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关于各部官员的问题!”
朱慈烺不紧不慢的朝着眼前的三位阁老缓缓开口道。
三位阁老眼神之中露出迟疑的神色,有些不解的看着面前的朱慈烺。
“吴甡以前是内阁阁臣,但是因为后续的变动,不是了,眼下被我任命为学部尚书,我觉得,他可以入阁,诸位觉得呢??”
朱慈烺眼神平静的扫视过周围的三位阁老。
此时,眼前三位阁老,这才明白太子是为什么而来了!
图穷匕见啊!
几位阁老眼神之中带着迟疑的神色,看着眼前的朱慈烺。
“殿下想让吴甡入阁,我等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李邦华迟疑着说道。
“但是若是吴甡入阁,那学部的事情,谁来管呢??您刚刚任命他为学部尚书!”
“无妨!”
朱慈烺笑了笑,看着眼前的李邦华。
“吴甡虽然入阁,但是身上主要职责还是在学部,内阁的事情,主要还是由三位阁老来处理!”
听到朱慈烺的话,李邦华三人对视了一眼成。
李遇知心中微微一凛。
他知道!太子这么做,恐怕是直接冲着内阁的相权来的了!
在内阁安插自己的人!在国家大事上面,有更强的决定权!
李遇知心中有些苦笑。qupi.org 龙虾小说网
明明自己已经是乞骸骨了,但是没想到还是躲不过这种事情。
虽然早就猜到,太子殿下一定不会放过内阁的权力,毕竟太子殿下想要全面的改革,如果没有内阁的权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全面改革。
所以,太子殿下染指内阁,甚至是拆分内阁,本来就是一定会做的事情。
但是没想到这件事来的这么快!
自己想要跑都晚了一步!
其实李遇知,并不反对太子殿下掌握大权,毕竟太子殿下在山东的表现,已经是证明了,他一定会是一个圣明的君主,未来的太子殿下,在史书上,一定是一个唐太宗一样的人物!
但是,李遇知却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这一任内阁里面,他可不像自己未来的史书里面,给自己记上一笔媚上的问题!
那自己一世英名就此扫地!
李遇知不想要这样!
但是…………
李遇知面上露出迟疑的神色,看着眼前的太子,太子殿下的这个要求,其实也不过分!
因为吴甡原本就是内阁的成员,只不过因为触怒了陛下,被流放。
但是后来被太子殿下给拉回来了,重新任用,在太子殿下的东宫算是立下了很多的功劳,甚至连崇祯皇帝都认可了他的功劳。
让他重新入阁,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或者说,本来也就是应该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
太子殿下想让吴甡入阁,只是为了内阁辅臣的名位!
但是吴甡虽然是辅臣,但是他主要还是做义学的事情!
这就有些不合规矩了!
想到这儿,李遇知略微踌躇了一下,他看着面前的朱慈烺说道:“殿下,您的这个要求,请恕我不能答应!”
“为什么!”
朱慈烺面无表情,喝了一口旁边的茶水,淡淡的问道。
“殿下,您的这个要求,不符合入阁的规矩!按照内阁的规矩,入阁的辅臣,理应就在内阁视事,无论是他头上还有其他的什么头衔,因为内阁的重要职责。
是为了陛下草拟圣旨,批阅奏章!若是在吴甡的身上破例,那内阁的事情就无法处理了!还请殿下三思!”
李遇知面色严肃的朝着朱慈烺说道。
“请殿下三思!”
一旁的李邦华和倪元璐也都一齐朝着眼前的朱慈烺恭敬的说道。
听到三人的话,朱慈烺的面色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眼神平淡的扫视过眼前的三人。
“内阁的规矩?”
朱慈烺眼神之中闪过一丝讥嘲之色。
“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内阁在成祖那个时候,只是一个协助陛下处理政务的秘书部门吧!内阁唯一的规矩就是不能干涉皇帝的选择,我记得没错吧!”
朱慈烺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前的三人。
听到朱慈烺的话,李遇知和李邦华三人顿时感觉心脏跳动的很快,太子殿下给他们的压迫力实在是太大了!
眼下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眼前的太子殿下已经不是五六年前那个还十分青涩的少年了!
眼下的他,已经掌握朝政,掌握军权五六年!
征战过沙场。
眼下的太子殿下,身上的威势,甚至是远远的超过了崇祯皇帝。
太子殿下的威势给三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李遇知并不想就此妥协,因为他眼下要是妥协了的话,内阁就会成为吉祥物,后续的很多阁臣都会怨恨自己的!
想到这儿,李遇知颤颤巍巍的从位置上站起身来,然后朝着朱慈烺跪了下去。
一旁的李邦华和倪元璐看到眼前这一幕,也都站起身来,在李遇知的身后,朝着朱慈烺跪了下去。
三人都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压抑。
朱慈烺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跪着的三人,眉头微微一皱,眼前的这三个人看似是跪在自己面前,好像是臣服。
但是朱慈烺很清楚,这是一种抗议!
臣子是无法对抗君主的!
但是臣子可以通过跪拜来表达自己的抗议,通过不做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眼前的李遇知三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抵抗太子殿下!
他们在抵抗太子往内阁安插心腹,尤其是,君主肆意破坏相权!
这让内阁的权势会进一步的削弱,阁老的本身的地位也会收到威胁!
甚至于整个臣子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他们必须反抗。
看着三个跪在自己面前的阁老,朱慈烺眉头微微一皱。
老实说,朱慈烺要搞掉这三人,很简单,以他现在的地位和权力,但是搞掉了他们,对于朱慈烺后续的改革,没有一点点的好处。
眼下的大明新学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朱慈烺在山东,通过各类义学,还有报纸,以及皇明至诚大学算是培养了一批义学的人才。
但是这些人都还年轻,而且完全没有治理国政的经验。
朱慈烺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大明的政治体制惯性还在,想要改革,还需要这些文官的支持,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想到这儿,朱慈烺心中叹了口气。
还是得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