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政权的领地处长江以南,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沿海渔盐丰富。
江海之上水运发达,商业兴旺,经济繁荣。
但是,它的土地面积虽不小,但汉朝统治者不重视南方发展,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耕地面积少,本土又是湖泊纵横,陆路交通不便。
目前的长江下游平原地区虽然正在持续的开发,但距离能被称为鱼米之乡还有些差距。
而土壤最肥沃的土地,大部分被本地士族豪强瓜分。
孙权手里能掌握的耕地只占总量的三成不到。
春秋时期,由吴国的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
邗沟虽在东汉已受重视,但至末年,地方割据,南北征战不断,运道并不通畅。
总而言之,如今江东商业经济和农业生产,都并不理想。
生子当如的吴主孙权久有继承父兄之业,重振兴室的宿愿。
如何扩大领土,向外发展呢?孙权自然也有考量。
北面魏国雄据中原,势力强大,自己的实力不及。
西面蜀国,荆州战败之后,就一直不给自己可乘之机。
如今更是励精图治,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平定南中,北伐凉州,国内安定。
自己同样无力与蜀国开战,这些事情很使孙权烦恼。
于是,他在一早之前就开始将目光放在海外。qupi.org 龙虾小说网
当然,他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一定的历史资料依据的。
之前有一天退朝后,孙权和大将诸葛直谈论历史。
说到了秦始皇入海寻仙的事。
当年,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很想使秦朝统治万年。
因此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于是想尽办法炼丹求药。
后来听信了一位方士的主意,派徐福带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入海寻取长生仙药。
在汉朝讲秦朝的坏话是政治正确,因此这个故事也算是人尽皆知。
不过这个故事在徐福之后,便有很多版本了,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想象力非常丰富。
有的说徐福出海遇上海难直接寄了,有的说他成功抵达了仙山但没有求得仙药。
有的说他求得了仙药,但是回来一看暴秦已经被大汉替代,便再次出海隐居起来。
而诸葛直显然是知道孙权跟他谈论这件事的意思的,于是他也给孙权讲了一个自己的版本。
话说,当年的徐福确实抵达了海外岛屿,但不是仙山,而是普通的大岛。
只不过那里四季如春,没有冰雪,如仙境一般。
但是长生不老之药本是世间无有之物,根本不可能找到。
徐福回去又怕遭杀身之祸,不敢返回。
于是,继续漂浮到亶洲的时候,便就此居住下来。
“世相承有数万家。”
闻言,孙权很兴奋,数万家也就是数万户人口啊,渴求人口的孙柯基如何能不心动。
但还是要从对方口中听到确切回答,于是问道:“那么,到底有没有夷洲呢?”
“有,古代地理文献《禹贡》就记载过夷洲。”
孙权便命人翻找出《禹贡》,果然书中记有夷洲,然后对此事更加有信心了。
为什么不派人去找夷洲呢?孙权脑中闪出这个念头,然后再也无法摒弃。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秦代既然有人到过。
如今我江东航海业发达,飞船快艇无数,也一定能找到夷洲。
于是,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
六月中旬,孙权命令卫温和诸葛直率水军一万,组成一支有三十余艘海船的队伍。
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夷洲。
由于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于是他们使用的依旧是上古时期的《禹贡》上的记载。
这一万水师都是孙权的直属部曲,船只打造费用,也是他各种省吃俭用才从财政中挤出来。
可谓是倾注了他的心血,孙权非常重视此事,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到现场为他们誓师出征。
而卫温和诸葛直也是孙权比较看重的新生代水师将领。
看到孙权亲自来为他们壮行,也有得君主重任相托而鞠躬尽瘁的想法。
“当年吴王阖闾能够击败楚国谋夺霸业,就是因为他手下有伍子胥和孙武为他治水师啊。”
“如今看到你们,孤便知道,你们就是孤的伍子胥和孙武,孤可以放心将水师托付给你们了。”
然后从侍者手里接过两杯酒,分别递给二人。
二人接过一饮而尽,然后单膝下跪拱手说着什么成功成仁之类的话,然后就出发了。
孙权满怀希望的等待着他们会给自己带回来好消息,这是他为数不多的破局之法。
孙权在长江边上为大军饯行的时候,与此同时,魏并州刺史梁习也在为大军饯行。
魏将苏尚、董弼二人原本停留在界山与汾河之间的界休县休整。
梁习终于筹措粮草完毕之后,他们便沿着汾水北上太原。
梁习将坐镇太原,然后二将继续北上,与牵招、步度根等汇合,然后合击鲜卑叛军。
六月二十日,大军成功抵达太原。
二将离城里许便下马,一路小跑到梁习面前拱手而拜,“梁使君。”
不由得他们不恭敬,梁习可不仅仅是并州刺史这么简单。
其举荐为官的大佬遍布朝堂,没有人敢轻视他。
比如他举荐任南阳太守的杨俊;任散骑常侍、兖州刺史的王凌;担任少府,位列九卿,封乐阳亭侯的常林;担任越骑校尉掌兵权的荀纬。
还有散骑常侍、封列侯的王象。
王象受诏编撰《皇览》,曹丕还让他兼任秘书监。
他从延康元年(220年)开始编撰,一直在编写《皇览》,这是要成为皇家典藏的著作。
《皇览》合计四十多部,每部有数十篇,合计八百多万字,不是一般人能写完的。
且王象性格和厚,以文章显名,文采温雅,京城的人都赞美他,称他为儒宗。
这些大佬都是人家梁习的小弟,更别说苏尚、董弼他们自己也是梁习间接启用的并州人士。
梁习曾下令各地招募勇武知兵事的子弟为军官。
苏尚、董弼二人寒门出身,走不了察举制,当时便是走的参军入仕。
算起来,他们也是人家的半个门生故吏。
梁习淡淡的说了几句官面上的话,最后说道:
“我已下令各地准备好粮草,一路不入城,你们直接去雁门郡。”
二人不敢怠慢,齐齐下拜,“谨遵使君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