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何进接管兵权,是因为在汉灵帝眼中,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何家出身低微,世代以屠户为业,在朝堂上毫无根基,翻不起什么大浪。
更何况,何皇后是当今太子的生母,肥水不流外人田,将兵权交给自家人,总比交给那些心怀叵测的世家大族要稳妥得多。
汉灵帝心里清楚,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都是饿狼,恨不得将皇权架空,将自己取而代之。
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与其便宜了外人,倒不如便宜了自己人,就算将来何进真的变质了,看在何皇后的面子上,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他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至少,肉烂在锅里,还在自己家的锅里。
可令汉灵帝万万没想到的是,何进这个自己人居然变质了,而且变质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人咋舌。
他不仅与那些世家大族走得越来越近,甚至还俨然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公然与皇权唱起了反调!
这简直是在汉灵帝的心口上插了一把刀,令他痛心疾首。
他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其他大臣的建议,将兵权交给更可靠的人。
可惜,现在后悔已经晚了,何进已经羽翼丰满,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摆布的屠夫了。
为了夺回兵权,汉灵帝也曾想过许多办法。
他甚至想过利用调虎离山之计,将何进调往西凉平叛,然后趁机剥夺他的兵权。
然而,何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头脑简单的莽夫了,在袁绍等人的出谋划策下,他采取拖延战术,说什么也不肯离开洛阳半步。
他知道,一旦离开洛阳,就等于失去了与世家大族的联系,失去了手中的权力。
汉灵帝无奈,只能另辟蹊径,在北军之外,重新组建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西园八校尉。
他要将这支军队打造成一把锋利的宝剑,一把可以保护自己,保护太子,保护汉室江山的宝剑!
这才是汉灵帝组建西园军的真正目的。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与其将一个风雨飘摇的江山留给年幼的太子,不如留给他一支强大的军队。
哪怕太子不成器,至少还有这支军队可以依靠,不至于被那些虎视眈眈的豺狼所吞噬。
西园军乃朕之亲军,必要之时,大将军也要接受西园军调配。诸位不知有何人选?
汉灵帝的声音平静而威严,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知道,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们一个个都精明得很,他们不会不明白自己的用意。
果然,听到汉灵帝的话,原本还有些蠢蠢欲动的朝臣们立刻偃旗息鼓,一个个都变成了哑巴。
他们心里清楚,皇帝这是要动真格的了,自己若是再不知趣,恐怕就要引火烧身了。
更何况,皇帝要建立一支亲军,是为了维护皇权,是为了大汉江山的稳固,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皇帝要亲自建立一支军队,要为自己所用?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吓人,但对于那些久经沙场的武将来说,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弱,关键在于将领的才能。
如果将领无能,即使拥有再多的士兵,再精良的装备,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而如果将领才能出众,即使士兵人数不多,装备也比不上敌人,也能够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当然,除了将领的才能之外,一支军队的组建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士兵的来源、训练、后勤保障等等。
而这些,都需要与朝堂上的那些世家大族周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想到这里,那些原本还对西园军抱有一丝幻想的武将们,也不禁感到一阵无力。
他们知道,在现实面前,理想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臣推荐,袁氏才俊袁绍袁本初。袁绍乃洛阳杰出青年才俊,曾参与过黄巾平叛,多有战功,可堪大任。
大将军何进一把当先的推荐了手下的袁绍,这算是投桃报李了。
他推荐了袁绍,那么作为回报,他的儿子自然也可以得到袁氏的关照,谋个一官半职,平步青云。
说到底,这就是人情往来,哪怕何进只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屠夫,只要他一日还是大权在握的大将军,就能继续享有这种权力和待遇,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族谋取私利。
目睹着何进如此肆意妄为,将先前打压世家大族的誓言抛诸脑后,灵帝心中顿时燃起熊熊怒火,仿佛一头发怒的雄狮,恨不得将眼前的伪君子撕成碎片。
他藏在龙袍里的手掌紧紧地握成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肉里,几乎要刺破皮肤,渗出鲜血。
剧烈的疼痛不断地提醒着他,要保持冷静,要克制自己的怒火。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小不忍则乱大谋。
袁绍虽然出身世家,但他的确有一定的才能和威望,任命他为中军校尉,也并非完全不可接受。
况且,灵帝心里清楚,新军组建过程中,世家大族必然会想方设法安插自己的人手,与其被动接受,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那些相对容易掌控的人选。
灵帝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怒火强行压抑下去,脸上重新浮现出惯常的帝王威严,用平静而低沉的语气说道:善,袁公路既然有本事,又是大将军推荐,那便就任中军校尉吧。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人选?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最终落在炤候刘必身上,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发言。
灵帝心中对刘必抱有一丝期待,希望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能够站出来,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至少不能让八校尉的职位全部落入世家大族手中。
炤候刘必接收到灵帝的眼神示意,开始认真思考合适的人选。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个名字,但这些人选要么资历不够,要么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八校尉这样重要的职位。
张温身为太尉,位高权重,让他担任校尉,无异于降级使用,显然不现实。
而他自己的子嗣和亲朋好友中,也没有人能够担此重任。
作为灵帝的心腹,刘必深知新军的重要性,这支军队肩负着拱卫京师、平定叛乱的重任,绝不能草率安排将领,必须选择一位有能力、有才华、忠诚可靠的人选。
苦思冥想之际,他突然想到了新近投靠自己的陆宁。
陆宁虽然出身寒门,但他文武双全,精通兵法,而且在平定凉州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更重要的是,陆宁为人正直,忠义双全,对朝廷忠心耿耿,是担任八校尉的不二人选。
可是,陆宁刚刚被任命为陇西郡太守,如今再将他调回京城担任校尉,似乎有些不妥。
就在刘必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陆宁可以继续担任陇西郡太守,同时兼任八校尉之一,这样既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又能避免职位调动的尴尬。
想到这里,刘必心中暗暗决定,就推荐陆宁担任八校尉。
反正陇西郡太守的职位已经空出来了,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让陆宁先占着,等日后局势稳定了,再做其他安排也不迟。
想到这里,刘必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臣推荐陇西郡太守陆宁,此人原是洮县县尉,祖上世代食汉禄,对朝廷忠心耿耿。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