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十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防治疫病的时候,京师的朝政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天崇祯感觉自己发火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周皇后倒是弄了不少调理肝脾的药材给自己煮了药膳。崇祯自己也知道,肝火旺盛的话,人的脾气也会不好,可是自己发脾气根本不是身体的原因,而是每一个递上来的折子,每一个大臣的禀报都让他感觉胸口像是堵了一块大石头一般。若是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目前的状态,那就是焦头烂额,有一点是崇祯怎么也想不通的,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他还小,泰昌帝也只在位一个月,他主要生活过的时间段其实就两朝,一个是皇兄在位的时候,一个就是自己登基的时候。皇兄在位时,魏忠贤权倾天下,民众都知道魏忠贤是大坏人,自己一上位就把他给扳倒了,而自己对比皇兄,说句对皇兄不敬的话,自己的勤勉程度远远超过他,皇兄喜好木工,很多时候都不上朝,躲在皇宫大内里面钻研木工,搞这些奇技淫巧。但是自己呢,光是批阅奏折,每天都到深夜,早朝更是一次都不落下。就这样的情况,不说大明的局势能比以前好上多少,总不能比以前还差啊。可是事实总是喜欢打人脸,崇祯登基以来几乎就没睡过一个好觉。xizu.org 柚子小说网
这些天又有几桩大事让他闹心,其一是关于新军的事情,刘毅在常州府弄了这么大的阵仗,南京六部去了那么多人,当然会有人将当日的盛况禀报给皇帝。只是崇祯感觉到非常矛盾,一方面,给刘毅的圣旨是自己下达的,加封他辽国公也是大家讨论的结果,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毕竟是自己用了印的。本来崇祯还没觉得什么,但是当下面的折子递上来的时候,崇祯哪哪都不舒服,一方面刘毅在常州府给卢象升大肆操办葬礼,极尽荣光,完全将朝廷的褒奖给掩盖了下去,崇祯在新军三番五次不听调令之后紧急召见了骆养性和曹化淳,要求厂卫加强力量,特别是对民间消息的探听,上次的舆论战搞的朝廷非常被动,虽然查不出幕后主使,但是时间久了,崇祯也渐渐回过味了,搞不好就是刘毅捣的鬼。
最近厂卫的报告崇祯都看了,民间有不少对朝廷的负面评价,特别是针对卢象升的事情,朝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先是不给卢象升和天雄军将士正名,现在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又给了封赏,很多人只会把这个功劳记在刘毅的头上,正好刘毅又在常州府搞出这么大阵仗,这消息捂不住,很快时间就连京师民间都知道了这件事情,百姓们都纷纷夸赞新军仗义,再加上刘毅在关外重创皇太极的事情也传到了关内,现在刘毅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新军在民间更是被传成了跟岳家军、戚家军一样的存在。在这个节骨眼上,崇祯自己又加封刘毅辽国公,等于官方承认了刘毅的地位,这一下民间更是沸腾,崇祯担心的就是照这样发展下去,民间只知道有辽国公和新军而不知道有朝廷了。
同时刘毅打了一招太极,让崇祯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本来崇祯和大臣们商议,加封刘毅为辽国公是为了将刘毅绑定在辽东,间接消耗新军的力量。让刘毅为了辽东的事情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刘毅竟然给南京兵部上了个折子,利用这次朝廷对辽东战役肯定的态度,直接毫不避讳的说明军利用了高丽作为跳板发起了对皇太极的攻击,这样一来崇祯吃了个哑巴亏,本来高丽是大明的附属国,朝廷不点头,绝对不会有明军驻扎在高丽,可是现在刘毅等于强迫朝廷点头了,既然你加封我辽国公,那么我以大明朝廷的名义跟高丽商议在高丽驻军就有了其合法性,否则就会影响大明在辽东的战略,这件事情一旦公开化,国朝民众肯定是支持的态度,毕竟站在大明百姓的角度,将战场放在高丽一线肯定是好事,总比清军动不动就入关的好。再加上崇祯给了刘毅辽国公的名号,大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是朝廷在下一盘大棋。刘毅给朝廷送了高帽子,给皇帝送了高帽子,如果崇祯否定刘毅,那就等于打了自己的脸。
崇祯怎么也想不明白,刘毅此人究竟是从哪里蹦出来的,他的发家史崇祯不是不知道,当年不过是太平府一个小小的总旗官,军队里面是有裙带关系不假,但是说句难听话,刘招孙和刘綎早就在萨尔浒之战战死了,所谓人走茶凉,军队里能给刘毅一个总旗就不得了了,再往上也不会给他面子,可是他愣是从一个小小的总旗,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辽国公的高位,而这个时间也不过是短短十余年。最吊诡的是,他的每一步都是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甚至可以说刘毅走到今天的位置,朝廷也是推波助澜,是皇兄和自己两任皇帝将刘毅推上了这个位置。自己明明想灭了刘毅,想刘毅此人从大明消失,可是又为什么阴差阳错的将刘毅送到了辽国公的位置,崇祯内心非常矛盾,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m.cascoo
刘毅这边当然是崇祯的骨中钉肉中刺,可其他方向也没有让崇祯省心。首先是杨嗣昌那边,杨嗣昌这个废物,让他去西北当督师,可是打来打去竟然是这个结果。崇祯这时候不会想西北的局面是因为清军插了一脚才变成这个样子,他只会觉得杨嗣昌无能,没能尽快干掉李自成。而另一方面,杨嗣昌在政治上出的策略也失败了,本来是他想将脏水往卢象升和天雄军身上泼,可是最后竟然彻底反了过来,卢象升成了英雄不说,还让崇祯陷入了为难的境地,这都是杨嗣昌惹的祸。而最近,杨嗣昌的飞鸽传书又到了京师,信中所言皆是西北乱局,李自成本来已经被天雄军打的就快全军覆没了,经过清军这么一搅和,李自成再次做大。而杨嗣昌在信中还提到了西北疫病的事情,疫病和战乱之下,西北几个布政使司流民数量暴增,就连一向富庶的湖广北部都被疫病覆盖,很多民众是整村整村的死亡。活着的人也是背井离乡,远离疫病爆发区域,想要活命,这么一来他们又变成了流民,其中有的人可能会携带疫病并将疫病传播到逃难的地方,如同滚雪球一般,使得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
杨嗣昌虽然龟缩在西安府当中,但是不代表外面的情况他一点都不知道,湖广、山西、宁夏、甘肃等地的鸽信还是可以通的,还有边军也会跟他们取得一些联系,将各方的信息汇总起来,杨嗣昌甚至得出了流民已有近百万的结论。其实杨嗣昌的估计应该来说还是有些保守了,根据历史记载,明末人口有五千万丁,而这个丁指的是可以纳税的人口,不纳税的人口是不统计在内的,加上很多地主、富户的奴仆都存在海量的瞒报现象,根据后世史学家的计算,明末实际人口大约在一亿多人。而此次疫病覆盖了陕甘宁晋不说,湖广北部也有所波及,甚至更可怕的是有向河南迈进的趋势,这么多布政使司的人口加起来何止千万,而这其中很多布政使司都被打成了一个烂摊子,光是陕西一地,除了西安府城之外,其他地方都变成了李自成的地盘。实际的流民人数恐怕已经有数百万之多。
这么多流民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此多的流民都有可能成为李自成的兵源,这才是崇祯真正担心的事情。西北局势已经糜烂至此,崇祯的底线就是流贼大军不能拿下山西和河南,若是山西河南失守,那么流贼的势力就会直接跟北直隶接壤,朝廷就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了。崇祯最近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将杨嗣昌给撤换了,可是杨嗣昌撤换下来的话让谁去顶比较好呢,放眼全大明,好像没有什么最佳人选。洪承畴倒是不错,可是辽东就已经够他头疼的了,更别说除了清军之外还有刘毅势力的介入,崇祯现在需要洪承畴死死钉在辽东,将辽东军镇守住,不让清军和刘毅任何一方势力渗透进去。
四川湖广等地本来就跟西北接壤,崇祯不需要调动他们,那里的文官武将也应该知道必须将流贼挡在外面。北直隶更是重中之重,京师要是不保,说什么都没用。南直隶那边有刘毅这个怪物,还需要一帮能干的臣工在那里。想来想去,可能也就是沿海几省,两广福建什么的可以抽调官员和兵马了。让谁去呢?崇祯思索了一阵,便决定再召集内阁诸位大臣商议一番,至少让他们推荐一个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