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卖昆仑奴?”
听到林耀南的话,和珅先是一颤,满脸欣喜。
要知道,自从林耀南占领开普敦开放交易后,便拿出了令世界各国震惊产品:
从步枪火炮,到混凝土,钢铁,再到机械动力的蒸汽船机,化肥,种子…
每一件产品,从先进性到实用性,都远远吊打了当今世界主流产物。
无不让世界各国震撼。
这种情况下,大不列颠,荷兰,等各个殖民大国自然坐不住了,纷纷前来进行交易。
面对蜂拥而至的各国船只,林耀南一笑,提出了经典的词:
棉花!
任何产品,都要可棉花来交换。
没错,棉花作为兑换万界诸天中的系统商城中的商品,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得知林耀南的需求后,各国纷纷倾囊出售,更是在本国大肆开辟了棉花产地。
这一切,蛮清统治者乾隆自然都看在眼里。
起初乾隆还嗤之以鼻,在东节度使查格尔翰的请求与林耀南交易奏折上,写下了“奇技淫巧,不可大用”几个字。
这,也是蛮清统治的核心。
自满而固化,认为天朝至上,所有先进的科技,都不如宗教礼化。
也正是愚昧的蛮清,落后了整个西方三百多年!
然而。huci.org 极品小说网
在听到西方各国回购了林耀南的武器和钢铁,建立起了新式军队和新型建筑后,乾隆心里也有些打了嘀咕。
林耀南…
贸易公司的产品真的那么厉害?
紧接着。
在林耀南拿出农药,化肥这种能够增产粮食的产物后,乾隆也终于坐不住了。
毕竟,蛮清的实质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少数满人统治阶级下,百姓都依靠种植亩地存活,交税,维持社会的运转。
而乾隆时代,人口剧增,全国人口已然超过了四亿,大大超越了蛮清的系统的负荷,不少地区都出现了饥荒。
人多粮少,正是蛮清最头痛之一!
这种情况下,林耀南的农药,化肥,能够提高粮食作物的产物。
对蛮清来说,几乎可以说得上是雨露逢甘霖一样。
乾隆当机立断,也派出使者,开展了与林耀南农作物化肥的交易,国内也种起了棉花。
而这,也正是林耀南之前杀了大清礼部郎中索伦等使者,蛮清却没有报复的原因。
乾隆虽然心里不忿,但蛮清仍然离不开林耀南的化肥,只好将这口气忍了下来。
除此之外。
整个蛮清种植的棉花数量,并不算多,全国只有将近十万亩。
同一时期的小麦农作物,种植亩数达到了一亿亩。
几乎是棉花数量的数一千倍!
原因自然很简单:
缺人!
没错,如今的蛮清,在购回肥料之后,小麦等农作物产物确实提高了不少。
乾隆高兴之余,却有些犯了难:
那就是没有多余的人手了。
如今,蛮清的百姓家庭,几乎都是男耕女织,人均三亩地,一年两熟。
这已经到达了普通家庭种植的极限。
尽管乾隆还想多开辟一些棉花地,多换取一些肥料。
但,人手实在腾不过来了。
总不能放弃粮食,全种棉花吧?
这种情况下。
乾隆也苦恼的很。
作为乾隆心腹的和珅,也自然知道朝廷目前的难处。
这次前来开普敦,和珅也正盘算着,能不能效仿西方,买一些农具回去,充当劳动力。
万万没想到。
林耀南居然主动提起了这话!
“您所言确实,真的出售昆仑奴?”
和珅声音由于激动,都有些止不住的颤抖。
“当然。”
林耀南点了点头。
“四千斤棉花一头,个个都身体强壮,干活贼猛!”
“不过只限今天哦。”
“从明天开始,一头农具的价格便是八千斤棉花,谢绝还价!”
林耀南又补充了一句,和珅的眼睛瞬间睁大了。
今天不买,明天价格就涨了一倍?
不行…
今天必须要拿下这些农具才行!
“我我买!”
和珅点了点头。
“不过,容我计算一下究竟需要多少…”
和珅吸了一口气,转过头小声和翰林院学子戴连奎盘算了起来。
看着和珅二人的背影,林耀南嘴角勾起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果然。
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蛮清目前人口激增,急需种植大量棉花,怎奈何平民贫弱,国内已经到了缺乏劳动力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如此。
林耀南才开口提出了这项交易,并且利用了现代超市的销售秘诀——今天折扣,明天翻倍。
今天不买就亏了…
这样一来,蛮清绝对会坐不住,把所有的棉花掏出来来买黒人的!
果然。
十分钟过后,和珅商量完毕,走到了林耀南面前,伸出了两根手指。
“我们经过商议,决定再购买五万头农具!”
和珅开口道。
五万头农具,一头价格四千斤棉花,也就是说这次交易足足收获两亿斤绵花!
林耀南喜笑颜开。
有了这些棉花,可以在万界诸天购买更多的机械设备了!
确定交易后,和珅很快下令,将这次随船携带的所有棉花,共计五千斤,全部卸到了港口。
剩余的一亿五千斤,还在蛮清国库里,需要回去禀告乾隆之后才能调过来。
林耀南得知后,只给了和珅两头农具作为样品,并且语气强硬的告诉了和珅:
等棉花付了尾款,两万头农具才能到账。
毕竟,和蛮清做生意,没有任何信用可言。
原本乾隆盛世,仅仅凭借乾隆一句话。
便闭关锁国,关闭所有通商口岸,只留下广东十三行…
落后世界百年。
这一切的史诗,都告诉了世人:
腐朽的蛮清并不遵守规则,从上到下都是倚仗权力,依靠皇帝的一言堂。
林耀南这样做。
也正是如此。
尽管和珅对林耀南的话有些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下来,先返回蛮清把一万五千斤棉花送过来。
第二天。
开普敦港口。
数艘飘着“清”旗大型的木质帆船,扬帆,朝东南方向驶去。
船头上,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固伦公主几人正站在这里,回头凝望着。
港口中,数只蒸汽动力船只正调动的货物;
远处,数十家机械,水泥,钢铁工厂正冒着青烟;
街道之上,一栋栋中混凝土大楼拔地而起,各种店铺林立;
来来往往的商人,水手,探险家,衣着得体,或骑自行车或走路,正在交谈着。
几人一时间有些失声。
许久过后,丰绅殷德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了和珅。
“父亲,我仿佛看到了未来之城…”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