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买田作进身之阶
天下间有钱的地方也就是几处,山东这边因为私盐、工商的兴盛和局面的稳定算是一处,江南,准确的说是浙江和南直隶的江南地,这边几百年的兴盛富裕累计下来,豪商无数,两淮之地的盐货贸易自然也有一批富豪出现,还有山西因为和草原上的贸易发家致富的晋商。
这林林总总,都是在这个乱世之中身家没有受到损害,反倒是赚了大钱的阶层,除了这些商人,剩下的有钱人莫过于京师和南京的官员勋贵了,千里做官只为财,两京的高官都是豪富,往往还在家中广置地产,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和皇室有这样那样关系的勋贵之家,更不必说,北直隶除却皇庄之外大部分的地产都是他们的,北直隶、河南甚至是临清州和济宁州这两处许多产业也有他们的影子,南京的那些自然不必说,都是在江南各处大城之中。
商人们的钱财倒还好说,他们知道趋利避害,只要给他们有利可图的项目,商人们就会自动自觉的拿钱投入进去。cizi.org 永恒小说网
到现在来说,山东尽管在商人们眼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你不触犯规矩,齐王会让你平平安安的赚钱,会让你在一个尽可能公平的环境下做生意,这和敲诈勒索的明军、敌视商人的顺军和动不动就下手抢掠的鞑虏来说,已经是公平之极。
但商人们手中的钱财是一部分,他们地钱有地在周转有的在投资,真正有大笔流动金银的就是这些大明的统治阶级,那些有实权的高官和那些皇亲勋贵。
对于这部分的财富,为了维持一个平稳过渡的局面,李孟并不想来硬地,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李自成的顺军进入京师之后,制作了七千副大枷,然后搜寻明朝的高官勋贵,开始拷掠。
很多高官勋贵养尊处优,根本没有想到要受这个苦处,很多人忍受不住吐出家产,很多人则是被活活地枷死。
经过这件事,顺军大概捞取了近千万的白银还有不少实物,但也和天下地地主士绅彻底的决裂了。
等到满清鞑虏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入关之后,北直隶和河南之地处处烽火,都是针对顺军的骚乱和暴动,组织者自然是和顺军不共戴天的地主士绅,退役的官吏,甚至有无耻之徒喊出了“清帮我报明灭之仇,我自当效忠”的话。
在关内。对胶州营来说。对明决定性地战役都已经打完。下一步要尽量平稳地过渡。而不是通过破坏性地战争来征服。
南明小朝廷牢牢占据整个天下最富裕地江南之地。如果真要是开打。胜仗那是不难。可江南恐怕会遭到很严重地破坏。
天下间最多地人是农民。可真正地统治阶层却是地主。李孟现在要化身为这个阶层地总代表。而不是站到他们地对立面上去。
但明朝高官勋贵还有些高层地家族。积攒捞取地财富。却不能这么不管不顾。让他们窖藏起来。只用来自己地享受和购买奢侈品。天下间却一丝一毫不能受益。
怎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来。并且花完钱之后没什么怨言。还要和山东结成牢固地共同体。这就是卖地地妙处所在了。
陕西、河南、北直隶三省无主土地地发卖。好处一是向天下间地士绅地主表明齐王李孟地立场和态度。齐王和闯王不同。他不是代表着那些穷哈哈。他是站在士绅地主豪强地一边。这次就给大家散发战争红利了。
这好处二是,地价便宜到让人发笑,这一次一下子放出了六千多万亩地(河南一地在万历6年的登记田亩是1顷,这个数字被证明是相对可靠的,一顷等于一百亩,这个时空陕西和北直隶的土地相对少些,河南又有几个府没有遭到太大破坏),又有低于六千亩不得购买的规格,历朝历代都是尽可能的抑制兼并,众人想买些田地都是困难,可这山东却不管不顾的卖,真是让人捡便宜。
从天下人知道胶州营开始,胶州营在守诺这上面做的一直不错,相信他的,都是跟着发了大财,尽管这么多土地发卖,却也很少有人觉得这是骗局,特别是郑家和方家以及柳家都拿出了巨资出来之后,众人都是闻风而动,唯恐自己动手晚了,便宜就都被别人赚去了。
河南被卖的这些地,原来的不少地主逃难出去,或者是在山上结寨自保,他们的土地也是被一扫而空,原来那些地主对土地所有权的法理来源是大明官府的地契,而买下这些地,发给新来者地契的当然是齐王的
,陕西那边也是如此,而对于北直隶来说,那些用来地都是来自于皇庄。
凡是买地的,肯定是赚到了便宜,将来还有更大的好处,但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却完全来自齐王的合法性和地位,等于是通过卖地,把大江南北关内有实力有资格的富贵人士都给绑到了同一辆战车上,这辆战车的名字叫胶州营,这就是好处之二了。
当然,如此低价的土地,凡是过来买的人心里面都是有数,大家不是傻子,这买卖要是会赔谁也不会来。
好处之三是显而易见的,大笔大笔的银子入账,齐王府幕下亲兵的军官士官们,还有秘书监、清查司、财贸司、厘金局等等部门联合作出的军队算,对接下来需要的巨额军费都是头痛不已。优先保障军事这个毫无异议,可其他部门在接下来也是摊子骤然铺开,尽管将来受益也会大幅度的增长,但首先增长的是大幅度的预算和花费。
各的私盐收入,外洋的贸易,以及漕运上厘金,齐王下面的各司主办以前都觉得手头很宽裕,可突然间就紧张起来了。
偏偏漕运和私盐这一块,因为南明和齐王的敌意,封锁水路严查,收入一下子就减少了不少,更让各处捉襟见肘。
这个难题,在土地发卖之后,一切一切都是迎刃而解,看着济南城吵吵嚷嚷的各地商人,看着由胶州营部队看管他们带来的那些金银,钱完全不是问题了,财贸司做了一个大概的测算,这些银两配合上以后的收入,今后五十年内不会出现什么赤字的问题,何况这两年的巨大开销是特例,最多也就是持续五年。
至于对胶州营其他的好处是,那些新近占领的土地,上面的农民不是在饥荒和灾难中被饿死,就是被官府和流民军对招揽去拼死作战,要不就是散落山中为盗贼,田地抛荒,百里无人,想要恢复,就需要招募、安置、赈济种种麻烦的事情,事务繁多无比,即便是山东在屯田田庄中增收人手,加派到各地的官吏,根本不可能填补做这些工作巨大人力缺口。
让这些士绅豪强去做这些繁琐的工作,山东的屯田田庄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示范,给他们一个可行的方法。
现在天下人都是有数,山东这种综合人力的大田庄方式是行之有效,并且获利颇丰的方式,大家买地都是为了赚钱和经营,有这样的好方法自然会去学习,在卖田策之中,也特别注明了这一点。
买这些地,就要按照山东的指导来经营,对于一个赚钱的法子来说,众人当然不会有什么质疑。
以上的好处种种是山东想到的,这些法子又把那些人的银子从口袋中掏出来,免得让这些不在齐王控制下的巨大财富成为阻碍和祸害,然后又把大家拴在了同一辆战车上,形成了以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大家族为集合体的统治集团,并且让地方上尽快的整合,成为自己的力量。
当然,对于税赋之事,则不会像是大明那般,官绅士子免税,那是削弱国家,却得不到什么忠心回报的傻事,换句话说,如今这些大豪们拿出这么多的金银,他们怎么积累这样的财富,还不是国家一分税也没有收到。
对于这些拿出大笔银子来买地的人来说,他们经营拥有田地佃户的时间比齐王和蛇鞭大部分的人都要长很多,对相应的业务也要熟悉很多,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田地,除却北直隶的皇庄之外,河南和陕西的大块土地需要花费偌大的力气才能变成赚钱的东西,赚大钱是肯定的,不过也不是那种轻松吞下的便宜。
之所以要买,而且天下蜂拥而来,那是因为大家看明白齐王取得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齐王和胶州营崛起的太快太快,众人除却几个运气好的,大都没有什么交结来往的机会,此次给大家这么一个送钱的机会,并且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那为什么不买,为什么不上前凑趣。
关键不是多少钱买到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这被认为是能不能在新朝邮资机一席之地的重要象征,自然,土地多少也就象征着身份的高低。
各地的人不断带着大笔银子过来,为了谁能买多少争吵不休,到了六月,广东和南洋的买家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