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兰道》已经拍摄了许多素材,就算是转变为剧情长片的话,也仅仅是需要短时间补拍就行,需要的资金跟时间都不会太多。」
「原来你考虑得这么远。万一这部电视剧被预订了呢?你准备怎么办?」
基努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伊芙耸耸肩膀道:「如果预订的话,就看档期有没有空余。如果拍摄时间冲突,那我只能退出这个项目。要是时间合适的话,应该就会开出一个高价,说不定有希望去拿个艾美奖或者金球奖电视剧类的奖盃。」
《穆赫兰道》的剧本并不长,要是蝴蝶效应足够强悍,那她就要依靠这部电视剧找abc电视台开出几十万美元一集的价格,舒舒服服赚点片酬。
反正自己手里有两部电影的合约,不用担心涉足电视剧行业之后再也回不来。不少电影演员就是这样,进入电视剧圈子之后被安逸的环境同化,等那部美剧剧终之后,电影圈子已经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对了,大卫还给了我一个承诺,他说如果《穆赫兰道》真的能起死回生的话,就让我成为制片人之一。」伊芙当真没想到还会有意外收穫,自己只不过是继续主演而已。
「what?」
基努反应有些强烈,「制片人?」
「没错。虽然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权利,但能挂名也挺不错。」
伊芙看得很开,《穆赫兰道》这部电视剧就是大卫-林奇自己的制片公司asymmetrical produs(不对称影业)制作的影片,只不过投资是来自于abc电视台而已。他既是导演,又是制片人,所以在剧组里面权力很大,增加一个名义上的制片人并没有什么问题。
「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些年时间都白白浪费了,我进入好莱坞超过十年了,却还没有担任过制片人。必须得恭喜你,竟然走到了我们演员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
基努还真没说谎,他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演员,不想去参与其余事情,要不然的话担任制片的责任不会交到经纪人埃文-斯托夫身上。
虽然不是制片,却胜似制片,只是将制片人的职责转移到了自己信得过的人手中,就像《黑客帝国》的续集的制片人名单中依旧有埃文-斯托夫的名字。
到了一定境界之后,演员都想要成为制片人,因为好莱坞就是一个制片人中心制的地方。
在过去的好莱坞里面,如果说一个演员想要当制片人,说出去的话肯定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无论是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还是迪士尼,这些大型电影公司其实更愿意让演员停留在银幕上面,安安心心当一个观众喜欢的偶像就行。
电影公司的高层们会鄙视甚至嘲笑想要自己担任制片的演员们,认为这是在破坏好莱坞几十年来的等级秩序。
不过到了近些年,演员担任制片人、开设制片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型公司在这方面的限制就要少很多。
基努的许多朋友都担任了制片人,比如薇诺娜-瑞德就是《移魂女郎》的制片,桑德拉-布洛克更是在前年就开始担任《希望浮现》、《枪声恐惧症》、《特工佳丽》的制片人。现在倒好,自己女友才进入好莱坞不到一年,竟然就要成为制片人了,他在思考着,自己下一部影片是不是也得当个制片人,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作品。
很多人都以为制片人仅仅是个管理者,只负责融资以及洽谈宣传发行的话,那就大错特错!
好莱坞的制片人可以说是站在导演身后的导演,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比导演跟演员还要深,既是电影的创作者,又是剧组的经营管理者。
绝大部分制片人都不仅仅是挂名,而是会参与到电影的方方面面,比如总的策划、演员选择、剧本与修改、看每一个拍摄的片段,听每一段音乐以及查阅每天的拍摄工作日志。任何一个创作环节都有制片人的身影!
到了宣传发行环节,制片人又需要运用自己的人脉、眼光以及经验,对电影的潜在市场做出精确的判断跟预见,然后以最小的代价做最好的推广。
相比起导演来说,演员对一部电影的掌控力实在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表演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此当他们有足够实力反抗之后,就会想要掌控自己的电影,让自己在电影的筹备、拍摄、剪辑的时候有一定发言权。
就像《碟中谍》,导演可以一直换,但主演汤姆-克鲁斯绝对不会换,因为他就是电影的制片人,整个剧组都是围着他一个人服务。
九十年代就是一个明星开设制片公司的热潮时代,然而只有小部分明星制片公司能活下去,大部分都烟消云散。
凯文-科斯特纳算是九十年代初期最有名气的男演员之一,他开设的tig produs制作了《复仇》、《与狼共舞》、《侠盗罗宾汉》、《保镖》等优秀作品,结果一部《未来水世界》让他元气大伤,至今还没从巨额亏损中恢复过来。
伊芙那栋别墅的前任主人黛咪-摩尔也有一家制片公司,名叫moving pictures。然而这家公司出品的《红字》跟《魔鬼女大兵》都没有收回成本,一度亏损数千万美元。
尼古拉斯-凯奇、戴安-基顿、麦当娜、米歇尔-菲佛、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丹泽尔-华盛顿、布鲁斯-威利斯、汤姆-汉克斯、威尔-史密斯、朱迪-福斯特、梅尔-吉布森、罗伯特-德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