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你幻作是春夏秋冬里的雨
然后不停地下
不停地下
好让女儿抬头便能看见爸爸妈妈
好让女儿时常去记住爸爸妈妈的叮咛
捧打
思念
和牵挂
然后
去慢慢地变好
……
慢慢地变好?
是的,去慢慢地变好!
语秋似乎想从那些未成年女孩的身上,去寻找除了她们父亲母亲对她们的“叮咛、捧打、思念和牵挂”之外的而让她们能慢慢变好的答案,让她自己也能变得比原先的要好一些的答案。
未成年?
按照国际惯例,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4周岁到不满18周岁的人吧!
是的,年满14周岁到不满18周岁的这一时期的青年人,就是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作为“危险年龄”段的一个特别容易迷失自己、走错路,甚至走向犯罪的特殊群体。
走向犯罪?
是的,走向犯罪!
而且是被视为当代同“环境污染、吸毒”并列的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
然而,面对已被视为当代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即便是身在十千山看守所的监室里,目视她们在这十千山看守所里的进进出出,熟暏她们在监室里的言行举止,语秋也会经常性地情不由己地感叹而良多。
语秋知道:青年是未来,更是希望!
可是,真如社会上流传的那样吗?语秋反问之后不禁有了如下感叹:
犯罪的青年人好像有些越来越多了!
青年人犯罪的年龄好像是越来越小了!
青年人犯罪的手段好像是越来越狡猾了!
青年人犯的罪好像是越来越成人化了!
青年人中,帮帮派派、团团伙伙的犯罪好像也开始越来越多了!
青年人暴力性的犯罪特征好像也开始越来越明显了!
……
不错,青年是未来,更是希望!
可是,社会上为什么会流传,甚至会出现上面语秋感叹的那些让人担心不已的问题呢?
是因为许多未成年人退学,过早地走向了社会吗?
是因为有的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教育方式已经陈旧了吗?
是因为有的学校对法制、人生观、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和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当的引导吗?
还是因为有的学校体罚或辱骂了未成年学生,侵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让她们走向了所谓的极端?
……
是吧!好像……是吧!
是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到了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啦?
或许……这,也是吧!
是不是也有家庭结构的残缺和父母亲情的缺失等等方面的原因?
是不是有家长的过分娇宠、溺爱所引起的负作用?
是不是还有因为家长的简单粗暴而或其它所导致的?
这些?这些?
可能……都是吧!
世人都知道: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会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出现失衡!
世人也都知道:
当人际关系变得冷漠了的时候,会使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方面的特点和反叛的心理特征!
而这些性格特点和反叛的心理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她们当在家里得不到爱和满足不了精神生活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她们很容易的向外去寻求别的精神的支持和寄托。
在这种情况下?
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也还不足的她们,很容易地就走上犯罪化的道路,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于这一块,从某种程度上去说,家庭结构的缺陷、家庭亲情的残缺,就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催化剂”。
而过分娇宠、溺爱对子女所采取的那一种“百依百顺、即使子女犯了错误也对其包庇”的态度,自然使孩子从小就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了!
如此那般,长此以往,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当她们的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在正常的范围内得到满足时,便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去违法犯罪了。
而与溺爱正相反的,恰恰是有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简单粗暴。
而于某种程度上比简单粗暴危害更大的,则是父母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对子女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了不加干涉的态度而放任自流。
而在放任自流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冷酷的、自傲的、自狂的、目空一切的、自以为是的和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早已成为了世人的共识。
如此这般梳理下来,除了上述的种种,还有些什么呢?
是逆反心理的畸形?
是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
也有性心理的扭曲与强化?
是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好像……还有这些吧,甚至还有很多没有例举到的和没有想到的!
或许,未成年犯罪的成因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也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
当语秋一眼看见“一个不到一米五的小女孩和其他那七八个脸上还在以青春之名义长着痘痘的稍高一些、稍大一些的女孩”的时候,她从她们的身上和从走近她们的过程中及从跟她们的话长理短里,知道了:
那个不到一米五的在进来之前几乎还未发育的不到十四岁的叫做小嶶的小女孩的故事:
她父亲年近六旬的时候,才娶了她那二十多岁的母亲……
她母亲先是生下了她哥哥,然后又生下她,在她还不怎么记事的时候,便丢下她和她的哥哥走去了别的地方……
她听说,她母亲去旁边另一邦里的区县另嫁了人……
她有想过她的母亲,但是她又对她的母亲几乎没有了一丁点印象……
她母亲生下她不到5年就离家出走了,留下大她3岁的哥哥和六十岁的父亲陪着她长大……
有一个比小嶶小但看着比小嶶大和高很多的名叫小雨的女孩的故事:
父亲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她父亲……
有一个已满16岁未满18岁的名叫娟娟的女孩的故事:
父亲母亲已离婚……
母亲不知道去了哪儿……
父亲常年泡在江湖上,几乎没时间管她……
她跟着很富有的奶奶、姑姑一起长大,在物质上,她要什么就能有什么;在自由上,她想干什么,奶奶、姑姑都由着她……
有一个已满16岁未满18岁的名叫夏叶的女孩的故事:
她父亲经常打她,不是一般的简单粗暴……
她连跟她父亲说话都是拧着的……
她母亲在家里似乎一直没有发言权……
她在念初中的时候,先后3次被送到带有帮教、挽救式性质的严管的全封闭的学校接受军营式教育……
有一个即将满18岁的名叫阿娟的女孩的故事:
父亲母亲在她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离了婚,她判给了她父亲,大她两岁的姐姐判给了她母亲……
父母没离婚之前,她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表现得一直很乖……
后来,她开始读初中、念高中,她读书的学校,先后从大的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她老家所在城区的私营学校……
其间,于其说是三易其校,不如说是被前面的学校先后开除而或劝退了两次……
语秋问她“为什么”?
她说,她在学校表现得非常不好,是为了报复她父亲母亲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去离婚……
她说,她想她的母亲和大她两岁的姐姐,她经常去和她们在一起,她们也特别宠爱她,由着她……
她不喜欢她父亲给她找的继母,她也不喜欢她继母给她带来的小她小不了两岁的妹妹,她连吃饭都和她继母吃不到一桌或一个时间点去……
还有那个谁、谁、谁的父亲有酗酒……
有残疾……
已离婚……
母亲文化程度低……
离婚再嫁等等……
语秋发现进到看守所里的未成年的,甚至像“那个不到一米五的,在进来之前,几乎还未发育的,不到十四岁的,进来之后才开始长**、腋毛、变声和来例假的,叫做小嶶”的女孩,她们中居然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父母是离婚了的,居然无一例外是没有认真地读完初中或辍学了而在社会上游荡!
语秋知道那些未成年的女孩,甚至是孩子,之所以到看守所这里来,有很多不应该和有很多可以让人去怒其不争的表现,甚至有令人恨其行为、手段、心思之难以启齿和无以名状的地方……
然而,语秋之所以不说,甚至不愿意去触及她们因为犯了什么事、造了什么孽而进到了这十千山看守所里来,是因为觉得她们都还是孩子!
觉得她们即便再有多么的恶劣和不应该,她们都还只是孩子!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她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这些个样子,是因为她们的父母“离婚!离婚!离婚!”
是因为她们“辍学!辍学!辍学!”
是因为她们少了家庭的约束、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管理!
……
面对她们甚是相似却又不同的不幸,语秋居然可以忘了她自己的境遇!
而语秋忘了她自己的境遇,还能居然有“忧天下之忧”,全都拜“书籍”所赐!
是呀!当语秋能看书,有书可看,看了书之后,她就变得越来越喜欢思考问题,变得似乎越来越有生命气息了……
语秋在想:
对来到十千山看守所的那些还未成年的女孩,应该怎么去帮助她们呢?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应该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解决“不要再让她们来到这十千山看守所,或不要让同她们一样年华的女孩来到类似这十千山看守所这种地方”方面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
在对她们加强家庭的约束、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管理方面?
语秋对此不置可否!
语秋想得更多的,或越发纠结的便是“离婚”“辍学”这四个让人或听或见了都觉得很沉重的大字!
离婚?
是的,离婚!
从语秋前面讲到的那些个女孩背后的故事,不是有很多、特别多的父母都有离婚的现象吗?
离婚?那是其父母大人们的事,她们管得着吗?
确实是管不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劝和不劝离”,也仅限于劝,硬是要离又岂是她们当小的最后能阻止得了的事?
所以,她们确实是管不着和起不了决定的作用……
所以,语秋没有在家庭方面的有关“离婚”这个选项上作太多的考虑,诸如她不怎么去考虑社会的管理对那些未成年的女孩有特别大的作用一样!
所以,语秋把心思全都转移,然后关注到“辍学”这个选项上去了……
她觉得让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被硬性地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直至成年,应该能从根本上去杜绝未成年就走上犯罪那条道现象的发生,应该能从很大程度上让她们心智成熟而减少犯罪,甚至不犯罪……
于是,她想到:
假如我是你
我愿你化作是
打开未成年人犯罪那把锁的那把钥匙
因为,见到那么多的太多的未成年人犯罪
你一定会去想
打开那把锁的那把钥匙在哪儿
……
或许,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就是打开未成年人犯罪那把锁的那把钥匙吧
因为,现在的
没有普及九年以上的包含高中的义务教育
让很多刚刚初中毕业
甚至未毕业的未成年人有好多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那些刚刚初中毕业后而不再进入到学校里读书的她们
那些甚至连初中都尚未毕业就辍学了的她们
好像真的是被整个社会给放弃了的一样
……
然后
她们也开始放弃自己
诸如像整个社会放弃了她们一样
然后
她们便没有人生的航向
而变得只能在社会上进行漫无目的地游荡
……
于是,那些
介绍卖淫的
吸毒的
打架犯罪的等等很多
那些
还需要人管却少有人管
那些
还没有多大能力却不愿被人管的
便都让人不好去予以正确地面对和解答
……
如果能普及九年以上
诸如包含了三年高中的
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然后
让她们
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便已进入了成人的阶段
然后
如果还能在高中阶段便加强国文传统教育
便会让她们带着礼、义、仁、信、耻的认知
进入成人阶段
而进入了成人阶段的她们
早已经迈过了敏感的青春发育期
然后
在生理上会变得成熟
在心理上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
那么,在未成年阶段的
诸如在十千山看守所里所见闻的
那么多幼稚的犯罪便可以避免
……
假如我是你
我愿你化作是
打开未成年人犯罪那把锁的那把钥匙
用普及九年以上的
诸如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的那把钥匙
从根本上去把它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