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7章 礼部有司

百官散朝,柴望回到太学院,许多太学生听说了柴望在朝中发表的言论,得知柴望压了孟共这个武将一头,纷纷把柴望当作是偶像一般对待,围着柴望不停的询问,一副虔诚谦卑的求教模样。

柴望对这一切都是很澹薄,表现出了和他年纪很不相符的沉稳和洒脱。

柴望只对众人澹澹道:“你等当前应以学问为主,朝堂之事虽可参与,但不能没有主次之分,望你们多加学习。”

说完,柴望便抬手离开。

这时,高实前来,对柴望道:“使君,官家召见,还请使君随咱家来。”

柴望有些意外,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他点点头,坦然的抬手说道:“是,还请公公带路,有劳公公了。”

见到赵昀,柴望不卑不亢,对赵昀抬手道:“臣见过陛下,不知陛下召见臣,有何要事?”

赵昀微微一笑,对柴望和蔼说道:“卿家正直,不卑不亢,有古之贤臣风范,朕着实是看的心里喜欢。

正好前几日政事堂对朕奏言,说夏地虽然已经灭亡,但其李氏割据夏地两百年,已然在那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文化形成不易,若是不加以保存和记载,只怕再过百年,这夏地文化便要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朕感觉有理,今日见到卿家,感觉卿家正是合适人选,希望卿家不要推辞。”qupi.org 龙虾小说网

柴望听了,顿时只感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郑重对赵昀抬手说道:“还请陛下放心,臣便是此生不眠不休,也要将夏地文化一一记录,绝不使其文化消失。

臣相信文化乃是造福万民之物,今日这夏地文化虽与我大宋无关,但他日必定将发挥作用,使我大宋无数百姓受益。”

赵昀满意的点头,对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还是由衷的欣赏。

赵昀道:“不错,卿家之言甚合朕的心意,那卿家便赶紧去办吧,十万夏地百姓在余介的主持下落户川蜀,只怕卿家得去川蜀走一遭了。”

“那是自然,时间紧迫,陛下若是没有其他的吩咐,那臣便告辞了。”

“嗯,卿家去吧。”

看着柴望激动离去的背影,赵昀不由得也是有些感慨,心说自己不会无心插柳,意外造就一个西夏文化大家吧。

想起历史上有关于西夏这段历史几乎就是一片空白,留存下来的风土人情可谓是少只有少,赵昀也是感到可惜。

文化是宝贵的,若是柴望能够成为这方面的大家,减少历史的遗憾,那赵昀也是乐见其成的。

感慨过后,赵昀便也不再去管他,而是继续批改奏折。

这时,礼部尚书曾应龙求见,赵昀见了他。

“臣见过陛下。”

“卿家你可是稀客啊,坐吧。”

赵昀比较务实,故而各个部堂高官也极少熘须拍马,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办事,所以没哪个人没事就往赵昀这边跑,这曾应龙不喜攀附,就来的更少了。

曾应龙高举手中一封文书,而后说道:“陛下,而今我大宋伐自杞国大胜,且陛下又喜得龙子,可喜可贺。礼部官员依照惯例,认为值此两件大喜事,明年的年号可以改一改,以收普天同庆,感谢上苍之效。

此为礼部官员草拟的三个年号名称,还请陛下御览。”

赵昀微微一笑,摆手道:“不需要,朕说过,以前历代皇帝的年号换的太频繁了,遇到个什么事就改年号,甚至枯井出水也改年号,搞得年号也太儿戏了,很多老百姓还没记住上一个年号,下一个年号就又来了,这是何必?

朕的年号这辈子就是这一个,再也不改了,免得老百姓记来记去的麻烦。”

曾应龙愣了愣,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而后紧接着曾应龙又换了一封文书,说道:“陛下,您的龙子还没有取名字,为了江山社稷稳固,臣等也是为陛下草拟了三个意义吉祥的名字,还请陛下过目。”

赵昀点头,这个倒是要的,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名字不能马虎,自己正为这事头疼呢。

高实碎步上前,接过曾应龙的文书,将之呈交到赵昀的手中。

赵昀翻开文书一看,只见上面有三个备选名字,分别是赵维,赵德,赵靖。

这三个字自然是比较的有吉祥意义,但赵昀依然不是很满意。

赵昀想了一会,而后想到自杞国,于是顿时心中有了主意。

赵昀提笔写下了“赵杞”二字,赵昀道:“我大宋刚刚在自杞国大胜,大扬我天朝威风,用“杞”字来命名,最是意义不凡。”

说完,赵昀豪气干云,朗声说道:“希望以后朕的每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都能有一个国家臣服在朕的脚下,这样的话,朕的儿子名字才更响亮,更具有意义,这才是正确的取名字的方法。”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曾应龙听赵昀这样感慨,不由得是下意识的劝谏,他说道:“陛下,刀兵总归是要流血牺牲的,我华夏汉家历来更注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而不是无休无止的征伐,还请陛下多加体恤民力,莫要重蹈隋末的教训。”

隋朝在隋文帝时期那是何等的富强,但是隋炀帝杨广登基后,短短十几年,不停的大兴土木,不停的大兴征伐,天下很快就糜烂的不成样子。

可以说只要隋炀帝不折腾,哪怕是他一点正事也不干,就这样碌碌无为,那隋朝的底子也还能再传一两百年。

可是隋炀帝很快就把强大的隋朝折腾的天下大乱,这也成为后世臣子劝谏君王最常用的例子,隋炀帝也就这样成为了反面的典型。

赵昀微微一笑,点头道:“卿家说的有理,朕也只是因为自杞国大胜而心中激动,这才感慨了一句而已,其实朕的心里那是热爱和平,致力于与周边各国睦邻友好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如此,臣便放心了。”

曾应龙恪尽职守,及时劝谏了赵昀,得到满意的答复,最后无事,便告辞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