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人为中书省右丞相,傅友德。
作为当朝为数不多的北方官员。
其实很早以前他就看出官员选拔的问题。
可若是贸然提及此事。
难免有扰乱朝局,拉帮结派之嫌。
所以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态度。
今日正好借着老朱的火气,扶持一把北方学子。
朱元璋一看是傅友德进言。
面色稍稍平缓了些道:
“哦?颍川侯有何看法?”
“……”
“臣以为北方常年战乱,教育资源匮乏。”
“很多百姓没有财力支持孩子读书上学。”
“应当在每个乡村设立社学,由地方县乡村负责建立和管理。”
“可以从京城招聘有学问、有经验、有德行的人派去各个县乡。”
“担任教师,负责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历史、道德伦理等。”
“由户部直接拨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学习用具等。”
“如此一来,便可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
“又可以将儒家经典传承,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更可为朝廷提供更多的北方人才。”
此话一出,朝堂鸦雀无声。
户部的官员也都一个个故作没听见。
这方法大家都知道。
可是想让他们从原本就不充裕的国库里,拿出真金白银的去支持那些北方士族。
绝无可能!
朱元璋用眼睛扫视了一圈群臣。
居然没有一个官员出来表态。
脸上更是阴沉的厉害。
他就是借傅友德的口探一探百官的态度。
可谁知百官竟然又一次用沉默来对抗自己!
简直无可救药!
这帮南方官员平时还一个个怕死的不行。
真到了动他们的切身利益时总能死死抱团,绝不松口。
这个时候骨头是一个比一个硬。
他们不怕。
因为杀了一批,新上来一批依然是南方官员。
就看他能杀多少!
朱元璋的双眼射出凌厉的目光。
脸色铁青。
整个朝堂入赘冰窟。
寒冷、肃杀、让人窒息!
正要开口。
“噗!”
突然。
一阵没憋住的笑声突然传来。
瞬间打破了这肃杀的气氛。
满朝文武,无不错愕的看向笑声的来源。
周仁!
又是周仁!
他怎么敢?!
上次顶撞陛下之事侥幸苟活了下来,怎敢再次朝堂之上喧哗?
此时的朱元璋也看到重新憋住笑的周仁。
瞬间杀意暴涨。
无尽的怒火就要化作一个杀字脱口而出。
这家伙又往自己的怒火上撞!
简直该死!
死不足惜!
当然,周仁也并非故意。
他也知道朱元璋是好意,想要推广普及教育。
给北方学子多一些上升的机会,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以及傅友德提议立社学。
的确是个办法。
只是。
可笑的是劳民伤财,费时费力建设的那么多学校。
最终只是为了“愚民”。
八股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答题。
这使得他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来写作。
无法发挥个人的见解和创新思维,从而限制了人的思想发展。
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很难选拔出真正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才。
很多擅长写作八股文的人,可能并不具备实际的治理能力和领导才能。
而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可能因为不适应八股文的写作方式而被淘汰。
更重要的是。
八股文考试的僵化模式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保守和僵化。
缺乏创新和进步的精神。
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也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落后和挨打。
北方士族将来也会头悬梁,锥刺骨。
寒窗苦读十年最终只是为了服务于皇帝一人,只是为了稳定和固化这统治阶层。
这如何不可笑?
甚至,可笑之极!
突然,一阵愤怒的声音咆哮而出!
“大胆周仁!”
“竟敢扰乱朝堂?!”
说话之人正是太子党的王溥。
他早就看周仁不顺眼了。
而且就是他惹的陛下迁怒于太子。
把太子害的不敢来上朝。
更可恨的是陛下万一因周仁一人而迁怒所有太子党羽。
那自己等人必定首当其冲。
想到这儿,王溥更是咬牙切齿。
本就想找机会收拾这小子。
此人还不知死活的在这个时候发笑。
好!
今日就是要火上浇油,让陛下当庭处置了这斯!
“陛下爱民如子,心系北方人民疾苦,兴办教育,利国利民的政策却引来你的嗤笑。”
“你是何居心?!”
“一个小小的谏官,却公然扰乱朝堂!”
“其罪当诛!”
这番话算是说出了群臣心里想法。
一个个看向周仁的眼神都仿佛要吃了他一样。
周仁却面色丝毫不改。
仿佛根本没感受到这朝堂之上的泼天压力。
精神力增强后,面对老朱的盛怒都能保持镇定。
更何况不过是一群朝臣。
于是拱手出列。
“启禀陛下!”
“臣并非是笑陛下。”
“也并非是扰乱朝堂。”
这话一出,别说是群臣了。
连朱元璋都双眼寒芒中藏着几分疑惑。
他今日竟然主动退让了?
难道是之前鬼门关走了一遭。
改了性了?
直到下一秒。
周仁再度开口。
群臣哗然。
“臣,笑的是这大明科举制!”
“实乃大错特错!”
“树木枯死难道是因为风吹雨打?”
“分明是因为根烂了!”
……
跪求各位大佬们能够给小弟投递一点鲜花,只要有鲜花,有打赏,有评价票,有月票,小弟愿意每天爆更!请所有大佬们相信我的手速,作者在这里拜谢了!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