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3章 韩侂胄上任,朱熹再上书

而韩侂胄也不愧是历史上的权相,虽然被王权的圈子整个排斥在外,但是却没有丝毫懈怠,每日的工作尽皆兢兢业业。

并且,他显然也知道自己位置的尴尬,更知道这个位置的危险性,所以,只要有闲暇他便会到太上皇和太后的宫殿中去问安,这使得王权即便是想要对他下手都不敢轻举妄动。

这皇宫之中,人不多却是也绝不少,各宫殿正经的皇族数量没多少,可是上下伺候的侍女、内侍却是有数千众之多,这么多人,随便死上几个也无人问津,但是,一旦入了他人的眼,这样的人就不能轻动。

尤其是在韩侂胄的身份还极为敏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现在因为旧臣一脉的事情,皇帝和太上皇爷俩关系已经僵持住,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挑战太上皇的耐心和权威,赵眘有没有事情且不说,至少他王权肯定是扛不住的。再者说,这皇宫的确隐秘,阴私事不少,可是只要有心人去查,又哪里会真的有不透风的墙?

虽然能够随时掌控韩侂胄的状况,但是沈堂却是并没有疏忽大意。

对于这样一个人,重视一些自然会更为妥当,虽说有着天罗地网,可是也未必就不会让人抓住机会,而韩侂胄,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足够了。

接下来几日,朝堂上每日波澜不惊,也只有史浩每日又惩办了几个人,会略微引起一些波澜。

不过,这显然只是风暴之前的平静,不仅是蒋芾等人,包括高柄等人也不会坐以待毙。

史浩府上,史相和沈堂一脉的众人再度齐聚,虽说这一次动手,也让不少他们一脉的官员被拿下,不过终归是沈堂二人尽皆支持,所以其他人虽然也有些怨言,但是倒也不敢太过反驳。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沈堂和史浩二人也在其他方面给众人补偿了利益。

空出来的这些位置,众人尽皆分润了一二,而且北地的互市交易,沈堂也开始让众人插手了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闹翻,反而会损失更大的利益。

对于众人的反应,不管是沈堂还是史浩都并不意外,虽然说朝堂上也分成几派,但是,这些派别除了少部分人是因为自己的理念之外,大部分都逃不过一个利字。

甚至,坚持一个理念,本身就是为了利益,这是现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是无欲无求的圣人。

再者说,有利益的捆绑,彼此才能更为放心。

“史相手中的证据已经基本完善,只待过两日大朝会便可以一举将旧臣一脉拿下。”众人有些欢喜的说道。

这些日子,在朝堂上不管是蒋芾等人还是高柄等人,都毫无还手之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朝着沈堂等人倾斜。

哪怕是史浩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凭着他手中查证到的这些,可以将一大批旧臣罢黜,哪怕是剩下的那些也尽皆会获罪,待到此事过后,旧臣一脉便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再也形不成什么威胁,而他和赵眘二人,也就可以进一步清明吏治了。

众人商议之后便是各自离去,只剩下沈堂与史浩二人。

让侍女更换了茶之后,史浩便是说道,“前两日,收到了一份建宁府崇安县的奏疏,不过,我还未曾给陛下呈上去。”

沈堂听着,随后心中却是一动,建宁府崇安县?按照时间推算,现在的朱熹可就应该是在崇安,史浩所说的奏疏,该不会是朱熹提出的社仓法吧?

“朱熹此人你可知晓?”史浩问道。

沈堂微微颔首,显然是被他猜对了,只听史浩说道,“这朱熹说来也是个怪人,其绍兴十八年中举,赐同进士出身,铨试之后评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期满之后,却是自选致仕继续求学……”

实际上,对于朱熹,沈堂知道的比史浩更多。

他本是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人,七岁的时候,他父亲受到朝廷诏令前往临安,因为路途遥远,而且行路艰难,因此七岁的朱熹和母亲便是到隔壁建宁府蒲城寓居。

娘俩本是要等着父亲荣耀归来,可是等啊等啊等,六年后直接等到了父亲客死他乡的消息。

母子二人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好歹,他的父亲朱松并非忘了这母子两个,临死之前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友刘子羽,让老友帮忙教养,并且还给其他几位老友如刘子翚(hui)、刘勉之、胡宪等人写信,代为教育。

因此,朱熹和母亲便是迁居到刘子羽所在的崇安(武夷山)。

刘子羽对于朱熹视若己出极为重视,并且收其为义子,至于刘子翚等人,尽皆是当时的大儒、学识渊博,对于老友的儿子朱熹也殷勤教导,所以,虽说朱熹幼年艰苦,但是好歹也算是苦尽甘来,并且为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迁居崇安之后苦学思念,朱熹考取贡生,次年入临安大考中五甲九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备选三年,朱熹总算是过了考核有了当官的资格,如同史浩所说,前往泉州同安县任职,可是当了三年官之后,他对于当官这件事情失去了兴趣,或者说,他觉得至少这样当官无法改变百姓的困苦。因此,直接去了官职继续求学。

他再度返回同安县,不过只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这一晃便是五年。

当年赵眘北伐,朱熹上疏支持,并且表达了自己的学术成就,赵眘一看,这是个大才啊,当即便是下旨让朱熹前往临安奏对。

他在垂拱殿中对赵眘讲述了三条,第一条是正心诚意、提倡格物致知,反对老、佛异端之学。第二条便是反对和议,应当对外战争,尤其是对金国复仇,恢复故土。第三条是应该清明吏治,不能重新奸佞。

他所提倡的被当时主和派汤思退所打压,不过,却是符合赵眘的政治诉求,因此,不多久下旨任命朱熹为国子监博士。

不过,朱熹对于这个任命并没有什么喜好,没有去上任,反而直接给赵眘递了辞呈,拍拍屁股返回崇安老家做学问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