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设计改良农具

自从与苏锦瑟的合作取得初步成功后,叶长歌的队伍逐渐稳定下来。大量物资的引入暂时缓解了粮食和药材的短缺问题,但他知道,单靠外部供给并非长久之计。

“要让大家活得下去,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某天清晨,叶长歌站在一片荒地前,对身旁的顾清霜说道,“但靠这古老的木犁,开垦速度太慢。我们得想办法改良。”

顾清霜抬眼望着叶长歌,略显惊讶:“你对农耕也有研究?”

叶长歌笑了笑:“谈不上研究,但前世倒是见过不少现代化农具。虽然咱们这里条件有限,但稍作改进,总比现在效率高。”

“你打算怎么做?”顾清霜继续问道。

叶长歌沉吟片刻,说道:“木犁的设计过于简单,耕地时既费力又浅显。我要试着引入铁犁的概念,用坚固的铁片作为犁刃,再调整犁头的角度,让它既能深翻土壤,又减少对牲畜的负担。”

“铁片?”顾清霜微微蹙眉,“铁匠铺需要材料,还有工时,这得花费不少吧。”

叶长歌点点头:“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试验品,如果成功了,再考虑批量制作。”

当天下午,叶长歌带着几名手下,携工具走进了村寨的小铁匠铺。这家铁匠铺由村民李老汉和他的两个儿子经营,平日主要打制一些刀具和农具。

“叶公子!”李老汉见到叶长歌,连忙迎了上来,“听说您又有什么新点子?”

叶长歌笑着点点头,将画好的草图递给李老汉:“李叔,这是我设计的一种新式犁头,你看能不能做出来?”

李老汉接过草图,仔细端详片刻,眉头微皱:“这犁头的形状倒是不难,可这么大一块铁,要熔炼成型,估计得费不少工夫。”

“材料方面我已经让苏小姐帮忙准备了,工钱也不会少你的。”叶长歌拍了拍李老汉的肩膀,诚恳道,“成品做出来后,只要能用,咱们村寨的产量必定翻倍,到时候大伙儿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老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既然叶公子这么信任我们,老汉这把老骨头一定拼尽全力。”

试验工作随即展开。铁匠铺的火炉昼夜不停地燃烧,李老汉和他的儿子们反复锤炼,每一次失败后都会根据叶长歌的建议进行调整。

经过数天的努力,第一款铁犁终于问世。这是一把重约三十斤的犁头,由高强度铁片制成,刃口锋利,整体呈弧形,能够更有效地切入土壤。

叶长歌亲自带领村民,将铁犁安装在了一辆简易的耕犁车上,并由一头健壮的老牛拉动。

“开始吧。”他站在田地边,向村民们说道。

老牛缓缓迈动步伐,铁犁划过土地的瞬间,一条深深的犁沟出现在众人眼前。村民们纷纷发出惊叹:“真快!真深!这比木犁好用太多了!”

“再快些!”叶长歌一声令下,手中的绳索轻轻一挥,老牛的速度加快,铁犁依旧稳定而顺畅地切割着地面。

不多时,一整块田地便已耕完,速度至少是原来的三倍。

李老汉在旁边看得热泪盈眶:“叶公子,这犁头真是个好东西啊!有了它,咱们村寨的地能多种几倍!”

村民们也纷纷围上来,对叶长歌感激不已。

这次试验的成功,让铁犁迅速推广开来。为了加快制作速度,叶长歌组织村寨里的壮劳力协助铁匠铺,大量生产改良后的犁头。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种植轮作的概念,鼓励村民在同一块田地上轮流种植不同作物,避免土壤过度贫瘠。

一个月后,第一批经过铁犁翻耕的田地迎来了播种期。村民们满怀希望地撒下种子,期待着大丰收的到来。

随着农业生产逐步改善,叶长歌的声望在村寨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纷纷推举他为村寨的“义长”,希望他能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生活。

然而,叶长歌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岭南复杂的局势中,村寨的稳定和发展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资源、更多盟友,才能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立足。

“顾清霜,你觉得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某个夜晚,叶长歌与顾清霜在草庐中谈起了未来的规划。

顾清霜低头沉思片刻,说道:“农业稳定后,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手工业。比如利用岭南的竹林资源,制作竹器,用于交易。贸易才是积累实力最快的途径。”

叶长歌点点头:“你说得对。等今年秋收结束,我们就着手筹备。”

然而,就在村寨一片祥和之际,一封来自苏锦瑟的信件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叶公子,听闻你改良了农具,大大提高了产量,可喜可贺。但岭南的局势并不乐观。南汉势力正在进一步渗透,多个村寨已经被他们的军队强行征用。希望你能早做准备。”

叶长歌放下信纸,眉头微皱。他知道,这场关于村寨命运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叶长歌的改良铁犁在村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田地翻耕速度快了几倍,村民们对秋收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然而,他明白,单靠农业无法让队伍长期强大,必须尽快找到其他增收的途径,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动荡局势。

夜晚,篝火旁,叶长歌召集了队伍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包括顾清霜、李老汉和几名热心的村民代表,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长歌,”顾清霜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岭南竹林资源丰富,不论是竹筒、竹篮,还是更精巧的竹器,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如果我们能组织村民制作竹器,用作贸易,或许能换回更多急需的物资。”

李老汉点头附和:“清霜小姐说得对,竹子长得快,咱们这里又多,只要稍微学些手艺就能做。以前我还用竹子编过筐子,卖到外面的小镇上,赚了点散钱。”

叶长歌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四周:“竹子倒是随处可见,但问题是,我们需要组织一批熟练的工匠,还得想办法找到固定销路。如果只是做点零碎的东西,顶多够温饱,不够强大。”

顾清霜闻言微微一笑:“我有一个主意。最近有一支商队经常经过这片区域,带头的是一位名叫赵晋的商人。他们手中掌握着几条重要的贸易线路。如果能和他达成合作,我们的竹器不仅能快速销往外地,还能换来急需的铁器、药材等资源。”

“赵晋?”叶长歌眉头微皱,“商队的人多半只认利益,他会愿意和我们这样一群流民合作吗?”

顾清霜目光坚定:“这要看我们能拿出什么样的诚意了。”

第二天,叶长歌亲自带着村寨中的几名年轻人前往附近的竹林,砍下了几捆笔直粗壮的竹子,回到寨子后,组织大家开始尝试制作竹器。

“这竹子硬是硬,但也灵活。只要用得好,编成的东西又轻便又耐用。”李老汉一边教村民们编织竹篮,一边说道,“不过,竹器有个毛病,太容易破损了。”

叶长歌闻言点了点头:“这确实是问题,但也不是无法解决。如果能用热油稍加处理,不仅能增加韧性,还能防止虫蛀。”

他随即动员村中几名擅长木工和铁匠活的村民,制作了一批简单的工具,并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制成了几款轻便又结实的竹筐、竹筒和竹篓。

竹器制作成功后,叶长歌命人挑了几批成品,由顾清霜带领,前往赵晋的商队试探性洽谈合作。

几天后,顾清霜带着一批竹器回到寨子,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赵晋答应了。他对我们的竹器很感兴趣,愿意以五筐竹器换一筐盐或者两斤铁块的价格交易。”

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欣鼓舞,但叶长歌却皱起了眉头:“这个价格不算太高。他是在试探我们能否长期供货。”

顾清霜点头道:“是的。赵晋还说,如果我们能提供更精致的竹器,比如竹雕或者特殊用途的容器,他愿意加价。”

“竹雕?”叶长歌沉吟片刻,忽然想起前世见过的岭南传统工艺——镂空竹雕。这种技艺不仅工序复杂,成品还颇具艺术价值,往往能卖出高价。

他当即决定,在村中挑选手艺灵巧的年轻人,专门学习竹雕技艺,同时扩大普通竹器的生产规模,以满足商队的需求。

就在村民们因竹器贸易而充满干劲时,寨子外的风声却渐渐变得不安。

“叶公子,”一位负责侦查的村民跑进寨子,满脸焦急,“附近有一伙山匪,似乎正在向咱们靠近。”

叶长歌抬起头,神色冷峻:“山匪?多少人?”

“至少五十个,全都带着兵器。”侦查村民喘着气说道,“听说他们之前已经洗劫了三个村子,咱们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消息一传开,整个村寨立刻陷入了恐慌。村民们纷纷跑到叶长歌的草庐前,请求他的指示。

“长歌,怎么办?”顾清霜看着叶长歌,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叶长歌站起身来,目光坚定:“慌什么?他们是为了钱粮来的,不是为了和我们拼命。只要我们做好防御,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山匪威胁,叶长歌迅速组织起一支临时防御队伍。他利用寨子周围的竹林,指挥村民设置了大量陷阱,包括伪装的竹钉坑和能绊倒敌人的绳索陷阱。

同时,他命人将寨子里储存的粮食和重要物资全部转移到后山的密洞中,只留下少量诱饵物资在显眼处,以迷惑敌人。

“叶公子,”李老汉带着几名村民走上前,神情坚定,“我们这些老骨头虽然干不了重活,但还有力气拿起武器。只要您一句话,我们一定跟山匪拼命。”

“拼命可以,但不是现在。”叶长歌拍了拍李老汉的肩膀,“我们要用智慧打赢这场仗,而不是靠血拼。”

当天夜晚,叶长歌召集所有能战斗的村民在篝火旁开会,分发简单的武器,并明确每个人的任务。

“记住,咱们的目的是保住村寨,不是和山匪正面硬拼。”叶长歌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陷阱设得好,他们根本进不了村子。要是实在不行,就按照我说的路线撤退。”

村民们纷纷点头应和,但顾清霜却明显有些不安:“长歌,这次我们真的能扛住吗?”

叶长歌淡淡一笑:“放心吧。这些山匪是为了利益而来,不是为了送死。他们要是聪明,看到陷阱和防御,就会自己退去。如果他们不聪明,那就正好教教他们什么叫代价。”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