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岩,你是惠子的后人?”
冯去疾目光上下打量惠岩,神情淡漠,再不复上一刻的振奋惊叹。
“回老太爷,在下正是惠岩,至今尚是布衣,实乃有辱先祖名声,不敢提及!”
惠岩拱手,嘴上说着不敢提及,但却习惯成自然的扯虎皮,壮名声。
“哼,的确有辱你家先祖的名声!”
“想当年,惠子在你这个年纪,已是魏国丞相。倒是阁下,迄今为止,老夫也没听过阁下的名号!”
冯去疾一声冷哼,有意试探一下惠岩的斤两。
说话间,看似对惠岩不屑一顾,眼神却在暗中打量着惠岩的一举一动。
惠岩神情一僵,这冯去疾的话,不亚于当场打脸。
换做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此刻都非得翻脸不可,他心中也有些不好受。
但迟疑片刻,他却摇头一笑,道:“老太爷说得对,在下如今也不过一个无名之辈。但在下相信,迟早一天,在下将光宗耀祖,远胜先人!”
冯去疾一怔,好一个狂傲之徒。
这惠子可是名家创始人之一,那是能与孔孟老子等人相提并论,与庄周这等大才作为好友的存在。
敢扬言远胜先人,还真是有点不自量力了。
“是吗,阁下这话说了,也不怕闪了舌头?”
这次不等冯去疾说话,一旁的冯陌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冷冷道。
“呵呵,自然不怕!”
“在下只说成就远胜先祖,可不敢扬言才学远胜先祖。凭在下的实力,能有先祖千分之一,已是万幸!”
惠岩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道。
“哦?你才学不足先祖十分之一,何敢远胜先祖?你凭什么?”
冯去疾冷笑道。
“自然是时势,又或者说选择!”
“有道是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再是大才,若生错了时代,跟错了昏庸之主,仍旧难免明珠蒙尘,一辈子也就这样!”
“好比当年之孔子,满腔抱负,却终无施展之地,到头来只能沦为传道先生!”
“再如当年之先祖,才学不下于商鞅吴起,不逊色于孙膑张仪!”
“可惜,时势不在,面对昏庸之主,终难逃弱国之臣的下场!”
“反观商鞅张仪,却得明主,强国以纵横天下,这就是选择,这就是舞台!”
“当今之天下,在下虽不敢与先祖一比才能,但在下运气比先祖更好,遇到能创造时势的英雄,我家君上公子恒!”
“有君上在,有朝一日,横扫天下,一统乾坤,缔造盛世又有何难?”
“那时,在下即便只做盛世王朝一届言官,又岂是一个诸侯国的丞相所能相提并论!”
“敢问老太爷,这成就可否胜过先祖?”
惠岩昂首挺胸,说话间,眼中精光四射。
随着他话音落下,冯去疾父子二人却忍不住微微眯上了双眼。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当今之公子恒,还真远非当年的魏惠王所能相提并论。
这惠岩倒也有几分口才,言语之间,看似在抬高自己的身价,实则却将其背后的公子恒给捧上了天,俨然是一个能创造乾坤的存在。
“看起来,你对公子恒很自信!”
冯去疾淡然一笑道。
“自信谈不上,只是我家君上之能,与目共睹,事实罢了!”
“敢问老太爷,您对我家君上,难道就没有一点看法?”
“依我所知,同样在西南驻足。我家君上凭着两千大军,短短数月之内便能一统巴蜀,抵御包括大秦在内,周边列国数十万兵马!”
“而冯家,身怀十万大军,却如风口浪尖的一叶扁舟,又似狂风骤雨中的一盏烛台,摇摇欲坠,奄奄一息!”
“如此差距,冯老太爷岂敢小觑我家君上?”
惠岩摆了摆手,说话间看似恭敬有礼,但反将一军,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冯家留。
“你……”
冯陌大怒,他们就轻轻给了这家伙一巴掌而已,这家伙打脸报仇,那是一点情面也不留。
这不明摆着整个冯家都很无能吗?
“当然了,在下并没有贬低冯家的意思,只是选择远远大于努力!”
“冯家追随胡亥这等昏君,纵然再是贤臣,终难逃猜忌,落得如今里外不是人,前后无路,倒也正常!”
“这胡亥瞧不上冯家,我家君上却视冯家如宝,声称若有冯家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何愁不能重塑乾坤?”
“老太爷,这是我家君上的书信,还请老太爷过目!”
顿了顿,惠岩再次开口,直接掏出嬴恒的书信递到冯去疾跟前。
冯去疾老眼微眯,没有说话,而是伸手结果信封,满脸好奇的打量着。
“这就是最近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宣纸吧?听说巴家在卖,但真正的产出者却是公子恒!”
说着,冯去疾眼中闪过一抹艳羡。
最近,巴家已经把宣纸推向各地贩卖,汉中距离巴蜀近,早就能买到。
冯家也有,但冯去疾都视若珍宝,一般书籍都舍不得誊抄上去。
没办法,这一张宣纸价格虽然比竹简便宜不少,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冯家再是有权有势,也不可能铺张浪费。
却没有想到,他视若珍宝的宣纸,人家直接做成信封,这真不是一般的大方。
“没错,这正是宣纸!”
“对了老太爷,我家君上深知老太爷志不在庙堂,而在于传道!”
“为此,我家君上正筹划着建造一座学堂,延续齐鲁之地的稷下学宫,交由老太爷管理!”
“若老太爷愿意到来,我家君上愿意将天下典籍收录于宣纸之中,藏于书阁之内,由老太爷传道所用!”
“若以后老太爷再有什么要求,我相信君上也能悉数满足!”
惠岩点头笑道。
冯去疾眼睛一亮,说了半天,就这句话让他瞬间心动。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势,全因稷下学宫开始。
在这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学术得到天下认同,冯去疾也不例外。
奈何即便有孔子开创有教无类,但有教无类远不是想象中那般简单。
在这个时代读书太难,也太贵,一般庶人即便愿意教,他们也没那实力去学。
说到底,还是文字载具压垮了一切。
若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则一切迎刃而解。
刚好,如今的巴蜀,似乎就有这样的优势。
如果嬴恒真能做到惠岩所说这般,他想传播道学,想传播自己一生学识又有何难?
孔子弟子三千,他却能传授三万,三十万,甚至更多。届时何愁天下民智不开,盛世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