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睡地虎秦简——喜

在国师离开的这天,监察史喜非要找国师大人汇报工作。

说什么一定要让国师大人看下他的工作记录。

怀信只能无奈的从马车里下来听着这位中年官员口若悬河的汇报:

“汉中郡有褒中县、房陵县、上庸县、新城县……百姓房屋翻修官府出半资,穷困百姓由官府统计人数赠最低保障粮……汉中军团募兵两万余名,前来应征者数不胜数……原汉中驻军进行整编军伍,陛下已下拨三百架弩炮先行操练……”

看着眼前这位中年官员,国师大人一脸疑惑。

人才啊,这就是人才啊,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记载???

经过怀信的仔细思考,这个名为“喜”的中年官员确实没有历史记载。

但是既然发现了这个人才,就不能埋没了。

“这个啊,下一任汉中郡守就是你了,萧何的话本国师还有调动,剩下的不必汇报了,本国师还要赶路,来人啊赏百金!”

国师大人匆匆安排了一下喜的事就离开了。

只留下来捧着亚麻纸的喜:

“别走啊国师大人,我还没讲完呢!”

这个喜,历史上默默无闻,但是后世非常有名。

后世大名鼎鼎的睡地虎秦简的主角就是喜。

睡虎地秦墓群于1975年底在中国湖北省的云梦县发现和发掘,其中m11号墓主为秦代官吏“喜”,墓葬中出土了1155枚秦代竹简。

没错,这哥们的棺材里面全是竹简,不过以后应该是亚麻纸了……

喜这个人吧,有史可查的是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

秦王政元年,喜也算是个猛人,年仅17岁即登记名籍为秦国服徭役,不过那个时候这都算成年了,说不定孩子都能下地跑了。

后来啊就历任安陆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治狱鄢等与刑法有关的低级官吏。

他有什么爱好?就是抄书总结秦国的法律之类的,简直贯穿他的一生。

喜在历史上的秦王政三年、四年和十三年曾三次从军,参加过多次战斗,估计也砍死了不少人,不然怎么当官的?

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猛男,也许是因为太爱写书干活了,最后亡于任上,可能是后世的加班猝死。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亲身经历了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看着秦帝国从一国到七国的统一,活脱脱的历史见证人。

而有一本书,记载喜一生的文书《编年纪》,则是记载了秦王朝最为辉煌的时代。

喜生前任县令史,即县令属下小吏,参预过“治狱”,现在由于国师的到来,升官了当了监察史。

当然这还得感谢萧何,是萧何发现了这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才。

喜这个人有多喜欢记录东西?

出土的墓葬竹简法条是喜生前从事法律活动而抄录的有关法律文书。

一条条的秦国法律,这尼玛谁能看的下去?

虽然这个二货主要抄录了行政管理与“治狱”方面的律令条文,简直跟国师的想法不谋而合。

比如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肯定不是秦朝的全部法条,但是是常用法律条文,也是最有用的法律条文。

人才啊!简直是怀信进行改革的小助手!!!

刑事,国师要做的就是把秦国的刑法变温和一点,砍手砍脚的不行,但是可以干活充徭役啊,不能浪费!

经济就不用说了,更是重中之重,民事也重要。

汉中对贫困人口都登记在册,定时送去最低保障粮,防止百姓再饿死。

虽然这个政策现在已经没啥用了,大家的地窖和粮仓里装满了吃不完的粮食……

官吏管理,还有比这个更关键的吗?

防止贪污,是不存在的。

国师就是最大的贪污犯……

但是将贪污,控制在一定程度中,就足够了。

怀信可不想断了太多世家大族的财路,从而整出来太多的麻烦事。

喜留在原地更是坚定了一个信念。

“百姓吃饱只是第一步!”

喜不知道国师大人到底要将秦王朝的发展搞到什么阶段。

但是喜知道,国师大人的志向,不是他这种小人物所能理解的。

这时候喜又想起来了萧何私下里说的话,几乎等同于对陛下不满。

说真的喜虽然也是秦人,但是也觉得陛下有点过头了。

国师大人带着汉中官员大力发展,以一个郡的土地和百姓使得整个大秦能播种高产作物。

注意,仅仅是秦国,没有六国,六国还得等一年才能普及高产作物。

弩炮这么牛x的东西,喜当然知道了。

不是吹,如果国师大人利用这种弩炮装备汉中驻军政变进攻咸阳,咸阳守军能挡得住?

就算是甲士,尼玛五百架弩炮,只要弹药足够,打的只剩渣了。

什么?守城?这城还用守?弩炮直接抛射,打到城内崩溃投降,直接上燃烧弹!!!

燃烧弹,就是炼制的土制石油。

周代的《www.youxs.org》“象日,泽中有火”。说的就是石油。

你们不懂没关系,本国师懂就够了。

话说回来,老赵确实太过分,直接把汉中的火器研究力量搬走了。

汉中现在居然组建新式军团都需要陛下的手令才能获得火器武器,这得多憋屈,明明汉中军团才是最早进行火器武器实验的军队。

甚至一部分火器已经小规模装备了,现在又让老赵以“兵械一统”之名全部收缴了回来,这能不让汉中军队郁闷吗?

而且据说萧何要调走的事传了出去,汉中百姓非常不乐意。

用老百姓的话说,萧大人才是真正的好郡守啊!!!

之前的郡守都是什么玩意?能让俺家吃饱饭?还是会给俺家发粮食?

家里的一家老小饿的下不来床,再一睁眼最小的儿子已经饿死了,冷冰冰的尸体。

这一幕不止在汉中,在大秦的任何地方都上演着,可是萧大人就是改变了这种状况,他让家家户户有余粮。

在一个文盲遍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灾年嘛,总要饿死点人!”

“唉,俺家大妞当时要是有一口粮食吃也能今天吃饱饱了!”

那些农户,是最最淳朴的人也是最最奸诈的人,因为经历了太多悲剧的他们不敢去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他们认死理,从古道今都是这样,从未改变。

他们只知道,萧大人在的时候是他们最好的太平日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