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明明是我先来的

“怎么波斯人也来了?”坎苏·高里有些疲惫地揉了揉额头,这已经是来到开罗请求觐见他的第三批使者了,他很明显地感觉到用于处理外务的精力和时间花的更多了。

最开始和他商谈的无疑是威尼斯人,常驻开罗的威尼斯大使萨努多已经和他进行了多次友好的洽谈,两方进展顺利。

但闻到味冲到开罗来的不仅仅有威尼斯人,巴耶济德在得知了葡萄牙人正在印度洋为非作歹的事情之后也派遣使者前来开罗觐见马利克。

奥斯曼使者一见面就关切地询问马利克是否能保证圣地和朝觐路线的安全,一度让坎苏·高里以为这是奥斯曼帕迪沙故意来恶心他的。不过在外交场合,他克制住了要严惩使者的冲动,耐心地回复为什么圣地只有在开罗的监护下才能保证安全。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巴耶济德这次朝马穆鲁克伸过来的不是刀剑,而是援手。奥斯曼使者随即表示帕迪沙愿意为马穆鲁克提供援助——包括给予火器、提供顾问进行教导等。

在东地中海上,威尼斯和奥斯曼都是数一数二的海军强国,两国都有能力为马穆鲁克提供相关的援助,他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奥斯曼人是有何居心?

坎苏·高里思虑一番,当前的马穆鲁克要火器没火器,要战舰没战舰,还能怎么办呢?既然有人愿意送这些他所缺少的东西过来,那就收下好了。

继威尼斯和奥斯曼之后,紧接着侍者又通告萨法维派遣使者前来请求觐见。此时的坎苏·高里算是切实体会到了马穆鲁克的国际地位,这就是有着十字军毁灭者、蒙古抵抗者、圣地监护者等诸多光环的天方世界第一强国的含金量么。

萨法维使者没有等待多久就被侍者领入厅内谒见马利克,他在恭敬地躬身行礼后便说明来意:“尊贵的圣地监护者、埃及和叙利亚的马利克,外臣此次奉沙赫之命,希望能与您商讨有关于两国,乃至全体mu斯林的问题。”

在坎苏·高里看来,使者口中所吐言辞有着危言耸听之嫌,他不相信此时有谁能够妨害到全体mu斯林的未来。马利克仅是淡淡地回复一句:“何等要事值得贵国如此担忧?还请阁下阐明。”

“陛下掌控红海贸易和朝觐路线,对于正在印度洋肆虐的法兰克海盗想必有所耳闻。他们的存在对于圣地和所有来往于圣地的mu斯林都是严重的威胁。”使者接着向坎苏·高里宣泄提前准备好的各类威胁论,极力向在场的所有人渲染危险、紧张的气氛,就差把“您就要大难临头了!”直接说出。

这样的陈腔滥调已经坎苏·高里听的第三遍了,这让他有些厌倦,但也从侧面反应了马穆鲁克当前的处境,他必须要小心对待葡萄牙海盗的问题,这是维系霸权的必要措施。

“此事我已知晓,事关圣地安危,我自然不会怠慢。那贵国对此状况有何高见?”坎苏·高里反问道。

使者拿出文书,递交给马利克的侍从:“陛下,我国与贵国一样,沿海地区都有被这些海盗攻击的涂炭之危,为此,万王之王希望能与马利克精诚合作,共同击退这些来犯之敌。”

坎苏·高里耐心看完这些文字,易卜拉欣所提出的条件为——两国缔结同盟,相互保障对方安全,共同对付共同的敌人。

此后,易卜拉欣又重申了一遍通行权和贸易协定,希望马穆鲁克的新苏丹能够继续维系与萨法维的友好关系。

他将文书递给一旁的侍从,对使者说道:“贵国的沙赫是个睿智的君主,也是个友善的君主,他所提出的提议我大体赞同。”

“外臣十分感激陛下的慷慨。”见最重要的外交任务就这样顺利完成,使者再次向坎苏·高里行礼表示恭敬,然后又递上一份表单。

坎苏·高里扫过一眼,里面登记的财物可有不少,但这些并不是给他的礼物,都是给麦加的捐赠。至于为什么捐赠要通过开罗,要知会马利克,还是因为易卜拉欣担心直接绕开开罗接洽麦加的谢里夫会惹恼马利克。

“看来那个易卜拉欣还是懂规矩的。”坎苏·高里默默给易卜拉欣的印象再加了分。

马利克再与使者洽谈一番,了解了萨法维的不少信息后让使者离开,结束了此次接见。并趁着休息时间消化着白天接收的大量信息。

…………

萨法维使团抵达开罗之时虽然距离易卜拉欣签发命令过去了几周,但威尼斯使者和奥斯曼使者还没有离开,波斯人的到来自然是瞒不过他们的。

虽然两边没有通过气,但对于对方的来意都能猜个大概,他们觉得萨法维使团前来的目的和他们也差不多。

但接下来,事态的发展让两个使者有些破防了。首先便是使者的第一次觐见时间可比接见威尼斯、奥斯曼使者的时间长多了。

他们不知道萨拉丁城堡里面具体谈论了什么,只是觉得这个新苏丹怎么这么重视波斯人?难不成他还是个秘密什叶派或是苏菲主义的拥趸不成?

当然,这是想多了,毕竟马穆鲁克和威尼斯、奥斯曼打了多少年交道了,萨拉丁城堡对这两国的状况较为了解。而易卜拉欣的快速崛起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让他花了不少时间用于了解这个统治伊朗的新王朝。

在第一次接见结束之后,坎苏·高里又几次设宴款待萨法维使者,并公开赞扬易卜拉欣的慷慨:“沙汗沙赫向麦加的捐赠表明了他对于真主的忠贞,愿真主保佑他的灵魂。”

对此,萨努多感到十分奇怪:“苏丹为什么就突然和波斯人这么亲热?明明是共和国先和苏丹……”

总之,萨法维使者就在另外两方警惕的目光下继续谋求改善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