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出现在‘听风-1’太空气球雷达上面的白色光芒,正是刚从贝加尔测试场起飞的备用‘天竺葵-2’型无人机。
此刻的‘听风-1’太空气球雷达,已经把‘天竺葵-2’型无人机的各种资料传递到了中控屏幕上。
伊万等人,可以通过中控屏幕,清清楚楚的看到高速运动的‘天竺葵-2’型无人机。
‘天竺葵-2’型无人机的移动轨迹全部都清晰可见。
‘天竺葵-2’型无人机只是一款侦察型无人机。
要是换成一款战斗机。
同样的战斗场景,整个飞机都被‘听风-1’太空气球上面的雷达锁定。
那会是怎样的后果?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整个中控室,死一般的寂静。
掉针可闻。
如果不是中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海拔高度还在不断变化的话,外人还以为此刻的时空进入了静止状态。
21000米!
22000米!
23000米!
25000米!
按照‘天竺葵-2’型无人机的速度,上升五千米,用时超过一分钟,都是它偷懒。
可换到‘听风-1’太空气球身上就不同了。
即便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爬升了5000米而已,可在众人看来,这五千米却是难能可贵的突破。
此时此刻的中控室内,‘听风-1’太空气球每上升一米,都会牵动他们的心。
伊万总裁双目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中控屏幕。
早已经忘了之前被他称赞的‘天竺葵-2’型无人机。
这也不怪伊万总裁心动。
固定翼飞机的升限主要受到发动机推力和气动面升力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动力越强劲的飞机就能飞得更高,但最大高度一般不会超过25000米,25000米是喷气式飞机的一道门槛儿,很少有喷气式飞机能越过这个门槛儿。
很简单,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高度升高而下降,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氧气变稀薄喷气式发动机进气量就会减小,飞机气动面所获得的升力也会下降,进而发动机的输出的动力就会减少。
发动机没劲儿了机翼升力也到极限了,飞机也就不能再往高飞了。
此外,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飞行员对氧气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也是限制喷气式飞机最大飞行高度的因素之一。
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理论设计飞行高度最高的飞机是鹰酱国军方研制出来的XB-70。
这款飞机的最大升限为25420米,试验飞行中升限达到了22933米。
这是世界上飞行高度最高的战斗机。
后来,因为在飞行表演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机毁人亡,XB-70轰炸机项目就此半途面废。
从未正式列装军队。
‘听风-1’太空气球能够在2.5万米的高空,进行滞空侦察、流动侦察。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毁灭‘听风-1’太空气球,通过战斗机绝无可能做到。
只能通过昂贵的地面导弹,以巨高的价格,消灭‘听风-1’太空气球。
中控屏幕上。
‘听风-1’太空气球升限高度还在不断的攀升。
26000米!
27000米!
28000米!
30000米!
此刻的伊万,整个人都不淡定了。
中控室内,更是震惊的下巴都快掉了。
3万米啊!
那可是三万米!
2.5万米,就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所有战斗飞机、侦察机的极限了。
可2.5万米,对‘听风-1’太空气球来说,竟然只是个开始。
‘听风-1’太空气球到达2.5万米之后,竟然没有丝毫要停止的意思。
直接攀升到了3万米的高空!
布尔加科夫已经懵逼了。
他原本想的是,经过基里洛夫的改装之后。
‘听风-1’太空气球可以作为一种低空侦察的浮空器。
可以滞空检测特定的目标。
这已经是他心理期待的极限了。
可现在的结果显然已经超过了他的期待。
如今的‘听风-1’太空气球,如果各方面性能达标的话,完全可以算是临近空间武器了。
临近空间又称近太空、或亚轨道,宽泛的定义为20~100km之间的空域。
这个位置介于现行武器的攻击之外,因此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备的优势。
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民用等方面都极具发展潜力。
目前,包括华国、鹰酱国在内的世界大国,都在着力发展临近空间武器。
卢克设计院自然也在大力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只可惜,一直以来,都收效甚微。
布尔加科夫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对临近空间武器的研究,竟然会在一个小小的华兴气球之上,找到了突破口!
一天前,谁要是告诉他,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布尔加科夫绝对会认为那个人疯了。
毕竟...
华兴材料只不过是华国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而已。
谁会想到,就是这么一家民营公司,生产出来的气球,竟然会有这么令人惊掉下巴的超强性能?
PS:新书首发,100鲜花加一更,10张评价票加一更,10条评论加一更,任意月票打赏催更加一更,每天封顶十更!!!跪求一切数据!!!
元旦及以后会更好,看书放松心情!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2月31日到1月2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