编入驱虏军,并且制定了一部分的军法军规,严厉执行。
今早,陈博那边便传来了一些消息。
那些地主豪绅一开始知道陈博要造反时,都很兴奋,但得知那驱虏军目前只有百来个战士,连忙摆摆手,我们不熟,下次再见,只有少部分小地主愿意加入进来。
在得知这样的消息后,韩彦般并不感到气馁,毕竟,要是真的有那些大地主加入进来才叫奇怪。
他驱虏军刚刚成立,只有寥寥战士,而且战斗力未知。
并且驱虏军的总统帅者还是他这个没有任何名气的“苏般”,有谁会信?
这次韩彦般让陈博去找那些地主纯属是碰碰运气,若要是有人肯加入,那甚好,无人也没事。
而且陈博这次带来的那些地主虽然并不这么富有,但胜在多啊!
但也的确如此,截止到二十日,驱虏军已经扩充到了一千多人。
接着,便是训练了。
完颜亮会在十一月二十六日被部下杀死,届时,就是起义的最好时机。
韩彦般自己带来的兵没事,但那些地主带来的兵就有事了。
他自己带来那百来个人都是在韩家他自己训练已久的精锐,而地主带来的多半都是农民,没什么战斗力,倘若真的不训练就直接造反,那就相当于给刚上位的完颜雍上菜。
这不是找死吗?
虽然金国在采石之战大败,但别人好歹也是个国家,也是现如今的东亚霸主,收拾他这个驱虏军还是很简单的。
就算赶忙训练了七天也是不顶用的,造反初期只能让他自己的兵先上。
总感觉时间不够啊。
但,就是要与时间赛跑,才能赢得起义的胜利。
虽然韩彦般不知如何下手,但毕竟有苏咏霖这个造反老前辈在前,现在韩彦般造反也是得心应手。
“即日起开始训练!”
————————「本章完」
PS:作者是新人,写的不好请大家喷轻点。求推荐票,求收藏。「doge」「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