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号。
美国纽约曼哈顿。
林肯艺术中心的爱弗利·费雪厅内,此时李燕歌和马友友二人站在舞台之上,感受着这个被音乐家认为世界舞台的地方。
天花板上,华丽的吊灯璀璨亮眼,四周的墙壁雕刻着来自欧式风格的纹路,看起来古典而又优雅,音乐厅正中心的巨大的水晶灯,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多彩的颜色。
闪耀,迷人,宛若一场华丽的梦!
看着台下一排排的空座,李燕歌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动着,他是第一次站在这能容纳近三千人的音乐厅,也是第一次站在林肯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内心深处逐渐的滋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奇妙,有成功,有紧张,还有一丝兴奋。
马友友注意到身边李燕歌那略显粗喘的呼吸声,不由笑着询问道:“燕歌,站在世界最好的音乐厅之一的爱弗利·费雪厅,你有什么感想吗?”
“很棒!感觉有种难以形容的奇妙。”
说完这句话,李燕歌的嘴角微微上扬。
马友友感慨道:“是啊,当年我第一次来林肯艺术中心演出的时候,也有过跟你类似的想法,这个世界最好的舞台之一,我居然能跟登上来,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我很紧张,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
“你也会紧张?你不是很早就去卡纳基音乐厅演出过吗?”李燕歌诧异不已,马友友成名很早了,十几岁就登上了纽约的卡纳基音乐厅的舞台,只是来林肯艺术中心而已,对方能紧张成这样?
“那不一样。”
马友友摇了摇头,说道:“我当初去卡纳基演出,是以乐团成员的身份,但我来林肯艺术中心的时候,是我的个人音乐会。身为乐团成员,我不用去担心门票有没有卖完,也不用担心演出会不会因为我一个人弄砸了,但个人音乐会不一样,大家关注的重点就只有我一个人。”
听完马友友的话,李燕歌心里也有点紧张起来,他虽然不需要亲自登台演出,只要在前面当个指挥就行了,可正如马友友所说,这是他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大家除了关注音乐外,还会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一时间两人沉默不语,过了片刻,李燕歌才惊呼道:“你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也不知道门票卖的怎么样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帮你问过了,门票卖的还行,两千八百七十四个位置,目前已经卖出去两千多张,估计等到你正式演出的日子,门票应该能销售一空……”
一听门票卖了两千多张,李燕歌心里松了口气,他是真怕门票卖不出去两三张,那到演出的时候,就真的尴尬了。
实际上,李燕歌还是低估了自己此时在美国的知名度,虽说肯定是不如马友友这种全美知名经常登上各大报纸的大提琴家,但好歹有荣获“奥斯卡最佳作曲奖”的记录,以及宝丽金这个几个月来大力宣传,他的名气在美国,或者说在纽约还是有一点的。
特别是在唐人街附近,同样身为华人的李燕歌,他在那边的名气就很高,一方面除了有因为宝丽金针对性的宣传外,还有去年新华社记者卓军给李燕歌做的那篇专访在当地的几家华人报纸刊登出去以后,很多在纽约打拼或者生活的华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国内出了一位很有才华的音乐家。
所以这次,除了宝丽金发出去的五百张门票外,剩下销售的门票之中,其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当地华人购买的,他们也想听听来自国内大陆音乐家的作品是什么样。
……
时间荏苒,转眼过了一周。
在经过了数月的紧张排练,以及在爱弗利·费雪厅的数天的彩排和休息后,李燕歌和他带领的“敦煌乐团”,在今天终于是要正式演出了。
下午四点多,距离演出正式开始,还剩下两个小时。
音乐厅的后台内,乐团的成员们四散在周围,大家伙有的在抓紧时间温习曲谱,有的在弹奏手上的乐器,想要提前熟悉一下。
角落处,我们今天音乐会的主角李燕歌,正略显紧张坐在那,时不时的扯扯佩戴在领口处的领结,感觉有点勒脖子,还偶尔起身拉扯衣服,他很不习惯穿这身燕尾服,总觉得衣服两边延伸出来的布料很碍事。
一边身穿礼服的程芍君,刚让人给李燕歌倒了杯热水后,就看到他脖子处的领结又歪了,没好气的走过去说道:“怎么又把领结给扯歪了。”
“感觉有点勒脖子。”李文变扭的扯了扯领结。
“勒脖子吗?你低下头我看看是不是紧了点。”程芍君让他蹲下来后,绕到背后瞧了一眼,没那么紧啊。
“你这是太紧张了。”
此时,同样身穿燕尾服的马友友迈步走了过来,看到李燕歌脸上流露出的丝丝紧张,笑道:“放松一点,领结没那么勒脖子,而且你现在这身衣服很不错,挺适合你的。”
“好吧,或许是太紧张了。”李燕歌长舒一口气,别看他心理年龄挺大的,但从未站在过这种几千人的音乐厅,所以真的很紧张。
“没事的,放松一点。”程芍君看他这样,有点担心的走过去挽住他的手臂。
李燕歌回头看着程芍君精致的妆容,点了点头道:“好,我放松一点。”
“程小姐,你陪他聊聊天,聊天能缓解紧张。”
“好的马先生。”
或许是马友友的建议起了作用,二人坐下来后,便开始闲聊起来,到了即将登台前,李燕歌那紧张的感觉,倒是散了大半。
……
……
夜晚。
六点十分。
能容纳近三千人的爱弗利·费雪厅座无虚席,观众席的最前面,是宝丽金唱片分发出去的门票,这其中有纽约的音乐家、歌手、好莱坞制作人,乃至一些影评人和乐评人。
往后面一点,一目望去,就能看到大量的亚裔面孔,这些全都是在纽约生活的华人,他们在经过多日的宣传后,也是知道一位来自国内的音乐家,要在林肯艺术中心演出,不少人自发的为这位同胞前来捧场。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音乐爱好者,在这些音乐爱好者之中,大部分都是纽约本地的社会名流,亦或者中产阶层白人,他们有钱有能力,花钱来看一场音乐会很正常。
加上这算得上是近几十年来,首位中国人来林肯艺术中心演出,这也让纽约当地的人,感觉十分的好奇,想看看这位来自中国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到底如何。
几分钟的等待,当时间来到六点十五分的时候。
帷幕尚未拉开!
一声仿佛是来自远古时代、如开天辟地般的洪亮而又悠长的钟声,陡然在音乐厅内响起,不仅揭开了这场音乐会的序幕,更是震动了现场观众们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