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最后一枚弹壳跳出大威力的抛壳口,套筒后坐,空仓挂机,弹匣告罄。黄铜弹壳还在空中飞旋未落之际,冲得最快的鬼子离夏少校已不足五米,危险迫近。如果是在窄狭的山路上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夏少校完全有时间给大威力换弹匣,然后以速射法对付鬼子的冲锋,遏制他们的攻势。

可如今是在地势较为宽阔的坡底,单凭两支手枪绝难对付已逐渐展开队形进攻的鬼子,恋战的结果只能是被包围剿杀,智者不为。夏少校果断放弃继续阻击鬼子冲锋的念头,不再为手枪更换弹匣,迅速转身,弯腰朝树林跑去,争取拉大与身后鬼子的距离。

鬼子们怎能甘心让夏少校顺利逃入树林中,这家伙至少枪杀了他们二十多人,想跑可没那么容易,当然是要杀之而后快了。鬼子们倾全力追赶夏少校,并不断开枪阻拦他逃入树林中,双方一追一逃,离树林越来越近了……

夏少校没时间跑“之”字型线路规避鬼子射来的子弹,坚决弯腰径直跑直线,这是逃入树林的最快方法,必须冒险了。子弹在他身侧不断呼啸掠过,暂时还无法对他构成威胁,但是他担心鬼子投掷手榴弹,其杀伤效果和范围可比子弹大多了,有一颗就足以将自己杀伤在树林之外。duqi.org 南瓜小说网

夏少校的担心在下一刻就变成了现实,手榴弹爆炸了,但却不是鬼子投掷的,而是树林内的游击队员投掷的,目的是在掩护夏少校。手榴弹爆炸的很及时,连续几颗便把鬼子的追击阻拦住了,使得夏少校成功逃入树林内。

顾不上喘口气,夏少校一边给手枪换弹匣,一边命令游击队员快速建立起稳固的防线,务必要把鬼子阻挡在树林之外,为从容撤退争取时间。刘彪一瘸一拐地全力配合夏少校的指挥,轻机枪已交给了别人,手里握着盒子炮,不断按照夏少校的部署配置兵力。

树林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游击队的兵力有限,只能将所有人员压在一线,先全力打退鬼子的首轮攻击波,然后方能分批撤退。

鬼子很快就发动了进攻,这次是全线出击,疯狂扑向游击队的防线。黑暗中,双方都将火力发挥到最大,炫目的射线急速往来穿梭,映亮了双方士兵血红的双眼。鬼子的攻势在树林前被遏制住了,反复冲了几次都没能成功,鬼子指挥官急了,急令架设在坡顶的数门迫击炮实施炮火压制,掩护部队冲锋。

迫击炮持续不断地朝树林内轰击,鬼子突击部队也改全线出击为集中一点突破,试图一举摧垮游击队的防线。夏少校也马上作出相应的战术改变,下令收缩防线,集中力量对付鬼子突击部队,绝不能让他们轻易突入树林中。

鬼子们冲得凶猛,游击队守得顽强,双方杀得难解难分,看谁能坚持到最后。鬼子们具有明显的火力优势,除了数门迫击炮外,还有轻重机枪和掷弹筒,集中向一点开火,威力惊人。而游击队只有两挺轻机枪和一支冲锋枪充当压制火力,而且子弹也不多了,再这样消耗下去,防线早亡会被突破。

夏少校当机立断,决定趁现在鬼子正进行炮火覆盖的时候,放弃固守一线,全体队员逐步撤入树林中,诱敌深入,让鬼子的炮火失去作用,利用树林的掩护边打边撤,力争在天亮前与鬼子脱离接触。

游击队员们开始冒着鬼子猛烈的炮火打击逐步撤向树林深处。退却中,鬼子迫击炮发射的高爆榴弹不断落入树林内,虽然有粗壮茂密的树木抵消了一部分高爆榴弹的杀伤威力,但仍有七八名名队员被榴弹的破片杀伤,好在大部分队员都安全退入树林中央,重新建立起防线,等待打击冲进来的小鬼子。

夏少校让刘彪赶快将受伤的队员集中起来先撤,自己率领其他队员负责断后,鬼子在火力和人数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千万不能让他们给咬住,一定要在天亮前甩开鬼子。刘彪本想留下了和夏少校并肩战斗,但也知道此刻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自己一瘸一拐地行动不便,勉强留下来只能是拖夏少校的后腿,给断后的人增加负担。他无奈地叹口气,快速将轻重伤员集中到一起,相互搀扶着朝后撤去。

两分钟后,鬼子的炮击停止了,负责突击的鬼子迅速冲入树林中,挺着刺刀搜索前进。树林内更加黑暗难行,根本分辨不出那是树影那是人影,完全是靠个人的感觉在前进,鬼子们的前进速度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茂密的树木虽然减慢了鬼子的进攻速度,但同时也给夏少校等人的阻击带来了困难,不但看不清鬼子的具体人数,而且也不太好瞄准射击,双方的距离慢慢拉近了。夏少校已经把捡到的冲锋枪交给了冲锋枪手,让他护送刘彪等人先撤,自己手握大威力,率先朝逼近的鬼子开了第一枪。

子弹准确命中头前开路的鬼子兵的胸口,当场将其击毙,但同时也暴露了游击队的方位,鬼子们迅速开始还击。夏少校开枪就是命令,游击队员们立刻举枪朝鬼子射击,黑暗的树林内顿时枪声大作,火光闪耀,弹壳纷飞。

鬼子们借着树木的掩护逐步逼近游击队的防线,并且快速向两翼分兵,准备包抄合围游击队。夏少校身边只有不到三十名游击队员,无法分散兵力阻止鬼子的包抄合围,只能集中力量固守正面防线。他命令游击队员们稳步后撤,与从两侧包抄而来的鬼子们基本保持在同一条线上,绝不能让他们给包围住。

树林中没有路,再加上黑暗中无法看清地面上的情况,负责两翼包抄的鬼子只好凭感觉摸索着前行,始终无法有效地对夏少校他们实施包围。双方在漆黑的树林中玩起了捉迷藏,唯有靠开枪时闪现的火光来判定对手的方位,这样打下去自然是对游击队有利了。

鬼子们当然不愿意被游击队牵着鼻子走,可他们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夺回主动权,只能暂时被动地按照游击队的战法打,别提有多郁闷了。夏少校心里很清楚,天快亮了,留给游击队的时间已不多,必须尽快摆脱眼前的这些鬼子,不然天一亮就不容易全身而退了。

夏少校随即下令停止射击,让鬼子一时摸不清游击队的具体方位,然后全体快速后撤,甩掉鬼子。他的想法虽不错,但执行起来却不容易,三十来人要做到无声无息的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很多游击队员的体力已经透支,此时已是勉强支撑,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尽管游击队员小心翼翼地往后撤,但脚步声却很杂乱拖沓,不久便让鬼子们发现了方位,随即全力追杀。夏少校率领十名队员断后,奋力阻挡鬼子的追击,掩护其他队员撤退,绝不能让鬼子给包围住。

天黑林密,鬼子们想快速追上游击队也并非易事,只能不断地开枪实施火力拦阻,不让游击队撤退的太快。夏少校与断后的游击队员分散在十几棵大树后,以此为依托阻击逐渐逼近的鬼子,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无法看清对手的准确方位,只凭射击时火药残渣所产生的瞬间光亮来判断对手的位置,因此很难瞄准射击,多数子弹都是击中了树干。

夏少校的枪法虽然精准,但在这种环境下也无法做到枪枪毙敌,八发手枪弹只放倒两名追得最快鬼子,效果不理想。断后的游击队员拥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机枪手也很老练,只点射不连发,而且还不断移动方位,让鬼子摸不清机枪的准确位置。

可是鬼子毕竟人数众多,仅靠夏少校等人是无法真正遏制其进攻的势头,形势也随着天色的逐渐明亮而慢慢明朗起来,游击队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夏少校算了算时间,估计刘彪他们和先前撤退的游击队员已撤出了树林,断后的任务基本完成,现在该轮到他们撤了。他即刻下令断后的游击队员停止射击,快速交替掩护撤退,千万不能自乱阵脚,让鬼子们有机可趁。

此时,黎明的曙光正在快速驱散树林中残存的夜色,敌我双方的轮廓和方位也渐渐清晰起来,这对正在交替撤退的夏少校他们来说可不是个好兆头。鬼子们很快就发现夏少校他们正在撤退,而且只有十几个人,便立刻毫无顾忌地猛扑过去,誓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既然撤退意图和路线已经被鬼子发现了,再继续交替撤退只能是浪费时间,夏少校马上命令所有队员停止交替撤退,改为全速后撤,尽量和鬼子拉开距离,以防被鬼子死死咬住。鬼子们好不容易追到了这里,怎肯轻易放弃,一见目标加快了逃跑的速度,立马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死追不放。

双方一退一追,速度都很快,不久便接近了树林边缘,林木也逐渐稀疏起来,缺少了掩蔽物。夏少校闪身躲到一颗大树后,挥手示意游击队员先撤,他自己阻击一下鬼子,不能让他们追的太快。此刻天色已亮,视线良好,周围的遮蔽物也较少,最适合发挥他那异常精准的枪法。

晨光中,第一批鬼子钻出茂密昏暗的树林中心,进入了林木稀疏的边缘地带,同时也进入了夏少校大威力的射程之内。鬼子们挺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步步进逼,单刃狭锋的30式刺刀经阳光一照,散发出阴冷诡异的光芒,如同一排排白森森的狼牙,准备随时将目标撕裂咬碎。

“砰!”低沉的枪声在树林间乍响的同时,一名鬼子的头颅也在晨曦中爆裂开来,粘稠的脑浆自颅骨的裂缝中喷射而出,在阳光下一闪而过,飞洒向四周。

早已见惯死亡的其它鬼子们,也被这如此冷酷残忍的杀人手段震惊了,但同伴凄惨的死状并没有让他们停下脚步,反而吼叫着急速前冲,不知是真的不怕死,还是已被恐惧折磨的无法自控。

夏少校最喜欢鬼子这种自杀式的白刃突击战术,看似是“武士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实则是想给对手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不战自溃。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就曾经用整整一个师团进行白刃突击,一举摧垮了俄军的心理防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嘴角微微**,冷笑自坚毅的脸庞上一闪而过,夏少校熟练地举起了大威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