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一笔订单

出乎陈默意料。

店铺开始营业第二天,很快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那边的地址显示是在法国。

连对话也只是问了一句。

“千字一百五?”

“对。”

于是,第一笔生意就做成了。

这次翻译的是几篇外文的长篇文学作品,大约每篇十万字左右。

俄语,法语都有。

十万字,对于一位翻译工作者来说篇幅太长。

如果都交给一个人翻译,肯定要多费些时间。

翻译文学作品,不光讲究要逐字逐句翻译,还要顾及到全篇文章的意境。

比如,某句话讲“一轮太阳缓缓从东方升起”,翻译过来就不能只是“太阳出来了。”

这样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

这样的翻译,跟机翻没什么两样。

所以在翻译界,才会有“机翻在某些领域永远不会取代人工翻译”这句话。

客户那边还提出了一个要求。

翻译文稿要求全手写,扫描纸张上传。

这更没问题了。

本来陈默还在发愁,去哪里找人手来把翻译的稿件逐字逐句敲击到电脑上形成文件。

这样一来,直接省略一大步骤。

根据这边翻译人员的工作能力,陈默确定了交稿时间。

每个人按照能力不同,工作量大概为每人每天三千字。

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这个速度是最为合适了。

每天工作八小时,翻译三千字,每人就能创造四百五十块钱的收入。

初期翻译团队共二十人,加起来每天可翻译的字数为六万字。

那么平均下来每天创造的总收入就应该是九千块钱!

六十万字,按照产能来预估,全部翻译完这批稿件,预计需要十天。

陈默把交稿的时间告知对方。

十天时间,六十万字,还需要保证质量。

又敲定了一些细节之后,对方很痛快的付了百分之十的定金。

百分之十,就是九千块钱。

陈默深知这第一笔订单的重要性。

“这么快就有订单了?”

罗局长稀罕的看着电脑屏幕。

陈默用手指头点着小数点。

“个十百千万……”

“这一单下来,十天就是九万块钱呐!”

在场的几人都很高兴。

陈默的账户,早在基地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无偿捐献给国家。

这是陈默自愿提出的。

上级想要给他补偿,被陈默以不需要的理由拒绝了。

“有吃有住,我什么都不缺,不需要补偿。”

老罗不清楚九万块钱的具体购买力。

但等一下他就会知道了。

“陈部长,这几篇论文是需要收费的。”

陈默只是瞟了一眼收款码的位置,就点击了付款。

这些科研人员都很节省。

除了非必须的一些材料之外,基本能不买的就不买。

陈默这个后勤部长就这个问题也说了好多次。

“各位教授专家们,千万不要节省,咱们的资金购买材料绰绰有余!”

一篇论文或者文献才十几到几十块钱。

但对于这些科学家们来说,能省则省。

陈默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可这些老前辈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在网上找盗版。

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才会和陈默提出想要购买的资料。

陈默买了三篇论文,总共话费五十块钱。

“乖乖,这就五十!”

老罗想想,自己的津贴每个月也才不到一百块钱。

就这几样东西,就要五十块钱?

“老罗同志,物价水平不一样。”

陈默提醒道。

“刚刚的翻译订单,平均每个人每天就能挣四百五十块钱。”

“也就是说,翻译人员每个人每天的工资,够买上一堆这种材料!”

老罗一点就通。

“那行,我快点回去跟他们说一声,这第一批订单一定不能出岔子!”

十天后。

第一批稿件交付完毕。

验收很成功,八万一千块钱,很快就打到了陈默的电子账户上。

有了第一笔订单,第二笔订单很快就来了。

这次是翻译英语文献。

千字一百五,万字就是一千五。

三万字,一天交付,共收入四千五百块钱。

渐渐的,店铺逐渐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源。

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订单增多,有关订单的要求也在逐渐变化。

有需要纯手写的,陈默就按照原翻译手稿的形式扫描上传。

有需要电子版的,陈默就又招募了一批年轻人才进行录入工作。

随着121基地逐渐完善,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

基地外围也在不断扩建。

如今的121基地,已经从一开始的几十人扩大为三百多人。

这天。

负责国有养殖场的同志向陈默提出了一个意见。

“建肥料厂?”

养殖场堆积下来的粪便太多了。

按照传统的办法处理,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最近的一次讨论中,考虑到对粪便的最大利用率,有人提议说要把粪便再加工制作成肥料。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粪便堆积的问题,又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直接建个化肥厂吧。”

陈默听完养殖场同志们的提议,说道。

“这个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养殖场和化肥厂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新的化肥厂基地很快就批复下来。

陈默给化肥厂的同志们送去了一些有关化肥生产及原材料组成的书籍和文献。

这些都是后世总结的经验。

比起现在市面上的化肥,国有化肥厂的化肥显然在工艺和效果上都更胜一筹。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