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孙先生北上(求收藏!)

进入屋内,林羽亲自为戴立安排好座位,又倒了杯热水递到他手中。

“听说你要继续报考黄埔军校第三期?”

“是的。”戴立脸色闪过一丝羞愧,声音低沉地说道:“上次未能通过考核,是我准备不足,下次我一定能够成功。”

“若是下次还不行呢?”

戴立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下下次,我坚信只要我不放弃,总有一次能考入黄埔军校。”

林羽满意的点点头,他觉得戴立还是挺有韧性的,这或许就是戴立以后成为特工之王的关键特质。

“戴立,就凭你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我批准你进入军校。”

“我手里有免试名额,但你要记住,军校的生活可不轻松,你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

“更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戴立听到这话,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激动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差点一个踉跄摔倒。

不过,他还是强自稳住身形,大声说道:“多谢校长!我戴立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林羽微笑着拍了拍戴立的肩膀,“去吧,好好干!”

戴立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而后与胡中南一道离开了。

……

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这天,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如狂风般传遍大江南北。

冯玉详在北平发动了政变!

这一突发事件犹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让原本稍显平静的局势瞬间变得动荡不安。

各界人士对此议论纷纷,猜测着这一政变将会给国家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变数。

时光回溯,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宛如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结束了满清的统治。

北洋军阀控制了国家政权。

后来,北洋政府分裂成了三个派系,即直系、皖系和奉系。

袁世凯死后,段褀瑞的皖系掌握了政府的主导权。

冯国章和曹琨通过直皖战争,从而开启了直系掌权时期。

再后来,在直奉战争的背景下,直系大将冯玉详发动了北平政变。

林羽坐在黄埔军校办公室里,手里拿着关于北平政变的最新消息,眉头紧锁。

他深知,北平政变的爆发犹如一场强烈的风暴。

不仅彻底改写了北方的政治格局,使之陷入一片混沌与重新洗牌的局面。

而且其影响的涟漪迅速蔓延,南方也即将迎来一场权力的更迭。

只因为孙先生认为这场政变有可能成为打破军阀割据僵局的关键契机,从而应冯玉祥之邀毅然北上。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孙先生此去,竟一去不回。

果不其然,几天后孙先生发表北上通电。

11月13日,这天是孙先生北上的日子。

码头边人头攒动,气氛庄严肃穆又带着无尽的悲伤。

清晨的阳光努力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码头上那一张张凝重的脸庞上。

海风呼啸着,吹起人们的衣角和发丝,仿佛也在为即将远行的孙先生呜咽。

各界代表、黄埔军校的师生、广大民众纷纷赶来,他们怀着沉重而又崇敬的心情,默默地站在码头边。

人群中,有人手持鲜花,有人紧握着横幅,上面写着对孙先生的祝福和期望。

孙先生身着中山装,头戴礼帽,面容略显憔悴但眼神依然坚定。

林羽站在人群的前列,望着孙先生的身影,眼眶泛红。

他想起孙先生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当孙先生登上码头的高台,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孙先生目光炯炯,神色庄重,说道:“此次北上,为谋华夏之统一与建设。”

“余深信,国民之力量无穷,只要吾等齐心协力,必能打破军阀割据之困局,废除不平等之条约,实现国家之真正独立与富强……”

他的声音激昂有力,在海风中传向远方。

孙先生来到民党之人所在地,站立在胡汗民面前,叮嘱道:“我走后,你为代理大元帅,羊城一切交给你了。”

声音虽不高亢,却充满了力量和信任。

胡汗民郑重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回应道:“先生放心,汗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孙先生微微颔首,继续和民党高层一一道别。

随后,孙先生来到了林羽面前。

他语重心长道:“慕之,军校之责任重大,望你坚守育人之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识之士、有勇之将。”

林羽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地回答:

“先生,林羽必当不辱使命,以黄埔精神培育学员,为国家之未来输送栋梁。”

孙先生满意的点点头,目露温和之色,继续说道:

“在众人之中,你对我之思想理解的最深,我一直视你如得意门生,此刻,我想听你叫我一声老师。”

“老师!”想到这是永别,林羽声音略带哽咽。

二人之所以有师生之谊,还得从一次孙先生召见林羽说起。

那次二人谈到三民主义,林羽得益于前世看过百家讲坛的分析,加之自己的深入思考,说的头头是道,剖析得鞭辟入里。

孙先生听后很是惊喜,他原本以为林羽不过有些才华,未曾想竟有如此深刻且独到的见解。

从那以后时常召见林羽,与他探讨国家的未来、革命的方向。

每一次的交流,林羽都能带来新的思路和观点,让孙先生如获至宝。

而林羽也在孙先生的教诲与启发之中,纠正了部分认知上的偏差,同时,其对政治的理解也变得愈发深刻且全面。

林羽甚至曾一度怀疑,前世常凯申那么喜欢找学生谈理想,就是跟孙先生学的。

孙先生欣慰地笑了笑,又转身走向其他同志,每一句叮嘱都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深情和对同志们的殷切期望。

林羽郑重点头,神色坚毅:“先生教诲,林羽铭记于心,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先生厚望。”

孙先生欣慰地笑了笑,又转身走向其他同志,每一句叮嘱都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深情和对同志们的殷切期望。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