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吴景帝——孙休

孙休,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

历史上孙休的即位时源于一次政变,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休即位不久就把飞扬跋扈的孙綝除掉了,紧接着是濮阳兴和张布二人执掌朝政。

这二人并不比孙綝好哪去,阿谀奉承,欺上瞒下,弄得吴国上下是怨声载道,孙休由于权力的限制对他们看在眼中也只能记在心里了,尽管这样,但是孙休并非是蠢材,他对二人的所作所为是了如指掌。有一次他故意让当时的大学者国子祭酒韦昭、国子博士盛冲一起讲论学术,这时的张布开始紧张了,极力阻止皇上见两位学者,说是影响公务等,最后皇帝孙休就对他们说了:“我涉猎学术,群书大致都读完了,现在只想与韦昭等人讲论学习以前所学的内容。这又有什么损害?你不过是害怕韦昭等人谈你们这些人的奸诈邪恶之行,所以不想让他们入宫,像这类事情,我自己已经有所了解,不需韦昭等人说了然后才知道。”这种场面很尴尬,又让人觉得很搞笑,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张布十分惶恐的谢罪,硬说这事恐怕要妨碍政事,吴王孙休说:“政事和学术,其源流各不相同,不会相互妨碍,让他们入宫没有什么不对的,而你却认为不宜让他们进来,因此我才说起这些事。没想到你现在在官任事又对我做这种不让我接近儒生的事,这是在让我不能同意!”张布跪下叩头,孙休虽然揭露了这些人的企图,但是也不想彻底得罪这些人,也知道得罪了这些人自己的日子不好过,这种皇帝当的实在是太难受了,明知道你在搞我,我还拿你没办法,还得装模作样端着一副领导的架子。

孙休无奈,谁让自己只是个傀儡,架子还不能倒,于是,一本正经地说:“我不过是开导开导你,何必叩头谢罪呢!像你这样的忠诚,远近之人都很了解,我能有今日南面为君的尊严,全都是你的功劳。《诗》云:‘事皆有始,却少能终。’希望你能坚持到最后。”但是吴王孙休恐怕张布会怀疑害怕,这种手握重权的人,不知道会作出什么悖逆的事出来,所以孙休终究还是顺了张布之意,废止讲论学业,不再让韦昭等人入宫。

古来有帝王之才的人很多,但成就帝王之业的人就很少了,不是人没有聪明才智,而是环境条件不允许,孙休无疑是有能力的,前皇帝孙亮权臣孙琳被放逐后,他以琅邪王的身份即王位,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权臣孙琳,然后给蒙冤受害的人平反,有谋略,有魄力,看问题深刻,而且有见地。比如有人要给诸葛恪这个好大喜功的人立碑时,他说:“诸葛恪盛夏出兵,士卒损伤严重,又没有取得任何成功,不能说是有才能,他接受托孤的重任,却死在一个小子(孙琳)手里,不能说有智慧。”评论相当的得当,具有帝王器宇见识,可是却不得不受制于张布,连正常的儒生学业讲论都办不成,这是为什么呢?凡事都有个势,这个势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皇家的权力优势、君臣名分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且形成以后就不容易衰落,相反处于衰势之中的帝王,任你有过人的才华天赋,依然要受制于已成强势的权臣制约,所能做的只能委屈求全,积蓄力量。

事实上,孙休这样做还是很聪明的,就像当年的汉献帝一样,始终没有和曹操公开撕破脸皮,当然曹操也不会和他公开撕破脸皮,尽管没有保住大汉的江山,至少能让自身的一保全,而且是体体面面的保全,汉献帝被废后,待遇和皇帝的一样,只是没有了皇帝的称号,去世时魏明帝亲自带领大臣们去哭丧,他保住了大汉最后的脸面,孙休主动给权臣台阶下,这也无非是保全自己,保全政权的一种方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