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动画宣传

稻门阀聚会结束后,竹下雅人愈加的忙碌。

不仅要加紧生产旅行箱扩大销售范围,还要采购各种年货。

松本制造今年很赚钱,年货也要更加的丰富。

这样公司才能在明年的1月份,招募到足够多的名牌大学生。

松本制造现在估值已经达到数亿美元,绝对算得上这一时代的大公司,公司职员不能再依靠早稻田一家大学。

竹下雅人可以允许早稻田在松本制造内部占据优势地位,但不能允许早大在公司内部占据主导地位。

庆应、东大、一桥的人脉,他同样想要拥有。

“行,就这些吧。”

竹下雅人看着采购单上的价格,心里有点肉疼。

这次真的算是大放血,年终奖+年货大礼包,差不多送出去了公司净利润的15%。

不过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想要招募人才,就要表现的大方一点。

“是,社长!”

采购部负责人渡边太离开办公室后,竹下雅人对着助理香川百合子道:“香川,帮我叫一下小林副社长。”

“嗨!”

小林博明的办公室距离竹下雅人并不远,不到3分钟,这位市场负责人就来到办公室。

“社长,您找我。”

“嗯,坐。”竹下雅人指了下沙发,然后转头对助理吩咐说:“香川,沏一壶红茶。”

“嗨,请稍等。”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喝了几杯红茶后,竹下雅人这才开始谈起要讲的事情。

“是这样的。你说,如果我们制作一部长篇动画,从而进一步宣传我们的旅行箱品牌。怎么样?”

“你觉得,行不行?”

竹下雅人这一刻想到了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又想到了海尔集团的《海尔兄弟》。

这两部动画作品,最后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竹下雅人不清楚别人,反正他是通过看动画,才知道这两家公司的。

“这样可以吗?”

“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这样。”

竹下雅人开始兴致勃勃的讲起,如何将品牌融入动画之中。

此时,他更多参考的是《魔女宅急便》。

没办法,不是《海尔兄弟》不好。

恰恰相反,它是太好了。

竹下雅人舍不得将这个有可能创造巨大影响力的宣传机会,放在旅行箱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产业上面。

模仿《海尔兄弟》的杀手锏级别动画,最好是放在家用电器,或者是电脑行业。

杀鸡焉用牛刀。

“这样,真的可行吗?”

小林博明依旧很迟疑,觉得这个办法不是很靠谱。

“反正也没多少钱,就算是赔了也就那样。”

松本制造明年最少也能盈利数百亿,甚至可能达到上千亿。

一部动画的价格最多不超过3亿日元,就算是达不到效果也根本无所谓。

“明白,社长。”

小林博明一点也不看好动画的宣传效果,觉得这是社长的任性之举。

不过相对于别的公司社长,自家社长已经很省钱了。

他也就不再出言反对。

也难怪小林博明这样想,日本公司的社长确实有这样的特点。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会让公司花费很多不必要的钱财。

前世日本安田公司社长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直接花费2250万英镑购买梵高的《向日葵》。

大昭和纸质社长,更是以破纪录的价格,接连花费8250万美元购买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花费7810万美元购买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

更令人震惊的是,

斋藤了英这位大昭和纸质的社长,宣称要在自己死后直接将这两部作品烧掉。

理所当然的,这个声明引起了公愤,后来只能被迫让秘书出来道歉。

最终,这两部作品都没有被销毁。

但原因不是西方的舆论压力,而是这家伙挥金如土,直接将公司玩破产了。

当然,这两位和索尼的社长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盛田昭夫对电影很感兴趣,手下就拼命拍他马屁,按照他的喜好直接收购一家好莱坞巨头。

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索尼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仅收购价格远远超过市场正常价格,后来更是连年亏损,短短几年就损失数十亿美元。

也就是索尼家大业大,如果换成是别的公司这样玩,早就破产了。

当然,盛田昭夫社长也不完全是在瞎搞。

他收购好莱坞电影公司,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公司业务考虑。

索尼是电器领域的王者,无论是录音机还是电视机,都是市场的领导者。

结果索尼研发出betamax家用录像机,并制定相关标准,进行销售后。

桃子却被一家叫JVC的后起公司摘了。

这家公司制定的VHS标准,最终成为了家用录像机通行标准。

辛辛苦苦创新研发,最后利润大头却被松下等公司赚走,自己只能吃一点残羹。

盛田昭夫气坏了。

公司上下一番痛定思痛的思考过后,一致认为是公司在内容领域布局不足导致的。

如果公司在内容领域有足够的力量,根本就不会出现标准被夺走的情况。

于是索尼公司决定,要在内容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这才是索尼收购好莱坞巨头,在内容领域布局的最重要因素。

索尼的决定很英明,日后的蓝光标准之争。

索尼最终靠着在音乐、影视等方面的布局,击败对手。

其实索尼的老对手松下,也在布局内容领域,为此特意收购了环球影业。

可惜,松下并没有坚持下去。

环球影业出现亏损后,领导层第一时间选择卖掉公司,进而为未来的标准失败埋下伏笔。

当然,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盛田昭夫的个人想法,同样不可忽视。

如果不是公司相关领导急着拍盛田昭夫马屁,索尼根本不用付出如此昂贵的代价。

好莱坞电影公司那么多,难道就非要在哥伦比亚一家公司吊死?

环球影业不好吗?

还是说时代华纳不香?

数十亿美元购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简直亏到爆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