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正如霍宗华所愿,霍刚从武校毕业后,凭借高大的身材和一身武功,顺利应聘到重庆中建科房地产公司当了一名保安,在重庆有名的龙湖花园上班,收入也还勉强过得去。按霍宗华的想法,没有多少文化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份体面的工作,能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就算不错了。但这种生活是绝不能让霍刚满足的,他的人生目标远不止此。看看龙湖花园的业主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开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的,而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霍刚心理无法平衡。他在武校算是学生头,班主任也很看好他,认为他将来可能会干出一番事业,霍刚觉得当个保安挣这点微薄的工资实在有些屈才,但现实就是现实,除了身强力壮会些武功,他没有其它才能,不当保安又能干什么呢,这个问题连他自己也无法回答。别看这些有钱人派头十足,挣钱的手段也未必干净,霍刚常这样想,以此来安慰自己。

为了发财,霍刚经常买彩票,梦想有朝一日中五百万,自己当了大老板,也风光风光。据霍刚回忆,大约三年半时间,工资并不高的他在这方面花了不下四千元,遗憾的是他只中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奖。他与社会上的一些兄弟也没有断去联系,有时一起吃喝玩乐,他花钱也比较大手,工作几年下来他没有任何积蓄。本来对他寄予希望的女友陶维对他日渐失望,嫌他没出息,尤其不满他将这么多钱花在彩票上,常为此与他吵架。终于有一次,霍刚把身上不多的钱全用来买了彩票,而没钱给陶维买生日礼物,陶维一气之下说了句“我们还是分手吧”,甩手而去,当时霍刚心情也不好,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事后霍刚有些后悔,给陶维打手机想道个歉,陶维连电话都不接。霍刚租的房子在上班处附近,在江北区,陶维在南岸区上班,离得远,与霍刚没有住在一起。霍刚是个要强的人,见陶维不接电话,也有些气恼,本来朋友劝他去陶维租的屋子找陶维,霍刚大大咧咧地说:找个屁,她还值得老子去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两人就此断绝了往来,就连后来霍刚被捕,陶维也未必知道。

但这件事也触动了霍刚,陶维的离去,他认为从根本上说就因为他是个穷光蛋,他也意识到纯靠运气想发财很不现实,自此他再也没买过一张彩票了,并且生活也变得节俭了不少,如果身上没点钱,以后想干什么事也干不了啊。他开始思考是否还有其它发财捷径,但他对于社会上的哥们那些小偷小摸、敲诈勒索、抢出租车司机、抢妇女耳环、收保护费等勾当并不感兴趣,他觉得那都是小打小闹,而他是干大事的人,他不屑于去干那些事,跟那帮哥们混在一起,是不会有意义的。读了三年武校,应该说霍刚也比那些人高一个层次,已经不习惯那些人的生活方式。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霍刚在慢慢积累着能量,当他爆发出来的时候,将是非常可怕的。

霍刚一直保持着爱看书习惯,有一天,别人借了一本书给他看,这本书让霍刚看得如痴如醉。书名叫《豺狼的日子》,英国著名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弗·福塞斯所写,讲的是法国颠覆分子雇佣职业刺客刺杀总统戴高乐,虽是虚构,但情节之逼真据说不少人看了此书后甚至怀疑真有其事,只不过被安全部门隐瞒了而已。书中刺客小心谨慎的作风、不露丝毫破绽的隐蔽伪装手段给霍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霍刚为如此精明的刺客最后功败垂成甚感惋惜。那是要价最高的政治刺客,不是普通黑道杀手,在雇主被抓秘密已泄,身遭全力围捕的情况下,知难不退,并能突破重重防线,差点真的刺杀成功,确令人叫绝。妈的,这才叫真正的高手,那活不是谁都能干的,霍刚佩服得五体投地。

《豺狼的日子》霍刚看得过瘾,于是他又把弗·福塞斯所有的政治惊险小说都找来看了一遍,包括《魔鬼的抉择》、《谈判高手》、《第四秘密议定书》等,其精彩的情节扣人心弦,书中提到的特工手段让霍刚非常着迷。《上帝的拳头》讲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英国特工孤身深入敌后从事破坏和情报间谍工作,并成功摧毁伊拉克的核武设施。《第四秘密议定书》讲的是苏联秘密策划在美军驻英国空军基地投放微型原子弹,激起英国人的反美情绪,从而影响英国大选。这些书让霍刚长了不少见识,书中特工所表现出的素质让霍刚心生向往,他不禁想,这些特工要杀个人什么的,警察几乎无法破案,作案的是哪路神仙恐怕都摸不清楚,就算怀疑到他,也很难找出直接的证据。

弗·福塞斯的几部作品霍刚都看了两遍以上,其它一些间谍小说他也找来阅读。他的心得体会是:这些优秀的特工、间谍、刺客之所以难以被抓住,是因为他们受过的良好训练,他们每次行动前都经过精心策划,有一整套隐蔽自己的手段,而且安全意识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力图把风险降到最低,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的事他们都要尽可能掩饰,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他们都要再三观察、试探,他们的很多安全措施肯定会让一般人认为是否多余,但他们就是这样在做,并且很好地隐藏了自己,用这些人自己的话来说:哪怕有千分之一暴露的危险都嫌太高了。

霍刚没有受过这样的专业训练,他不是职业特工,不可能完全掌握那么多高明的手段,但他悟出了一条道理:小心驶得万年船。正是他的这点心得让他日后成为了警方最难缠的对手。

毕竟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这时的霍刚还没有真正想走上犯罪的道路,但由于不满生活现状,他的潜意识已经在支配他为将来可能干的事做某些方面的积累。有句话叫厚积薄发,本来是个褒义词,但反过来形容霍刚倒也非常贴切,有别于一般罪犯,霍刚在第一次作案前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很“成熟”的高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