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之前5

其实在上学前班之后没多长时间,在父母接我回家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家里的东西有时会少一些,比如立柜里的东西,橱柜里的东西。后来在有一个星期天的时候母亲领着我来到位于楼房大院其实很近的新家,也就是现在我所居住的这个房子里。

后来才知道是旁边的邻居的单位分了房子,但是邻居不想搬走,因此和父母商量了一下,看看可不可以把我们居住的那套一屋一厨给他,然后他把这个两屋一厨给我们。父母后来还是答应了,毕竟是拿一个屋换两个屋,总体上还是比较划算的。其实原先给那个邻居的是一楼,但是原先我们家就是居住在一楼,下水道总是堵,几乎每天都是在不停的通下水道。因此母亲和二楼的人家商量了一下,和他们家对换了一下,他们家住到了一楼,而我们家居住到了二楼。那个时候谁也不会知道以后邻街的一楼基本都变成了门市房,所以当时也没有感觉到什么,直到很多年以后母亲才感觉到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来到了位于二楼的两屋一厨,当时给我的感觉房子是真大,因为原先居住的一屋一厨那种感觉太憋屈了,因此一下子拥有了两个屋子感觉真是太好了,只不过这两个屋子都是一个朝向,当年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但是现在看来临街的房子都是一个朝向真的是不行。不过当年还没有体现出来一个朝向有什么不好,至于为什么不好那就是后话了。

我不停的从大屋跑到小屋,然后又从厨房跑到阳台,简直是太让我疯狂了。尤其是这个阳台的存在让我感觉到太高兴了,因为原先居住在楼房大院的时候,只有我家没有阳台,因为居住的是一楼。而爷爷家,姑姑家,二叔家和那个时候已经搬走了的三叔家都有阳台。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谁家居住的楼房如果有阳台的话那好像就是一件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当现在这个房子有阳台的时候,我真的是太高兴了,那就意味着玩的空间大了。

以后的日子母亲只要上夜班之前的时间或者是下夜班回家以后的时间,总是利用之前我说过的那辆用竹子制作的手推车把位于楼房大院里的一楼的那些小东西给运了过来。

后来有一天当司机的二叔和三叔找了一辆卡车把一个小柜给运了过来,但是那个时候一楼的房子还并没有完全交给那个邻居,而那个邻居也不急,因此床和厨房里的一些常用品还没有运到现在的这个二楼里。

之后的日子里基本上每个休息日差不多父母都会领着我来到这个新房子里,屋子里逐渐的添加了很多的家具。有一个黑色的酒柜和黑色的大拉桌,这在当年可是我们这个省城最为流行的家具。尤其是那个酒柜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仿古典的家具,上边的图案一看就全都是手工雕刻的。而那个大拉桌则是看到二舅家拥有以后母亲看着挺好而购买的。别管那个时候的家具样式什么样,起码都是实木的。然后又购买了一套当时比较流行的三角沙发,就是有一个沙发呈三角型,安置在屋子的一个角上,然后在两旁又分别各有两个单人沙发。当时这种沙发还是比较上档次的。以上的这酒柜和三角沙发这两个家具一直使用到了2019的时候才因为二楼的这个屋子实在破的不行而重新装修的时候才淘汰给拆分当木头块给拉走了,至于那个大拉桌好像2000左右都给扔掉了。但是当时这三个家具往屋子里一摆真的感觉屋子一新。

父母又购买了一台洗衣机,但是当时购买的洗衣机就是一个单缸的洗衣机,但是之前我去天津的时候就已经在天津的小舅家里看到了带甩干功能的双缸洗衣机了,但是当时的价格真是一个天价。

但是那个时候的洗衣机感觉更像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给人使用的。因为现在我都记得特别的清楚,那个单缸洗衣机最初买回来以后是放在屋子里的。然后使用的时候再从厨房一桶一桶的接水倒在里面,等到洗完以后再用一个大号的洗衣盆接着从排水管里排出的水,然后再一盆一盆的把水倒到卫生间里。而这还没有结束,因为洗完的衣服还要放到盛满了水的大号洗衣盆里泡一会,然后再用人的力量把衣服投一下,拧干以后才能晾晒。

上小学的时候曾经陪着母亲洗衣服,那个时候感觉用洗衣机洗还不如用手洗方便呢!因此那个时代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洗窗帘被罩之类的大物件以外,基本上平常穿的衣服什么的母亲还是手洗的时候多。但是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热水器,所以每次洗衣服的时候无论是手洗还是机洗,都得不停的烧水,这才我的记忆里是非常深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的水壶呢,基本上都是从街上铁匠铺里买的水壶。

新家在当时看着已经有一些感觉了,父亲又把他们年轻的时候三叔曾经用过的一个单人床拿了过来,放到了小屋里。因为父亲当时想以后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迟早会用上的。

这个单人床其实就是两个铁艺的床头和两个长角铁,组装完以后得用木头铺在两个角铁之间,如果长度不够还不行。那个时候父亲可真的是没少往家拿木头板。

现在的床可不用向以前那样到处去寻找木板垫床了,现在的床一切都是现成的。但是现在的单人床也好还是双人床也好全都是单床头的了,但是原先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谁的家里全都是又床头的床。三叔曾经用过的那个双床头的单人床后来我使用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双床头的好处,有的时候我在一个方向睡,有的时候我在另一个方向睡。但是现在的床再也感觉不到双床头的那种感觉了。

原先一楼所使用的写字台也让父亲找了一辆三轮车拉到了二楼的房子里,这个写字台往那个位置一放也是一直到2019年,虽然在这期间有的时候会挪开一下刷墙之类的,但是最后还是要放到那个位置上,现在想一想真的感觉挺有意思,家里竟然有一件家具从来到这个房子直到变成了木头块竟然这么多年没有改变过放的位置。

前面提到过的酒柜和大拉桌还有后来购买的一个黑颜色的立柜以及那个三角沙发都在我的家里变换过不同的位置。至于后来的购买的床和那张单人床的位置也都变换过不同的位置。

正式搬过来的一段时间里父母所睡的那张床是原先一楼所用的那张,当然也是双床头的,现在我还记得床的栏杆的颜色是黄颜色的。之所那个时候没有购买新床可能也是因为暂时用不上吧!后来为什么会把那张床淘汰其实我也知道,因为后来咱们国家有一阵子流行弹簧床垫(其实现在弹簧床垫也都是家庭首选),但是因为当时的床垫没有能和父母所用的那张床能配上的尺寸的,所以没有办法只好将旧的床给了大舅家,然后又买了与当时的弹簧床垫能配上尺寸的一张床,但是说实话,这张床在那时叫双人床,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就是一张大号的单人床而已。但是说来也奇怪当时我们们一家三口人竟然也躺下了。

当然在这些家具摆到屋子里之前,最先是给整个房子刷的石灰水,厨房则是贴的一墙围高的白色的墙砖,而地面则铺的是那个时候还挺流行的一种黄颜色的马赛克。大屋和和小屋则铺的那个时候也比较流行的一种小的地板块,然后母亲又打的蜡。在收拾这个房子的时候母亲单位的同志也有来看的,那个时候她的同志都说这下可好了,以后孩子结婚的话不用愁房子了。可是谁又知道在多年以后这种两屋一厨已经是非常小的房子了,但就是这样父母与我一直居住到现在。

因为铺地板块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那个位置不合适了,就必须得用锯把地板块锯下来一点儿,好家伙那天晚上我可是没少得这些被锯下来的小木块,后来这些小木块全让我扔到内河里看着它们漂走了。

这个当时的新房子陆续的变着样子,当然我那个时候还只是偶尔的过来看一下,毕竟还在上学前班。只有在母亲休息的时候才会领着我晚上过来看一下,或者是周日的时候正好赶上母亲下夜班的时候白天过来看一下。

那个时候社会上还没有专业的装修公司,新房里所有的工作都是父亲或者是爷爷找的亲戚或者是单位同志帮着干的,在这期间大舅和二舅也没少过来帮忙,因为他俩都会干木工和瓦工的活,厨房那个灶台和橱柜我记得二舅帮着弄好的。那个时代的大人好像人人都会一些技术活,我所说的技术活指的是本职工作以外的技术活。大舅是钳工,二舅是厨师,但是他们俩都会木工和瓦工的活。而二叔和三叔是司机,但是三叔会电工和无线电修理的活,二叔则会油工的活。总之那个时候起码在表面上父亲与每家人走的还是挺近的,家里有什么事情的话所有人都会前来帮忙。

现在的房子是越来越大,但是有时亲戚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是越来越疏远,比如我和两个堂弟以及姑姑的那个孩子现在基本上全年都没有什么联系,以前过年可能还会打电话拜个年,现在基本上过年的时候连电话都不来了。虽然我这个大哥的人生挺失败,但是也不至于因为我的人生失败这些人连亲情都不要了吧!话有些说远了,只是在写作的时候有感而发。

当所有的一切都收拾好以后,父母白天趁着上班之前就过来把两个屋子的窗户都打开,然后把钥匙给了太爷爷,让他在下午的时候再过来把窗户给关上。因此有的时候太爷爷就把我从学前班接回来以后先来到这个房子,和我在房子里呆一会儿以后再把两个屋的窗户关上。可能有人问了,把阳台的窗户打开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非要这么折腾呢?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房子大多数建完以后的阳台都没有窗户,通往阳台的门打开以后走出去站在阳台上就完全于大自然接触了。所以那个通往阳台的门必须的得关上才行,否则真怕有人进来。就因为这样才每天才不停的开窗户和关窗户。

后来当家具陆续的放到屋子里以后,父亲基本上每天吃完晚饭就来到这边的新房子睡觉了,主要还是晚上看房子。而我和母亲则继续在一楼的那个房子里继续住了一段时间。

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上学前班方便,还有就是毕竟那个时代的新房子虽然和现在的房屋装修没法比,但是多少还是有些味道,也是等这些味道散的差不多以后在让我住过去。

而母亲则是把家里的花和姥姥家的两盆花也都拿到了这个二楼的房子里,那个时候也没有在窗台外边搭花架,就是把这些花放到窗台上。其实现在我养花在冬天的时候也是放到屋里的窗台上,要不然在这么小的屋子里也真没有地方放,虽然当初这个屋子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大屋子。

后来有一天我和母亲白天来开窗户的时候听到了三楼也有了声音,走上去一看,原来是住在楼房大院里的平房的两家人当中的一家搬了过来,就是那个有两个姑娘一个儿子的那家人。其实在他家搬到这儿之前我就已经看到了这家的男主人就已经开始在平房大院的那个门洞里开始制作大摆钟了,只是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了搬家做准备。

那时一共是做了两个大摆钟,一个他家搬过来的时候也一同搬了过来,另一个给卖了,但是卖给谁了可不知道。其实这两个摆钟这家的男主人只不是做了个框架,最主要的摆钟部分都是女主人给弄来的,毕竟她是修表的,弄一些钟表的零件比其他人要方便很多。

其实除了这个儿子之外,这一家里人的素质都是挺高的,后来我也过来住了以后,在很长时间他们楼上基本上都特别安静,有的时候如果这个儿子发出特别的声音,我就会听到他的父母在责骂他。当然我的时候在屋子里疯狂的玩的时候,父亲也会大声的对我说让我小一点动静,别发那么大的声让人家楼下来找。以后还会写到两家故事,这里就先写到这儿。

那个时候周围除了我家这个楼的正对面是楼房之外,其他的地方还都是平房呢!但是我那个时候陪着家里人来这里开关窗户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这里的环境和楼房大院那边比起来差了很远。要说具体差在了什么地方我现在也说不出来,可能是这里的人相对楼房大院那边来说好像更不团结,并且好像都挺自私的。

那个时候这一片儿大多数是那种普通的平房,而也有一些那种外国人留下的房子,因为这几幢房子那个时候我都见到过,现在想一想真的是挺漂亮的。

那个时候在往这边搬不久之前母亲买了一个红色的塑料洗衣盆,那个时候塑料盆可还是新鲜物,因为之前我说的那种洗衣盆是一种灰颜色的铁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铁盆,反正是金属制品)。那种洗衣盆太重了,装满了水基本孩子拿起来很费劲,在我小的时候那个洗衣盆也是我的浴盆,母亲经常用那个给我洗澡。而买来那个红色塑料盆以后感觉真是太好了,好像接满了水以后我都能端起来。但就是这个红色的塑料洗衣盆母亲放到了那个小推车里,同时也放了一些别的东西,当母亲和我把别的东西拿上楼以后从阳台往下看的时候那个红色塑料盆还在,但是当母亲和我下楼拿那个盆的时候就发现盆已经不在小推车里了。

母亲为这个事情叨咕了好几天,说让我在楼下看着就好了之类的话。而爷爷则安慰母亲说道这可能就是住在那片儿平房的人干的,可能已经盯上我们那个盆了,在看到楼上没有人看的时候就迅速的把盆给拿走了,而那个时候周围又都是平房,顺着那些平房里的小道就跑了。当然这也是爷爷安慰母亲的话,我认为更大的可能就是小偷干的。虽然那个时候的人都住平房,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可还是挺朴实的,因为都是城市里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书的。

当然是同时期我家楼房附近的平房里也已经居住了一些外来人口了,因为有一次和母亲去送东西的时候路过一个平房的时候,从里面出来两个人,看样子是夫妻。但是他们之间说的话一句没有听明白,现在想一想应该是河北或者是河南的话。可能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外出做生意或者打工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