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楚国大朝会。今日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齐、楚就释放齐将田盼一事进行谈判。
齐国正使段干朋、副使田文面色肃然而立。
楚国重臣今尹昭阳,上柱国田忌,左尹景华,右尹昭翦,右司马屈匄,工尹昭鱼,军谋司孙膑以及昭滑、景翠等军中将领,下大夫杜赫,下大夫郑康等人齐至。
郑康是郑袖祖父,因为替熊槐买马有功,被熊槐赐爵下大夫,跟随工尹做事。
繁文缛节完毕,熊槐率先发问,“段卿此来所谓何事?”
段干朋只觉胸口顶得慌,他深吸一口气,回道:“回楚王,我等奉大王之命,前来楚国迎回田盼!”
“哦?那便奇了,田盼不是齐王之宝吗,为何会在我楚国?难不成盼子弃暗投明了?”
段干朋脸色涨红,楚王上来便是刁难,毫无道理,他不由得怒火中烧,只不过理智提醒他不能中了楚王之计,他心念急转,但是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楚王如此做派意欲何为。先前田文还告诉自己,楚王希望与齐国和解,他原本心中还有些拿大,准备以最小的代价换回田盼,难不成楚王是戏耍田文不成?只是这样做对楚国有什么好处?除非…段干朋极快地想到了两个可能,其一虽然楚王想和解,但也想通过田盼换取最大的利益,此为下马威;其二…段干朋瞥了瞥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田文,心中冷笑,想拉拢田文,走相国田婴的路子?
想到这里,他微微一笑,“楚王为何明知故问?田盼乃我齐国之宝,自然不能明珠暗投!”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难道不是吗?”熊槐反击道。
“处在暗室,虽然光亮,却无人欣赏,岂不可惜?”段干朋毫不示弱。
“是这样吗,上柱国?”熊槐盯着段干朋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神越来越愤怒。
“我王乃世之伯乐!”田忌虽则尴尬,但也不敢不站出来力挺熊槐。
段干朋愤怒地盯着田忌看了好大一会,这才转向熊槐:“楚王当知,碎了的宝玉便没了价值。”
“段老匹夫,你!”田忌怒急,正要反驳,孙膑快速拽了拽他的袖子,他也反应了过来,说了句“不跟你一般见识!”便别过脸去不再说话了。
“段大夫此言差矣!”熊槐接过话来,“易经有云: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我王也是明主!”
“哦呵呵,齐王确是难得的英主,这一点寡人也不打算否认。聪明的人用脚作选择,在一国不受重用,便会到一个可以重用他、赏识他才华的国家。寡人也十分欣赏段大夫的才华,若有朝一日段大夫不能容于齐国,愿来郢都,寡人必扫榻相迎!”
“这个就不劳楚王费心了!”段干朋果断干脆地拒绝,他甚至这是楚王的调侃。不过他也暗暗寻思,同样的手段怕是也用在了田盼身上,楚王这么长时间不让他一见田盼,存的必然是这个心思。这么一想,段干朋心里顿时起了波澜,楚王自己不足惧,但是楚国还有田忌和孙膑。
田盼啊田盼,你万万不可辜负了大王啊!
“寡人向来不强人所难。好了,闲话少说,段大夫请明说你来此的目的。”
段干朋顿时觉得气血上涌,他高声道,“楚王为何如此欺人!方才我已经说过,何须再重复?”
“哦,段大夫当真述说完整了吗?”熊槐反问。
“自然!”
“哦,那段大夫请回吧!”熊槐起身就要离去。
“楚王且慢!”段干朋急道,“楚王这是何意?莫非不想释放田盼不成?”
熊槐停住脚步,转身笑道:“寡人适才说过,让田盼自己抉择,不是吗?”
“那楚王为何要走?”
“请段大夫再说一边你等此来之目的!”
段干朋一愣,突然明白过来楚王为何执意要他重复说明来此的目的——楚王要看齐国开出的条件!
段干朋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把齐王的底线交待出来,“战时楚国虏我将领,无可争议,如今齐楚战争已然结束,释放我国将领不是理所应当吗?”
“你管这叫理所应当?”熊槐嗤笑,“我大楚数万将士埋骨他乡,我身为楚王岂能让将士们了白白赴死?”
“我军也死伤无数!”
“那是你齐国自己的事,与我楚国何干?”
段干朋一时语塞,他瞪了一眼一旁紧张不已的田文,这就是你说的楚王欲和解?
段干朋也不欲纠缠,“既如此,楚王欲如何才肯释放田盼?”
“寡人曾数次拜访田盼,与其深谈,对田盼之才颇为赞赏,诚言希望其能为楚国效力。”
“田盼如何说?不,田盼定然是拒绝的!”段干朋差一点着了道。
熊槐笑眯眯盯着他,“要不等谈判结束后段大夫亲自去问问他?”
“楚王何必费力离间我等,以田盼对我王的忠诚,定然不会有丝毫犹豫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体现臣子对国君的忠诚,同样也能体现国君对臣子的看重程度。段大夫,是时候表现田盼对齐国的重要程度了!”
“请楚王明言!”到此时,段干朋心中的信心被熊槐磨得所剩无已,他终于见识到楚王熊槐的威力,也意识到此行之艰难,齐王的底线……不知能否守住。一旦楚王狮子大开口,他该如何应对?
心里想着,额头竟开始出汗。
“寡人开什么条件?我要整个齐国……你能作主吗?”
“楚王!请你自重!”段干朋当真怒急。
熊槐嘿嘿一笑,这就是上位者!许多时候,有些话也就只有上位者才能说!
“不是你让我开条件吗?现在想反悔了?可以,请回!”
“楚王堂堂一国之君,出言竟如此无状!”段干朋脾气也当真火爆。
“段干朋,这里是怎么楚国,请注意你的言辞!”昭阳也出言训斥。