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第 123 章

说话间,几人走到安检门前,程骁停住脚步,准备目送两人进去。那杏色裙子女生却突然转身,张开手给了程骁一个拥抱,程骁挓挲着一双手,不及做出反应,女子就笑盈盈地退开,挥着手进去了。

田雯雯啧啧两声,小声道:“那是程医生的女朋友吧?还挺漂亮的。”

唐家玉没有回应,拍拍小西瓜的脑袋:“走吧。”

程骁像是有心事,目送着两个女生过了安检门,他转身低头往外走,恰好有一个旅行团过来,导游晃着手中的小旗子,招呼着后边的游客:“大家跟上,一个个过安检,身上有打火机、水果刀的游客提前拿出来,放进红色大桶里边,手中有水和饮料的,放进旁边的蓝色桶里边……”

程骁和唐家玉一行人被旅行团的人隔在两边,小西瓜踮着脚又叫了两声程大哥,也被导游的声音掩住,没被听到。

几个小时候,他们抵达《乡音乡味》第一期的拍摄地塞上明珠银城。

银城是西北戈壁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毗邻黄河,背靠贺兰山,坐落在河套地区最富饶的一片绿洲之上,自古就有‘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说法。

田雯雯和唐家玉都没到过西北,提起西北想到的就是戈壁荒原,无垠的大沙漠,当一行人走出机场,看到的却是道路两侧绿树成行,草坪、花丛,哪里有一点荒漠的影子。

众人赶到酒店与摄制组会合,先入住休息,下午三点钟,接到通知到楼下小会议室开了个碰头会,大家见见面,熟悉一下。

看到吴博、田晓伟两张熟悉的面孔,唐家玉还是很开心的,打过招呼后,唐家玉就询问吴博的身体状况。

吴博苦笑着摇头:“一不小心中了招,住院、隔离、居家,整整四个月,刚刚才确定可以外出,瞧瞧瞧瞧,几个月不能出门,肚子都大了好几圈。”

唐家玉看着他确实略胖了一点,皮肤也比之前白出不少,却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夸张。

田晓伟开玩笑:“吴老师不用着急,两期节目拍下来,瘦不瘦我不敢说,至少你这皮肤就晒回健康色了。”

正说笑着,一个人扛着摄像机从对面的一群摄像中走出来,还鬼鬼祟祟绕到了嘉宾们的身后……

吴博和田晓伟愣了一下,眼瞅着那位‘摄像师’撑不住扑哧笑出来,田晓伟才一个箭步冲上去,按着那人的脖子就往地下按!

“饶命,饶命!哎,机器,机器……”吴雨桐的哀嚎声响起,吴博也笑着走上去,先伸手接过机器,转手递给工作人员,然后笑着踢了吴雨桐两脚。

“臭小子,让你装!”又回头对镜头说,“这一季但凡有间谍、细作的身份,都默认是他了。”

吴雨桐好不容易从田晓伟的魔爪下逃脱出来,一边理着弄乱的头发,一边喘着气为自己辩解:“哎,大家都知道的,我是最实诚、最厚道的那个,从来不会搞什么小动作……”

田晓伟和吴博齐齐撇嘴白眼儿,摆出信你才怪的表情来!

吴雨桐扑到唐家玉面前,“玉姐,你是最了解我的,你快说说……”

唐家玉直接伸出手,将他的大脸从面前扒拉开:“挡住镜头了。”

导演和节目组的人都笑起来。

他们甚至可以想象,等节目播出时,弹幕里一定是一片哈哈哈哈哈哈哈。

闹腾一阵子,暖了场,导演组开始说话:“欢迎大家来到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城,开始我们《乡土乡味》节目的第一集拍摄。几位之前都合作过多次,都是老朋友了,不用我介绍了……”

吴博这时候插话:“接下来就该介绍新成员了!”

导演和众人皆笑。

“有请我们今天的新朋友!”

声音落下,走进来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

“嚯!节目组下本钱咯!”吴雨桐凑在唐家玉耳边窃窃私语。

完了,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连忙补了一句:“你们老板哦,紧不紧张?”

唐家玉瞥他一眼,淡淡道:“我又没做亏心事,紧张什么!”

顾汀州来到近前,唐家玉和吴雨桐都肃正了神色,互相见礼问候,顾汀州很自然地站到了唐家玉身边,把吴雨桐隔开。

吴雨桐横眉立目地瞪他一眼,想着还有镜头,这才勉强忍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人走进来,形容漂亮,举止大方。

几位男嘉宾露出惊艳神色,唐家玉却歪头笑笑迎上去:“青青姐,好久不见。”

来的女嘉宾正是唐家玉在拍摄《飞花令》时认识的女演员傅青青。

一年前,傅青青回家替大伯打理家族生意,历练过后,如今身上已经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干练和豁达,有点儿通勤感的衬衣加半裙搭配,踩一双七分高跟皮鞋,头发妆容也更知性,整个人看上去都很雅致很舒服。

唐家玉走过去,两个人拥抱一下,然后傅青青转眼就把手搭在了唐家玉的臂弯里。

两个人相携走回来,吴博笑道:“你们两个女生这么亲密,难道让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自己玩儿?”

吴雨桐很凑趣,上前搭着田晓伟的胳膊,也学着唐家玉傅青青绕场走一圈,引来满场大笑。

当天晚上,节目组一起吃了顿晚饭,让嘉宾们更加熟悉些。唐家玉只留了田小葵陪着,李斌则陪着田雯雯和小西瓜出去找小吃街逛街玩儿去了。

西北的美食的特点就是丰富多样的面食、土豆制品,还有风味极佳的牛羊肉。一顿饭吃下来,嘉宾和节目组也更加熟悉融洽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三点半就起床,摸黑上车直接出发。

车子驶出银城,一路向南,黑暗中,看不清道路两边的景色,出发不久,车上的大多数人就打起了瞌睡。

唐家玉却没有睡,她倚在座位上,望着黑黢黢的车外,其他人看不到,她却能够看到,道路两旁的绿色建筑物逐渐减少,随之减少的,还有绿色。

等到天色渐亮,摄制组的车队也来到了北原县县城。

天刚放亮,早餐店门前的大锅里却已经热气蒸腾。提前联系好的向导白老师就在一家早餐店门口等着他们。

大家在几张矮桌旁坐下来,店家很快给端上来一碗碗丰富的羊杂汤,还有一盘子油香、馓子。

田晓伟笑着吆喝一声:“这早餐够硬实的。”

向导白老师五十多岁,偏瘦的脸上堆满了笑:“西北的饭食,像我们西北的人,实诚的很。”

傅青青今天也换了一身方便活动的运动衣,看着清瘦白皙的娇娇女儿,吃起西北饭食却毫不打怵,还小声给唐家玉介绍,这里的羊肉是全国最好吃的,羊杂碎也是,特别是羊杂碎里的面肺子,特别好吃。

还教唐家玉,一定要淋一些油辣子,要有这个辣味儿激着,香气才更醇正。

唐家玉不太能吃辣,但还是依着她的建议,加了一小勺油辣子。

略微搅拌之后,夹了一块白色的面肺子送进嘴里,竟然没有多少膻味儿,而且,面肺子的口感不太像肉了,有一点面食的感觉,又比普通面食劲道些,很独特,很好吃。

不知不觉,一大碗羊杂碎就吃完了,还吃了半个馓子和一只油香。

向导王老师看着两个清清秀秀娇娇气气的女孩子也吃了不少,笑容更浓了些:“咱们这的羊肉最养人,女娃子多吃点儿,补得很。”

傅青青自然地和王老师攀谈起来,经过聊天得知,王老师原来在北原县中学当老师,后来调进县文化馆工作。因为个人爱好和工作需要,他从不到三十岁,就在宁南山区转悠采风、摄影、考察古遗址……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汽车,他是真正走遍了宁南山区的每一道沟梁的,几乎每个村子他都落过脚吃过饭,都能有几个叫得上名字的乡党。

吃过早饭,车队重新出发,王老师就和嘉宾们坐到了一辆中巴车上。王老师把他车上的几本影集拿过来,给大家传看。

影集中放的照片,最开始还是黑白照,后来的彩色照片,再到后边的,就是数字化照片了。

曾经的宁南山区是真的穷,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十年九旱,特别缺水,曾经还被世界粮食署定义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不用王老师介绍太多,看照片就能直观地看到,那个时候的宁南山区是真的苦、真的穷。

王老师搓把脸,脸上带了笑:“要说如今,最大的变化就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吃上了自来水。比起从前,已经好得多了。”

之后,摄制组跟着向导王老师,来到了当年非常著名的一个穷苦村子。

如今,这里的居民已经搬迁到有水源的新村居住,原来的村落只剩下了一个个废弃的土坯房框子和一口口废弃的窑洞。

王老师介绍,这样的房子和窑洞,十年前一直有人居住,直到村民们搬迁离开,这里才被废弃了。

单单从那一个个坍塌得仅剩房框子的土坯墙,还有一口口废弃窑洞,就不难看出,当时的生活多苦。狭小的居住环境,干旱的土地,遥不可及的水源……据说,当时村里吃水,要用牛车走十几里路去沟外拉,没有牛车的人,就只能用人去背、去扛。

如今,这里人员迁出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坡上沟底陆续绿化,种了树苗,最早一批种下的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大树。

见证过历史上的穷苦之后,摄制组又驱车到了移民搬迁的新村。新村里发展了养殖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当嘉宾们走进漂亮又有特色的窑洞旅馆,看见曾经狭窄逼仄的土窑洞里,如今也被建成了颇为现代化的酒店房间,一个个只觉得不可思议,同样是窑洞,同样的一批人,曾经穷苦的历史已经成了昨天,他们正用自己的辛勤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