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首批补给到达的时间有事做。
首先,开启研究项目。
所谓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海量数据的无线传输,意思是要费时费电!
1至4级基地的科技,也只需要费电,又一次让人感觉友好。
1级基地有五项研究项目,分别为模块建造、通讯基础、基地防御、矿物采集与抽水设备,把前三项完成,即可花费矿石将基地升至2级。
上一次他先研究的是模块建造和基地防御,这次他选择通讯基础。
占用电力额度10,全力传输!
1级基地的项目都是基础,数据量不大,在10点电力的支持下,进度条两个小时。
安排好研究,章鱼决定趁着补给前对岛做个初步了解。
掏出腰间的军官配枪,打开战术手电,双手垂握着小枪枪,出发。
岛的主体由玄武岩构成,从风化状态目测有一定年份,形成了很薄的表土,已经有地衣生长。海边砂化严重的部分,还长有零星植被。
除了有山的那一面,基地所在的位置比水边高出约三十米,没有遮蔽,视野良好。
到水边尝了尝水的味道,是海岛,不是大湖中间,因此还要考虑涨落潮对岛子大小的影响。
目测东西宽度约五公里出头,距离基地最近的东面淹没线要近一些,只有两千米左右,误差应该在100米内。
随着基地的扩展,往后的战术纵深有点头疼,等基地到一定等级要想办法开发水面以下的攻击手段。
往北移动,靠近山体的区域,环境已经大为不同。
这边的表土厚度大很多,有草和少量灌木,少数几个点还杵着很高的棕榈科植物。
继续移动,没多久,在山边的小溪旁发现一条鳄鱼,不大,三米长的样子,吻部略长,应该以小动物为主食。
因为时间是晚上,水面光反射很严重,要确认水里的鳄鱼必须站到小溪边,有些危险,章鱼没靠近小溪。
没办法细致计数,不过根据周边植被情况,也养活不了几只小动物,鳄鱼大概能有个三、五条。
没见到其他会致命的大野兽,鳄鱼这种依赖水源生活的猛兽也不用管,很快就会被小小怪兽们吃掉。
小山的高度,有两百多米,山顶较为平缓的地方呈半月状对着海的一侧,隐约能看出海那边是曾经的火山口。
临海的一侧,垮塌了大半的火山口坡度超过75度,最下面一截已经被海水洗成悬崖了,可能还存在空洞。
光线不够,暂时还无法确认水深。
水里很危险,但为了额外的资源,说不得后面要下水跟怪兽抢一抢。
小山本身是全岛最高的地方,全方向无遮蔽,当然要用来造炮塔,如果之后的勘察确认有足够的水深,就能发展为包括港口、机库在内的综合设施。
从小山下来,到西侧沿着海滩,一直走到南端,没发现大型生物和小小怪兽的巢穴。
时间差不多,回基地收补给。
回到基地,几乎没有等待,补给从天而降。
落点一般,距离基地有两百多米。
不过没关系,第一次配送,会随补给赠送一台履带式运输机器人,它会自动搬运补给到基地。如果卡在哪了,则需要手动重配路线。
履带式运输机器人说起来好像很高科技,其实把它当成自动小叉车就行,大小都差不多。
基地还只有1级,没有仓库,矿石资源以白色大砖块的形式堆放在基地外,食物则会在基地内保存。
补给送到后,回基地休息的章鱼还没来得及玩一把古代小游戏,研究项目“通讯基础”完成。
确认。
“通讯基础:
开启上帝视角拟真地图、地质扫描功能、危险生物警戒。”
算是基地雷达模块的升级包,不需要建造什么东西,直接给功能。
有了它就能观察到全岛范围。
似乎章鱼刚刚似乎白白绕着岛跑了大半圈,其实不然,如果岛上有小小怪兽的巢穴,一旦开启拟真地形扫描与危机警戒,立刻就会诱使小小怪兽冲击基地!
小小怪兽用军官小枪枪几乎打不动,一个巢穴倾巢而出,至少需要有基础的火药炮塔才有机会解决,具体还要看怪兽的类型和实际数量。
章鱼第一次玩就是这么死的,雷达一开机,一群小怪兽喜从天降直接推平。
开雷达前,必须确保附近至少地面上没怪兽,水下和地下就没事,天然遮蔽信号。
下一个,模块建造。
基地防御技术继续往后延,基础的炮塔是火药武器,没有生产设备支持,打不了两只小小怪兽就没子弹/炮弹了。
电力……这次调整至8,剩下2点则用于启动地质扫描,看看岛子上有没有矿点。
从论坛的讨论看,指挥官基地的周围五公里内一定会有矿点,海岛环境更为封闭,基地距离各方向的海边总共还没5公里,矿产只会更近!
论坛,自然是《星球战略》自带的游戏内论坛,里面记录有古代沙雕们的言论。这部分内容,也会在初始化后随时间推进逐步更新。
沙雕们这时正在为游戏的品质喊6、求组织、求攻略,没一点实质内容。
模块建造需要40点电力完成,以8电进行推进,需要5个小时才能完成。
有了危险生物警戒功能,章鱼不用站岗,可以安心的玩古代游戏。
《星球战略》为什么会是穿梭模组的早期雏形,看这研发周期心里就有数了,没有玩外端游戏的功能,指挥官们多半上来就会因漫长的等待玩不下去。
玩了两个小时,切换终端一看时间,章鱼撇了撇嘴,打开虚拟面板启动重制版特殊功能——快进!
整个世界快进,章鱼玩了一把卡牌游戏,就把剩下的时间跳过,根据预设自动回到常规时间轴。
研究确认。
“模块建造完成:
解锁基本生产模块;
解锁基本电力模块
解锁露天资源集散区、基地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