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归海的航船

\"父皇,儿臣明白,以德庆侯的功绩足以封公,但那次事件让他永远停留在侯爵之位。\"

\"此事,大家心照不宣。\"朱元璋默认地点头。

\"所以,这次不妨给廖永忠一个顺水人情,让他实现夙愿。反正日后他在虾夷岛建国,朝廷不必再负担他的俸禄,这与空头荣誉并无差异。\"

\"就像……\"朱标思索片刻,接着说,\"那些在大明开国前英勇牺牲的武将,父皇不也是追封他们为国公吗?\"

追封,形式重于实质。

将廖永忠远封海外,给予国公之位,这与追封并无太大差别。

\"但他还活着,根据诸侯国的规矩,朝廷需负担他一卫兵马三年的粮草。\"朱元璋略带惋惜地说。

\"公爵国是两卫兵马,侯爵国才是一卫!\"朱标纠正道。

朱元璋瞪大眼睛,更加不悦了……

\"陛下,如果一次性供给两卫部队三年的粮草,不仅能驱赶廖永忠至遥远之地,还能彰显陛下的仁德声望,可谓一举两得。\"

\"更何况,此举也能让我们大明借机钳制倭国的魔爪,永绝后患。\"

\"微臣相信,德庆侯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这项使命。\"

朱标在思绪中描绘出一幅景象:倭国南界,犹太色目人受到大明朝廷的强力庇护,北界则有开国勋臣廖永忠的封地,琉球岛与济州岛更有大明海军驻扎,倭人将无处遁形。

这画面,真是美妙绝伦!

朱元璋反复权衡,最终决定采纳这个策略。

虾夷岛远离大明本土,其大小不及一省之地,四周环海,难以形成威胁,却能引得倭人深恶痛绝,足以让廖永忠疲于应对。

唯一的优势在于当地的土着处于原始的野蛮状态,战斗力微乎其微,比起西南地区的吐司部落弱小得多。

虾夷人不足为惧,真正对廖永忠构成威胁的,始终是那些倭人。

然而预付两卫三年的粮草,让朱元璋心有不舍,还好出海的船队即将归航。

......

大明的初次海外贸易,因主要目的地是南洋、东边的倭国和高丽,航行时间并不算漫长,已有船只陆续返回。

首批归来的是朱元璋派出的十五艘福船,伴随着众多护航的战舰。

如此庞大的舰队,仅航行至近在咫尺的安南国,足以体现朱元璋谨慎的作风。

然而此次贸易的收获相当可观,金银财宝之外,还有犀角、象牙、白绢以及各种香料。

后世的印尼群岛被誉为香料之源,出产丰富的香料,而安南国邻近香料群岛,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然而在朱元璋心中,粮食始终是首要大事。

归来船只的货仓中,粮食堆积如山。

此外,安南国国王得知贸易船队代表大明天子,便顺道派遣使者随船队一同前往大明。

在安南,水稻一年可收三次,这并非秘密,大明朝廷的官员对此心知肚明。

普通百姓或许无知,但帝国的精英们对世界了解颇深,并不需要外来者的启蒙。

只是安南之地民风剽悍,有着独特的风俗和群体认同,很难彻底同化。

历史上,许多中原王朝即便短暂征服此地,最终也未能长久保有。

朱标陪朱元璋逐一盘点此次出海的成果,心中不禁感慨父亲童年贫穷的记忆深刻,也忧虑百姓的温饱问题,看到那些从海外贸易运回的粮食,喜不自胜,笑容满面。

\"陛下,预见到赠予德庆侯的粮食物资与这次海行交易的收获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陛下不必挂怀了。\"朱标轻笑着,声音仅限于两人的耳语。

\"呵呵,标儿说得有理。\"老朱笑容满面。

接着,朱元璋仿佛想起了什么,忽然低声道:\"标儿,你注意到没有,那些官员看着我们的海贸成果,眼睛都亮得发红!\"

\"哈哈,自古以来,财富总能触动人心,世间少有不为所动的君子。\"朱标调侃道。

\"嘿嘿,我知道他们肯定在担心自家船队的安全,会不会遭遇那些海贼的劫掠。\"朱元璋挑了挑眉,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朱标对此只能苦笑,哪有帝王像父亲这样,竟盼望着臣下的财物被海贼夺走。以往,您老人家不是深恶痛绝这些海贼吗?今日却以此为乐。

\"陛下,再过几日答案自会揭晓。\"朱标只能如此回应。

接下来的日子里,远航的船只逐一归来。

朱标对自家舰队毫不担忧,有皇家禁卫海军保驾护航,又有精良战舰坐镇,海盗不来便罢,若有非分之想,唯有送命一途。

皇家舰队此次的目标是吕宋国。

带回的货物有稻谷、玉米、甘蔗,以及各式金、银、铜、铁等矿石。

大明的货品在海外备受追捧,些许茶叶、丝绸,就能换得无数珍宝。

吕宋岛因其位于南方,气候更为温暖湿润,四季如夏,常年酷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稻亩产可超十石。

岛上还盛产珍贵香料,连绵的红木森林,四季不断的各类水果。

当地土着悠闲自在,只需播撒种子,便有享用不尽的食物,路旁、山林中四季果实累累,无需像大明民众一般辛勤劳作。

舰队负责人是方进的心腹安欣,他在与吕宋国交易的同时,收集着吕宋的资料和风土人情。

他的结论是,这片隔海相望的海域,拯救了吕宋国。否则千年前,它早已被中原王朝以雷霆之势征服。

吕宋的沃土,大明境内或许只有富饶的江南才可媲美,将这片土地赐予异邦,实乃暴殄天物。

\"殿下,难怪东莞伯常说,朝廷一味关注北方那片荒芜之地,实在不明智。\"安欣站在朱标身旁,缓缓说道,\"大明自以为拥有了天下最好的疆土,殊不知海外尚有许多未知的丰饶土地等待发现。\"

朱标轻轻一叹,低声道:“我们大明的人民辛劳无比,连王土之内的每一寸可耕之地都已悉数开发。然而在这浩渺的海外世界,却有着无数肥沃的秘境未被开垦,实在是浪费天赐之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