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曾率军消灭项羽大将龙且的二十万储君,并一举消灭齐国,彻底捣烂了项羽的北方战线。
在那时,韩信手握重兵,势力惊人,完全可以占下齐国,自立为王。
蒯通曾献计于韩信,“莫若两利而惧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蒯通的计策,能让韩信自立为王,并三分天下,刘季与项羽皆不敢轻举妄动。
韩信的决定也将决定楚汉之争的结局。
只可惜,韩信是一个重恩情的人,绝不是一个背信弃义之人。
韩信的重恩,从韩信被封楚王,找到沛县一直给韩信饭吃的漂目,赠她千金作为报答,这里便能够看出。
韩信并未选择相信蒯通,而是选择相信刘季。
韩信最后结局不言而喻,死的很惨,但却是西汉的大功臣。
其实,韩信会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功高震主。
刘季曾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时。
韩信说刘季最多只能带十万军队。
那时的刘季心中对韩信已经不悦,当反问道韩信能够带多少兵时。
韩信不谦卑,反而无比认真道,多多益善,并说这与一个人天生的才能相关。
而韩信的意思便是,自己天生就是打仗领军的帅才。
刘季身为大王,才能输给韩信,功高震主,早就对韩信多加忌惮。
后面韩信会死,恐怕一直就在刘季的心中记恨着。
……
王离随即为赵胜唤来了韩信。
这时的韩信,一身布衣,挺拔的身材,个子并不输给王离,从面容上,便看出绝不是寻常的路人甲。
韩信知道面前的是太子赵胜,无比谦卑的向着赵胜躬身施礼,“见过太子殿下。”
赵胜微微点头,随即邀请韩信入座详谈。
王离对着韩信一脸得意的继续说道,“我说会带你来引荐太子殿下的。”
韩信感激的望了王离一眼,并对着王离抱拳。
“听闻你论战了得,还胜过武城候?”赵胜戏谑道。
“只是侥幸罢了。”韩信很是谦卑的说道。
赵胜轻拍了拍韩信的肩膀,眼中也是对于韩信的欣赏,“能够胜过武城候,便足矣证明的军事天赋!”
“日后,大秦军中,必定会有你的一席之位。”
恐怕王翦都不能如此有自信的说道。
但赵胜身为太子,既然这么说,一定也能做到。
韩信眼中微微一亮,感激的望了一眼赵胜,“多谢太子殿下。”
“信绝不会辜负太子殿下,日后为大秦开疆扩土!”
赵胜向着府中的下人道,“端些酒水来。”
今日与韩信一见,韩信很对赵胜的胃口,更是让赵胜想要与韩信痛饮一番。
这时,王梓柔抱着酒坛子从中走出,为赵胜倒满了酒。
韩信见来人衣服华贵绚丽,惊慌起身,“怎能让太子妃倒酒,信只是一介草民,使不得,使不得。”
韩信这幅认真的样子,让王梓柔忍不住轻笑一声,并继续道,“这有何妨,你有将帅之才,日后必然是大秦威慑一方的将军,梓柔倒酒怎会落了礼数。”
王梓柔这点倒是继承了王翦一般洒脱。
言辞更是振振有词,听着也不无道理。
“阿姐如今贵为太子妃,还是我来吧。”王离起身,从王梓柔的手中夺酒坛子。
“怎么?阿姐为太子妃就不能为弟弟倒酒了。”王梓柔很是强硬的轻哼了一声。
王离被王梓柔一瞪,老老实实的坐回到了位子上。
酒水在几人的碗中倒满,王梓柔并不打扰几人,随即便退了下去。
三人饮酒,无比豪迈,并不扭捏。
……
距离大秦商队离开咸阳,已经过了一个月之久。
赵胜静坐在府中,面前拜访着一张纸张。
如今徭役已经解除,长城已经有半数徭役落叶归根。
不过,赋税暂时尚未更改。
赵胜正在思虑,如何减轻赋税。
减轻赋税的前提,便是大秦的国库充盈。
如何能让大秦国库充盈,丝绸之路便是其一,只不过,前往丝绸之路的商队,恐怕一年内暂时不会返回咸阳了。
需要带动大秦经济。
能起到如此关键性作用,恐怕只有商人能够做到。
正在赵胜愁容之时,心中突然想到带动南北经济的京杭大运河。
有了这运河,南北可靠船渡,运输商人货物。
运河能够提供无数便利。
政哥倘若出访各地,坐船,省时省利。
若是要出征南下的百越,有了这运河,更是如神兵相助。
粮草运输会无比轻松方便。
开运河,对大秦百利而无一害。
不仅能够带动大秦的经济,甚至是一道粮草运输线。
以往大秦开运河,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毕竟像运河这样的大工程,大秦已经有了一个长城,单单修筑长城便消耗巨大的徭役。
不过,长城如今暂时将其搁置,虽然徭役已被解除,但大秦有数十万的匈奴奴隶。
这些奴隶皆要为开运河,榨干其身。
想到这,赵胜便起身,向着政哥寝宫而去。
……
等赵胜到了宫中。
赵胜的面前,跪倒在地上的是一位来自九原郡的九原铁骑。
赵胜在政哥的示意下,找到位置坐下。
九原铁骑将蒙恬将军交由自己转交的书信放到内侍的手中。
内侍将书信呈给政哥。
书信是由蒙恬所书写的,其中的大致内容便是匈奴欲投降,但被蒙恬拒绝。
政哥对此并不在意,对于匈奴这样的蛮夷,就算是投降,只要有朝一日积蓄了力量,随时会向大秦展露獠牙。
如此有野心的匈奴,岂能留之。
“匈奴欲投降。”
“你怎么看?”政哥挑了挑眉,向着赵胜询问道。
“匈奴是畏惧大秦了,投降恐怕只是匈奴的缓兵之策吧。”赵胜冷声道。
政哥对此赞同的点了点头,目光中闪烁着杀意,“回去告诉蒙恬,蒙古郡外,十里地内,但凡见到匈奴人的身影,杀之!”
九原铁骑对此感到一阵震撼,连声道,“诺。”
蒙古郡外十里地外,哪怕不属于大秦的领土,都不允许匈奴人的身影在上面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