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说道:“这还不简单?自然是你最近没有害人,心中有些发痒。”
李水有点无奈:“这你可就小看我了,我岂是那种肤浅之辈?我这么做,可是为了天下苍生。”
李信都听傻了。捉弄淳于越,还关系到天下苍生了?他忽然发现,十个自己加到一块,也没有槐谷子脸皮厚。
只听见李水说:“陛下要立太子了,你希望谁做太子?”
李信说道:“自然是伏尧公子了。我们与伏尧公子关系最好,他若做了太子,日后在朝中也有个照应,不必整日担惊受怕了。”
李水说道:“那你觉得,伏尧做太子的机会大不大呢?”
李信想了想,说道:“大,自然是很大。毕竟伏尧深得陛下喜爱,而且科举考了头名。”
“不过,陛下是个很冷静的人。喜爱是喜爱,治国是治国。为了国家安定,他有可能选择扶苏公子。其一,扶苏是长公子,由他做太子,合情合理。其二,扶苏为人宽厚仁和,即位之后,即便不能做雄主,守成总是可以的,大秦不至于有危险。其三,伏尧的年纪,毕竟太小了。”
李水微微一笑,说道:“所以你觉得,这一次陛下会选择扶苏做太子?”
李信嗯了一声:“很有可能。”
李水说道:“若群臣反对呢?”
李信愣了一下:“群臣为什么会反对?当然了,若群臣反对,陛下可能会思量一番之后,再做决定。”
李水笑眯眯的说道:“这就对了。我方才为什么宣扬淳于越五次三番来商君别院?就是给他们一种错觉,让他们以为,淳于越与我交好了。”
“试想一下,我若与淳于越交好,他们一定觉得,淳于越势力太大了,若再由扶苏做太子,他们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所以,他们一定会反对。”
“只要今日陛下不选中扶苏,我们就可以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悉心培养伏尧。时间越长,伏尧的年岁越长,他被立为太子的几率就越大。”
李信听得叹为观止:“原来如此,槐兄真是高明啊。”
随后,李信又很纳闷的问道:“既然你的目的,是宣扬淳于越进了商君别院。那你直接宣扬就好了,为何还要捉弄他呢?”
李水嘿嘿笑了一声:“不瞒你说,很久没害人了,手确实有点痒。”
这时候,有小宦官走过来,高声说道:“时辰已到,议政开始,请百官入殿。”
随后,议政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百官鱼贯而入。
…………
胡亥坐在寝宫之中,紧张的手掌一个劲的发抖。
百官入殿议事了,今日恐怕就要决定太子的人选。其余的公子,要被送往各处为王。
当然了,胡亥紧张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做太子。他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估计与太子之位无缘了。
他紧张的是,自己会做什么王,到什么地方为王。如果是去韩赵魏,那还好点。如果到了楚地,那不是往火坑里面跳吗?
就在紧张的时候,季明来了。
胡亥病急乱投医,问季明:“季明,你觉得本公子会被送往何处做王?宫中人都不敢说真话,我要听你的真心话。”
季明最近正在研究如何飞黄腾达,他发现拍马屁的功夫挺重要的。所以最近一直在锻炼这个。
现在听到胡亥这么问,季明自然而然的说道:“公子,奴婢看来,你什么王也不会做。你会做太子。”
胡亥一听这话,顿时勃然大怒,跳到季明身前,抡圆了胳膊就是一个大耳光:“你敢嘲讽我?”
季明被打得晕头转向,心中很苦涩的想:“自从槐谷子入京以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真是越来越喜欢动手打人了。”
…………
议政殿中,嬴政看着文武百官,淡淡的说道:“朕欲分封子弟为王,诸卿有何见解?”
王绾最先站出来,说道:“臣以为。楚、燕、齐、吴、赵,地处偏远,民心不稳,应当置王。”
嬴政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李水紧接着站出来,说道:“臣以为,丞相的提议,有些不妥之处。”
王绾一听这话,顿时和赵腾、李斯对视了一眼。三个人都是同样的心思:槐谷子和淳于越果然是结盟了。现在就急不可耐的向丞相发难了?
嬴政问李水:“有何不妥之处?”
李水说道:“楚、燕、齐,赵,四地。曾为战国七雄。实力强大。若派遣公子为王,天长日久,生出异心来,即便朝廷可以平乱,可是兵连祸结,生灵涂炭,骨肉相残,并不是什么好事啊。”
王绾有些不快的说道:“昔日封王也是谪仙的建议,今日谪仙忽然又反对封王。国家大事,可以如此儿戏吗?国家政令,可以朝令夕改吗?”
李水呵呵一笑,淡淡的说道:“本仙并非反对封王。只是反对丞相的封王方式。”
王绾憋着一口气没说话。
李水接着说道:“陈建议,把楚地一分为五,赵地一分为三。齐地一分为三,燕地一分为二。如此一来,诸王实力大大削弱,谁也无力造反。而一旦有六国豪强叛乱,诸王又可以联合起来平叛。”
王绾愣了一下,也不由得在心中微微一叹:“这槐谷子,确实有点歪才啊。”
李水的提议,得到了众人一致的认可。
李斯王绾几个人,虽然抱团取暖,打算打击一下李水和淳于越,不过现在这些建议,还影响不到众人,因此他们也就没有作声。
嬴政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李水说道:“谪仙思虑周详,于治国之道,越发的有心得了,朕心甚慰啊。”
李水很谦虚的说道:“臣只是学到了陛下万分之一的皮毛而已。”
朝臣们顿时暗暗鄙视:这家伙,真是不要脸至极啊。
嬴政又说道:“那就依照槐谷子的提议,在这些地方置王。王国不大于郡,侯国不大于县。其余的地方,由朝廷统辖,委派郡守县令。”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随后,嬴政又说道:“那么应当委派谁人为王呢?诸卿有何看法?”
众人还没有说话,淳于越站出来了。他躬身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封王一事,应当有缓有急,有重有轻。先急后缓,先重后轻。”
嬴政问道:“何为重,何为轻?”
淳于越说道:“陛下诸子之中。最贤者为太子,留守咸阳,待陛下成仙之后,掌管天下。其余子弟则分封诸地为王。老臣以为,太子的人选,乃重中之重,最为急迫之事。太子确定之后,其余人如何分封,就好办得多了。”
大多数人都点了点头,其实这也是他们想说的。不然的话,大家劳心劳力,帮助诸位公子安排好了去处,结果皇帝来上一句:我打算选他做太子。
那岂不是做了无用功?
若白白费劲倒也罢了。关键是将来太子登基,回想起来昔日这些人曾经建议陛下把他送到外地做诸侯王。这新皇帝心中怎么想?会不会打压自己?这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嬴政一直注意着群臣的反应,几个呼吸之后,他就明白了群臣担心的问题。于是微微一笑,说道:“好,那么太子的人选,诸卿又有何看法呢?”
朝臣们都没有说话,毕竟这个话题有点敏感。他们自然有想要举荐的人,但是谁也不想第一个举荐。
嬴政看向李水:“槐谷子,你的胆量一向很大,你先来说来听听。”
李水干咳了一声,很谦卑的说道:“选择太子,乃是陛下的家事。臣乃外人,岂能置喙。”
旁边一个儒生忍不住说道:“谪仙此言差矣,太子关系到天下苍生,这就不仅是家事了,是天下事。”
群臣都翻了翻白眼,心中暗想: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